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9-30 07:22
章得象(978年—1048年),字希言。北宋建州浦城(今属福建)人。北宋时期政治家、诗人。
章得象家世代居住在泉州。到他的高祖父章仔钧时,在闽国任建州刺史,于是全家搬到浦城(今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定居。章得象母亲怀他时,做梦登山,遇到神人授予玉象,到章得象降生时,其父又梦见家中堆积的笏板像山一样高。章得象长大后好学,容貌俊美,为人庄重。
咸平五年(1002年),章得象进士及第,授大理评事,知玉山县,随后又升任大理寺丞。
景德五年(1008年),宋真宗将要封禅泰山,章得象因办事得力,以殿中丞签书、兖州观察判官事,知台州。随后又调任南雄州(今河北雄县)、洪州(今江西南昌)。
宋真宗命近臣推荐才德兼备者奏闻,翰林学士刘筠、龙图阁直学士吕夷简、知制诰张师德等,联牍推荐章得象。经召试,被授职方员外郎,直史馆,入三司度支部为判官。此后,历任祠部郎中,改刑部曹,负责纠察在京刑狱。
天圣四年(1026年),章得象迁翰林学士承旨,期间任职勤勉,以至在亲长去世时,宋真宗下诏“夺服”,不准其辞官请假回乡治丧。当时,刘太后临朝,宦官恃势骄横,太后每次派内侍到学士院,章得象或秉公办事,或一言不发。此后,历任右谏议大夫,以给事中任群牧使,升任礼部侍郎兼龙图阁学士,兼任侍读学士。
景祐三年(1036年),章得象升同知枢密院事、户部侍郎。
宝元元年(1038年),拜章得象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宋仁宗对章得象说:“以前太后执掌朝政,大臣们的奸邪和正直,朕都默默地记在心中。你清廉忠诚不依附任何权贵,而且没有任何私自的要求,现在任用你,主要就是因为这一点。”此后,陕西用兵,加其中书侍郎兼枢密使,但章得象辞去了所加官职。不久,吕夷简因病免官,章得象兼任工部尚书、为昭文馆大学士。
章得象在中书八年,宗党亲戚,一切抑而不进。宋仁宗锐意天下事,进用韩琦、范仲淹、富弼,让他们同章得象筹谋规划当世急务。章得象无所建言,御史孙抗多次弹劾他,章得象居于相位依然如故。庆历五年(1045年),章得象接连十次上疏请求罢免自己的官职,宋仁宗不得已,同意了他的请求。让他以检校太傅、同平章事外任镇安军节度使。
庆历七年(1047年),章得象被进封为郇国公。
庆历八年(1048年),章得象徙判河南府(今洛阳),守司空致仕。六月,因病去世。按惯例,致仕官员去世后,皇帝不亲临祭奠。然而,宋仁宗却特地前往章得象家祭奠。赠太尉兼侍中,谥号文宪。皇祐年间,改谥文简。
章得象任中书大臣八年,不植私,不援党,无论是宗党亲戚,都抑而不进。间或有人走他的路子,他都陈明大义,使这些人知理屈而退,因此顾获廉洁之声。其侄章望之求举“贤良方正”,章得象为避嫌制止。但他在“避嫌”的同时,也敢于唯才是举,推荐一些经国济世人才。浦城同邑人张泌经他推荐,进《经国远献十篇》,后官至刑部尚书。
从景祐初年起,党项就不断派兵入侵宋朝边地,并在宋夏交界地区屯结数十万军马。这引起宋仁宗的忧虑,为增强边防力量,他下语整饰边备,并增加部署兵力,又命章得象自同知枢密院事兼枢密使,实际上把处理军政大事的权力完全交给章得象。针对当时边防不备、军籍虚耗的情形,章得象首先从整顿军籍抓起,然后奏请仁宗,从全国征兵以补充军队缺伍。又筹划拨款购买马匹,充实车骑部队,以抗衡辽、夏。又命令地方设法修缮城池堡塞等军事设施,以御来犯。并裁减冗费,保证军费开支。
