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9-07 20:09
《竹石》是清代书画家郑燮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是一首题画诗。前两句赞美立根于破岩中的劲竹的内在精神,充分表现了劲竹顽强的生命力和刚毅的性格。后两句再进一层写恶劣的客观环境对劲竹的磨炼与考验,不管风吹雨打,任凭霜寒雪冻,苍翠的青竹仍傲然挺立。此诗借物喻人,诗人通过吟咏立根于破岩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尚情操。全诗语言通俗而有新意,虚实结合,情景相生,饶有理趣。
竹石⑴
咬定青山不放松⑵,立根原在破岩中⑶。
千磨万击还坚劲⑷,任尔东西南北风⑸。
⑴竹石:扎根于石缝中的竹子。
⑵咬定:咬紧,指扎根于山石之中。
⑶立根:扎根。破岩:裂开的山岩,即岩石的缝隙。
⑷千磨万击:指无数的磨难和打击。坚劲:坚强有力。
⑸任:任凭,无论,不管。尔:你。
紧紧依傍着青山绝不放松,竹根深深扎进岩石的缝隙之中。
历经无数磨难依然那么坚韧,不管是东风西风还是南北风。
题画诗滥觞于六朝,成熟于唐,勃兴于宋,元、明、清三代皆有发展,尤其至清代达到繁盛,各体兼备,数量浩繁。在清政府统治的政治高压和文化专制下,文人不得不遁逃于艺术的小天地中,挥毫弄墨,抒发胸臆。于是,自然山水、花鸟野趣,往往成为文人、画家遣兴娱怀、托物言志的对象,大多数清代文人或画家都有题画诗。这首诗是郑燮晚年之作,在他的多幅《竹石图》上都题有此诗,落款内容与时间各有不同,且文字也略有差异。“破岩”时为“乱岩”“乱崖”“破崖”,“万击”又作“万折”,“坚劲”又为“坚净”,“东西南北风”曾为“东南西北风”“颠狂四面风”。可见他对此诗非常喜爱,常应邀作画题诗赠友,旨在表情达意、借物抒怀,因而时时随兴而为、挥写自如。
这首诗为题咏竹石图之作。郑燮画竹,不但神理俱足,画出竹的各种自然风采,而且常通过题诗赋予竹以人的刚毅风骨和高尚节操,从而表达自己的抱负和志向。此诗侧重写竹,兼及于石,借歌颂竹子耐风寒和立根于青山破岩之中,寄托自己生活和道德的理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用拟人手法形容竹子的扎根于散乱、破碎的岩石之中,不怕土薄石坚,基础不牢,却像锋牙利齿一般,一旦咬定就不放松。“咬定”写其坚定不移的形态,“立根”言其本性孤高而不随俗,可见其扎根之深且稳。“原”字有推其根源之意,正因为此竹“立根原在破岩中”,以青山为家,才生长得更为坚劲挺拔。这就生动地刻画出了竹子坚劲、顽强的性格。第二句既为第一句作了解释,又为后两句张本。有了前两句的铺垫,自然地引出了后两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还”字有仍然之意,又有反而之意。意思是说,任你四面八方的狂风暴雨,一年四季的霜打雪冻,千般磨折,万般打击,它反而更苍劲挺拔,坚韧不移,顽强不屈。这就进一步描绘了竹子无视环境压力的豪放气概。这既是竹子的天赋禀性,也是诗人所憧憬和所追求的。诗人用“千”“万”两字写出了竹子坚韧无畏、从容自信的神态,可以说全诗的意境至此顿然而出。诗人在赞美竹子的坚定顽强中,隐寓出自身的刚劲风骨。
竹与梅、兰、菊一起被誉为“四君子”,它的身上具有许多美好品德,主要是指凌云冲霄的进取精神,虚心善待的谦逊态度,并兼备梅、兰、菊的“清高”“幽洁”“隐逸”等高风亮节。此诗着重写竹子的“坚劲”,赋之以又一种美德。由此可见,郑燮对于竹,是尤其看重和推崇其坚劲一面的。诗人之所以如此推崇竹子的“坚劲”,恐怕同他个人的性格有关。他生性正直倔强,同情劳动人民,不怕达官权贵。早年在山东潍县做知县时,他就曾在一幅送给山东巡抚的竹画上题过这样四句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反映出关心民生疾苦,愿意为老百姓做些好事的进步思想。任职期间,遇到灾荒年头,他为民请命,力争赈济,所请不获允,便毅然拂袖而归。晚年他寄居扬州,生计艰难,靠写字作画,糊口谋生。因此,竹子的“坚劲”其实也是他倔强不屈的坚劲性格的生动写照。
