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公舞

更新时间:2023-03-15 15:31

端公舞又叫“扛神”,也叫“做枯斋”,主要流传于南漳薛坪镇一带。端公舞起源于楚宫廷舞,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在民间流传过程中,端公舞兼收并蓄其他文化,但基本保留了原始古朴的风格,被誉为楚文化的活化石。

历史渊源

据考证,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民间流传的过程中,端公舞兼容并蓄其他文化,但基本保留了原始古朴的风格。其中《踩花罡》、《神枪舞》、《祭五方神舞》、《祭五猖神舞》、《大鹏金翅鸟》、《踩八卦》、《跑城穿花》等都保留了巴文化和楚文化、巫文化的印记。其舞程序与楚辞《九歌》中的程序相近。

端公舞在汉水中游的南漳、保康谷城山区和汉水上游的陕西汉中镇巴还有表演,但保护、挖掘条件十分困难。

“端公舞”,俗称“扛神”,流传于南漳西部山区薛坪镇一带,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端公舞”的发现,曾轰动国内史学界和文艺界,被誉为楚文化的“活化石”。

民间风俗

跳端公舞,也有三天三夜、七天七夜的。请跳端公舞的人大都是经济条件富庶的家庭。端公舞是一种以欢乐的跳舞形式悼念亡人的民间舞蹈,它是巫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从一个侧面展示了古楚民族的风情习俗。端公舞在民间祭祀活动中,借以奉祀天地鬼神,为人祈福消灾,是巫舞中的一种,是有着浓厚的巫文化色彩和古朴原始气息的祭祀歌舞。

舞蹈形式

端公舞是用舞蹈形式来完成的,翻身、旋地、穿梭,这些让人眼花缭乱的动作配上千变万化的手诀,让人倍感神秘。端公手诀分为三大类:一是自然崇拜,如太阳诀、月亮诀,体现了人们对日月等自然力量的崇拜;二是生殖崇拜,如天师诀、捆鬼诀,分别表现了男女生殖器的形象,体现了人们对生殖力量的崇拜;三是图腾崇拜,如山王诀,体现了对以山作为图腾形象的崇拜。

祭祀内容

端公舞是以祭祀表达主题的舞蹈,兼有说唱和乐器伴奏。分为上坛和下坛,上坛主要是祭奠死者、超度亡灵,舞蹈动作严肃庄重;下坛主要是驱鬼避邪、祈祥纳福,动作轻盈洒脱。端公舞的内容包括迎神、敬神、安神和送神四个部分。各坛场次有繁有简,最多有16场,人员一般为8人,表演人员为“顶神”和“站案”,“顶神”就是掌坛师或端公,“站案”主要从事伴奏,配合“顶神”者完成法事。端公舞表演的法器包括服饰、道具、布景共30多种。

发展现状

保护端公舞对于研究楚文化和创新民间说唱艺术等具有较高的价值。2006年11月,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第九次学会的中外专家学者、文化参赞在南漳观摩了端公舞,给予了极高的评价。相传,端公戏有剧本两百多个,现保存剧目120个。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