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17 22:40
竿(拼音:gān)为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战国文字,字形从竹为形,干为声。“竿”本义表示竹子的主干,一说指竹子挺直。引申作量词,专用于竹子。“竿”又特指钓竿。
形声兼会意字。上部的“竹”作形符,表示跟竹子有关;“竿”,字下半部分是“干”字,除用作声符指示读音外,还表示主干的意思。“竹”字与“干”字组合,指竹子的主干。因是指竹子的主干,跟竹子相关,所以古人用“竹”字作“竿”字的形符。《说文解字·竹部》:“竿,竹梃也。”段玉裁注:“挺之言挺也,谓直也。”这是说,竿是竹子挺直,不过这个意义古今都很少使用。
“竿”字的本义指竹子的主干,是截取竹子的主干而成。竹竿可以用来做钓鱼用的钓竿,在一些场合中,“竿”也用来特指钓竿。如《庄子·外物》中的“竿累”就是钓竿和钓线,《论衡·验符》中的“竿纶”也是钓竿和钓线。
在佛教中“竿”作为一种意象寓有深意。宋代僧道元《景德传灯录》招贤大师偈:“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后来就以“百尺竿头”勉励人们不断进步,说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又有“竿头步”比喻向至高境界前进的步伐。“竿头日进”比喻不断上进。
(参考资料:《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字典》)
杆—竿—秆
这三个字意思相近,都指细长而直的东西,但质料不同,使用范围也不同。“杆”本指木制的,后来也指竹子的或水泥、金属等材料的,如:木杆、晾衣杆、电线杆、旗杆。“竿”本指截取竹子的主干或较粗的枝条而成的,后来也指金属的,如竹竿、滑竿、钓鱼竿。“秆”指某些植物的茎,如麦秆、高粱秆、玉米秆。这三个字分别与子搭配成“杆子、竿子、秆子”,词义也不尽相同。
【卷五】【竹部】古寒切(gān)
竹梃也。从竹干声。
“(竿)竹梃也”注:木部曰:“梃,一枚也。”按,挺之言挺也,谓直也。《卫风》曰:“籊籊竹竿。”引伸之,木直者亦曰竿。凡干旄、干旟、干旌皆竿之假借。又《庄子》“竿牍”即简牍也。
“从竹,干声”注:古寒切,十四部。
【未集上】【竹部】 竿;部外笔画:3
《广韵》古寒切。《集韵》《韵会》《正韵》居寒切,并音干。《说文》:竹梃也。《诗·卫风》:籊籊竹竿。《史记·货殖传》:竹竿万个。
又竿牍。《庄子注》:竹简为书。
又地名。《水经注》:卫县有竿城。
又与干通。《后汉·董卓传》:僭拟车服,时人号竿摩车。注:竿摩,犹干劘也。言其相逼近也。
又《集韵》古旱切。与干同。箭笴也。
又《集韵》居案切,音旰。衣架。《尔雅·释器》:竿谓之箷。
又叶经天切。白居易《悟真寺》诗:或时洩光采,夜与星斗连。中顶最高峰,拄天靑玉竿。
又叶公旦切。刘琨《答卢谌》诗:亭亭孤干,独生无伴。绿叶繁缛,柔条修罕。朝采尔实,夕捋尔竿。竿翠丰寻,逸珠盈椀。
又《字汇补》:居旱切,干上声。谢灵运诗:不怨秋夕长,恒苦夏日短。濯流激浮湍,息荫倚密竿。
“⺮”扁、窄,“干”大、宽。“⺮”,居上居中。“干”,主体居下半格,两横上短下长,上横在横中线上侧,竖笔在竖中线。
(参考资料:汉典)
(参考资料:汉典)
注意:方言字音的声母和韵母用国际音标标注;各方言点的字音以当地城区中老年人口音为依据,仅作参考
(参考资料:《汉语方音字汇》、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