这首诗的语言通俗晓畅,但它的意义却深刻宏远。诗人运用正面描写和反衬的手法,正面描写竹子的刚健挺拔,反衬出诗人的高风亮节。写竹子“坚劲”,也就是写人的坚韧劲拔。诗中以屹立的青山,坚硬的岩石为背景和基础,说竹子“咬定青山”,“立根”于“破岩”,经得起“千磨万击”,受得住四面狂风,即象征着一个人不怕社会上和生活中的种种艰难困苦和排挤打击。全诗通过咏竹,塑造了一个百折不挠、顶天立地的精神强者的形象,像是信笔挥洒,而又铿锵有力,形象鲜明,诗风洒脱,颇有豪放余味。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李定广《中国诗词名篇名句赏析》:这是一首题咏竹石图诗,描绘了一幅坚韧、刚直、不屈的竹子形象,象征着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不屈不挠、战胜困难的优秀品质。不论遭受多大的打击磨难,一个“咬”字表现出了竹子倔强和坚韧的性格;一个“任”字生动准确地写出了傲竹临风而立、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诗人自己说过:“画竹子以慰天下劳人。”这首诗的确是在以竹喻人。“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铿锵有力,能给不同时代的读者传达出勇气和力量。
中国韵文学会常务理事蔡义江《绝句三百首》:以竹根扎在青山上非常牢固,来比喻自己一旦认定言行准则,立场是决不动摇的,用“咬定”“不放松”等语,生动而有表现力,他赋予竹以人的意志、品质。“立根”句,不但带出题中的“石”字,也表明其根基不是受到外力便可轻易松动的泥土,而是有缝隙的岩石,即所谓“破岩”。表现出对基础稳固很有自信。后两句用拟人化的手法更明显。虽以“千磨万击还坚劲”来咏竹,因用力过猛,略嫌生硬,但从咏怀述志的角度看,倒是很必要的。能经受住种种磨难打击,还保持坚挺刚劲,这就任凭你从哪个方向袭来的狂风,也奈何它不得了。寄兴寓情的目的已经完全达到。
云南大学文学院教授余建忠《中国古代名诗词译赏》:这是一首题画诗,同时又是一首咏物诗。既写竹,又写人。它通过赞美竹石的顽强坚韧,表现了诗人坚贞刚强的性格特征。开头两句说竹子的根须深深扎在岩石的缝隙之中,基础非常牢固。次二句说任凭四面八方的风猛刮和再大的打击,它们仍坚定强劲。诗歌通过刻画竹子那坚韧、顽强、执著的品格,表现了自己刚直不阿、不向恶势力低头的人格。尤其诗中赞美竹子那种不怕困难、战胜困难、“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闪烁着思想的光芒,给后人以深刻的启迪。
《竹石》是郑燮题画诗中最广为流传的一首,脍炙人口。其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两句现常用于形容革命者在斗争中的坚定立场和受到敌人打击绝不动摇的品格。
郑燮(xiè)(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曾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乾隆十八年(1753)因岁饥为民请济,得罪显官豪门而罢官。他以书画名,擅画兰竹,书法以隶、楷、行三体相参,别成一格。为“扬州八怪”之一。晚年寄居扬州,卖画度日。其诗抒情写意,痛快淋漓,以白描胜。所作乐府诗,言近旨远,风格近似白居易、陆游。有《板桥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