章得象的诗歌多为题咏山水寺庙之作,崇尚质朴无华、平淡自然的审美观念,擅长于清新自然、古意禅趣的意象间营造清趣旨远的诗境, 体现从容淡泊、超然物外的趋禅向道思想。诗风平淡自然。
一、题材:吟咏寺庙
章得象仕宦半生,曾任地方官十余年。闲时喜欢游山玩水,而进寺院多题吟咏诗作。在他现存可考的17首诗歌中,以题咏寺庙亭院为名的就有13首。他在浙江台州国清寺和灵康庙、浙江临海承天院、江西上饶玉光亭、江西庾岭植宣亭、广东汕头飞来寺等地皆创作有诗作。其创作的题咏寺院诗,题咏一处写出一处佳境,虽然同为寺院但能从不同视角各吟其美,如《题山宫法安院》。
路入青青数里松,上方楼阁一重重。千寻练挂双流瀑,六曲屏开四面峰。
幽鹭独翘藏翠竹,啼猿相对答疏钟。留连不忍催归骑,回首斜阳烟雾浓。
山家门径锁寒松,更向烟萝第几重。幽鸟啼花归旧谷,应龙飞雨过前峰。
分持皂盖歌千骑。入冠黄扉禄万钟。一见高吟重兴感,清名长在木阴浓。
凡寺院,路边青松数里常有,重重楼阁也常见,但双流飞瀑却难得。在这首诗中,寺院四面临峰,双流瀑布飞珠溅玉,幽鹭在翠竹深篁间翘首信步,山风伴着猿猴相唤传来几声钟鸣,高山流水有生灵,斜阳烟雾隐尘羁,在这样的世外净土中诗人流连不忍归。诗人善于抓住寺院周遭独有的名物景致,就着山水写出这一处寺院不同于他处的绝色佳境。同样写出寺庙鲜明独特风光的还有《留题宝相寺》。
天台四面翠如屏,洞穴幽奇地最灵。百尺岩中真像在,千年涧畔古松青。
路傍断石留神迹,壁上遗文缺旧铭。我是丹丘仙郡守,暂来犹似觉魂醒。
屹立在百尺高山岩间的佛像, 路旁像刀锯割截而成的断石,壁上残缺破损的建寺碑文,这些都是千年古刹宝相寺历史悠久的见证。而截断石传说是昔日造佛像的人试图把佛像建在这里所留下的痕迹。诗人不写宝相寺的山形地貌、楼阁塔庙,而是通过历史名物来写这座千年古刹的庄严典重,突出宝相寺的历史悠久。
二、诗风:平淡旨远
章得象心境讲求冲淡和夷、随缘自适。这样的人生追求,在诗歌创作上表现为诗风的平淡旨远。
章得象诗歌的平淡表现在意象的选取上。章得象诗中最常见的是松、竹、萝、白莲这类古朴苍劲、随风飒立的植物,鲜有色彩鲜丽、格调明亮、体态柔媚的意象。“碧涧连龙穴,层峦倚括苍。无时似风雨,绕院尽松篁”(《题延庆院》),苍苍山峦迭起间流淌着潺潺的碧涧,青松幽竹绕着袅袅寺院,寥寥几笔便将一派古朴幽静的画卷在诗篇中展开。“山家门径锁寒松,更向烟萝第几重”(《题山宫法安院》),意境清寂遥远。“百尺岩中真像在,千年涧畔古松青”(《留题宝相寺》),千年流逝的溪涧,同着畔上的古松见过多少人世的沧桑,依然坚守着亘古的自在淡然。
章得象诗歌的托旨深远表现在抒情诗句中运用动词和形容词,诗人多用“久、远、净、重、浓、苍、深、隐” 等字结尾, 在韵脚上给人以读音延绵久长的感受。同时,这些词营造幽静深远的意境,寄托诗人的禅思理趣。《峡山飞来寺》中的“劳生草草真徒尔,陈迹依依亦怆然。回首越城何处是,山南渺莽祇云烟”,《桐柏崇道观》中的“洞口碧畦长种玉,坛边古篆欲生金。桑田未变桃先熟,唯见蓬莱水浅深”,《题山宫法安院》中的“分持皂盖歌千骑。入冠黄扉禄万钟。一见高吟重兴感,清名长在木阴浓”,《放钵石》中的“行人见石空嗟欢,还识西来意也无”,这些诗句皆趣清旨远,体现章得象守节持正,又随缘任运的超脱旷达人格境界。
