更新时间:2023-12-10 13:59
竖脊肌(erector spinae)又名骶棘肌(sacrospinalis),下起骶骨背面,上达枕骨后方,充填于棘突与肋角之间的深沟内。从骶骨直至枕骨,为一对强大的伸脊柱肌。
1、总束起自骶骨背面、腰椎棘突、髂嵴后部及腰背筋膜。肌束向上,由内向外逐渐分为并列的三个纵行肌柱。外侧为髂肋肌(分为腰髂肋肌、背髂肋肌、项髂肋肌);中部为最长肌(分为腰背最长肌、颈最长肌头最长肌):内侧为棘肌(分为胸棘肌、颈棘肌、头棘肌)。分别止于肋骨肋角下缘,颈椎和胸椎横突、颞骨乳突及颈椎和胸椎棘突。其中以最长肌最强大,棘肌最为薄弱。
2、下固定时,两侧收缩使头和脊柱伸,髂肋肌还有降肋作用;一侧收缩,使脊柱向同侧侧屈。该肌受颈、胸、腰神经后支支配。在背部肌肉中,最容易受到伤害的是竖脊肌。它的作用是:牵引脊柱实现后仰。竖脊肌深部为短肌,有明显的节段性,连于相邻两个椎骨或数个椎骨之间,能够加强椎骨之间的连接和脊柱运动的灵活性。竖脊肌受全部脊神经后支支配。很多时候竖脊肌的受伤往往会造成神经剧烈疼痛。
3、竖脊肌在脊柱静力学上(体姿)有很大作用。提拉杠铃、负重体屈伸、俯卧臂腿上振等练习可发展该肌力量。
在身体姿势有较大差异时,肌肉需要动用的肌纤维数量也不相同。腰部放松时,虽然背部肌肉被动牵拉,但程度较小,轻微的肌肉收缩足以维持脊柱的弯曲;而挺直位时,背部肌肉主动收缩幅度加大,肌电活动大于放松位。双臂姿势的改变对脊柱弯曲角度影响也较大,在伏案位比无支撑位和扶手位肌电的IEMG、RMS大,说明肌肉活动增强。腿部的动作对于脊柱的弯曲角度影响较小,肌肉活动情况改变不大,因此肌电图无显著性差异。腰部负荷和肌电图结果分析证明,在各种坐姿不同坐姿下腰部负荷及竖脊肌活动的生物力学研究中,脊柱前倾角度越大,腰椎周围的肌肉软组织承受的载荷越大,越容易造成腰部尤其是背部软组织疲劳甚至慢性损伤。因此,在坐时,应尽量保持较小的脊柱前倾角,以减小脊柱周围肌肉及软组织的负荷,延缓肌肉疲劳并预防腰部软组织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