三、思想:趋禅向道
章得象虽位列高官,但在其题咏寺庙的诗歌中却体现出渴望摆脱俗世纷扰、常伴山林清涧的隐逸思想。“我是丹丘仙郡守,暂来犹似觉魂醒”(《留题宝相寺》),诗人在宝相寺的古朴庄重间体会到摒弃浮华、返璞归真的美好,仿佛惊觉这人间一遭是梦幻,自己实乃丹丘仙郡守。“劳生已作归休计,愿解尘缨结净缘”(《题东掖山承天院》),在山林常翠、水长青的寺院净土,不由得发出“愿解尘缨结净缘”的感悟。“祇此便堪为吏隐,神仙官职水云乡”(《玉光亭》),写于在玉山任知县时,归隐之情跃然纸上。章得象在诗歌中体现出的心灵世界沉稳内敛、理智平和。
宋仁宗赵祯:器怀中裕,风度外高,遍历仕涂之华,雅通治道之要,自进登于宰席,仍总决于枢庭,有经远之术可以怀异俗,有厚生之功可以阜齐民,方隆嘉靖之风,益赖耆明之德,而乃慎持谦节,确避宠名,既谅由衷之言,莫留俞往之命,俾将牙之分阃,仍相绂之仪朝,虽徇雅怀,岂忘厚遇,于戏,义形许国,固出处之一心,材足济时,自文武之兼用,勉绥贤履,茂对邦休。(《章得象罢相授使相判陈州制》)
北宋杨亿:闽士轻狭,而章公深厚有容,此其贵也。
北宋宋祁:①呜呼,隐卒褒终,宠孤恤私之恩极矣,盖公之纳忠也,至故报礼也,称朝野涕咨,谓之荣哀。②在宋四世帚功,极炽显显,有郇实相而济,羗酋惽怓,弄兵不朝,赤子恃铺,亢父取骄,公为国谋折箠,不笞待其瘅饥,委命自归,鬼方窥罅不情以诈,公屈其锋,建言一赦,朝遣单车往喻,厥庭挠酒不喻卒,复尔盟二陲休宁,时公之功薰以太和物伙岁丰遂安元,元以揉万邦乘车,晖嘽高牙言,言公有文武之翰之藩,既老而传顿首乞身天子有命,尔作司空弗职囗劳安,啬而冲公有阴德大济于时,宜永斯年乃不期颐,六飞骏骏厥第是临裨衣丰貂,既襚乃廞贲柩荣终谁克之如本,公忠劳感会有初降体颖滨大宵无晨,孰襄厥事若子,而孙下有千载追慕如仁。(《文宪章公墓志铭》)
北宋欧阳修:世言闽人多短小,而长大者必为贵人。郇公身既长大,而语声如钟,岂出其类者是为异人乎!其为相务以厚重,镇止浮竞,时人称其德量。(《归田录》)
北宋苏轼:章文简公楷法尤妙,足以见前人笃实谨厚之余风也。(《苏文忠公全集》卷六九)
元代脱脱等:①长而好学,美姿表,为人庄重。②殊、籍、随、得象皆起孤生,致位宰相。籍通晓法令,随练习民事,皆能用其所长。然籍终至绌免,随数遭谴斥,何其才之难得也。得象浑厚有容,殊喜荐拔人物,乐善不倦,方之诸人,殊其最优乎!(《宋史》)
杨亿认为章得象有辅佐王公之才,向朝廷进行推荐。有人问他,杨亿说:“闽州人轻率气量狭小,而章公庄重深厚,这是他的可贵之处。”章得象曾经与杨亿在李宗谔家进行博戏,一晚上输钱三十万,但章得象照样酣睡自如。又一天博戏获胜,他赢得李宗谔一奁金子,数天后又输了,立即将一奁金子交给李宗谔,奁上的封条都没有开启,他的气量宽宏如此。
当初,闽地百姓有歌谣说:“南台江合出宰相。”到章得象任宰相时,南台江沙涌堆积的可以徒步渡涉过江了。
据《浦城县志》记载:章得象曾奉命监修《三朝会要》150卷,《仁宗宝元天文说异》10卷。另有《章文简诗集》20卷,可惜已经失散。《全宋诗·卷一四三》录其诗十七首。《全宋文·卷三二〇》收其文十篇。
宋祁《文宪章公墓志铭》
《宋史·卷三百一十一·列传第七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