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等于零

更新时间:2023-07-06 17:05

《笔墨等于零》是吴冠中先生发表过的一篇文章,核心内容为脱离了具体画面的孤立的笔墨,其价值等于零。同时也是吴冠中先生的一本散文集名,本书从吴冠中上百万字的散文包括艺术评论中精选了几十篇代表作品,编为“岁月留痕”、“风云乍起”、“文中风景”三辑。今天,我们重读这些名篇佳作,更深切地感到吴冠中的散文造诣确实不亚于他的绘画成就。

文章由来

《笔墨等于零》是吴冠中先生发表过的一篇文章,当时发表后,在美术界就引起注意,还有人写过《无笔墨等于零》来争论,但仅限于美术界。后来,张仃先生就“笔墨等于零”问题予以了正面回应,发表了《守住中国画的底线》一文,张仃先生绕开了一时难以说清又容易引起纷争的笔墨问题,提出了高于笔墨的另一个层面上的重要问题,这就是中国画的底线问题,也就是过去人们常常议论的什么是中国画的问题。这一问题的提出,同时也回答了笔墨问题的关键点。由于媒体的介入,使得这场两位艺术家的艺术观点的辩论逐渐升级为美术界的大讨论,大争论,范围由此扩大,影响亦由此扩大。

原文

脱离了具体画面的孤立的笔墨,其价值等于零。我国传统绘画大都用笔、墨绘在纸或绢上,笔与墨是表现手法中的主体,因之评画必然涉及笔墨。逐渐,舍本求末,人们往往孤立地评论笔墨。喧宾夺主,笔墨倒反成了作品优劣的标准。

构成画面,其道多矣。点、线、块、面都是造形手段,黑、白、五彩,渲染无穷气氛。为求表达视觉美感及独特情思,作者寻找任何手段,不择手段,择一切手段。果真贴切地表达了作者的内心感受,成为杰作,其画面所使用的任何手段,或曰线、面,或曰笔、墨,或曰××,便都具有点石成金的作用与价值。价值源于手法运用中之整体效益。威尼斯画家味洛内则(Veronese)指着泥泞的人行道说:我可以用这泥土色调表现一个金发少女。他道出了画面色彩运用之相对性,色彩效果诞生于色与色之间的相互作用。因之,就绘画中的色彩而言,孤立的颜色,赤、橙、黄、绿、青、蓝、紫,无所谓优劣,往往一块孤立的色看来是脏的,但在特定的画面中它却起了无以替代的效果。孤立的色无所谓优劣,则品评孤立的笔墨同样是没有意义的。

屋漏痕因缓慢前进中不断遇到阻力,其线之轨迹显得苍劲坚挺,用这种线表现老梅干枝、悬崖石壁、孤松矮屋之类别有风格,但它替代不了米家云山湿漉漉的点或倪云林的细瘦俏巧的轻盈之线。若优若劣?对这些早有定评的手法大概大家都承认是好笔墨。但笔墨只是奴才,它绝对奴役于作者思想情绪的表达,情思在发展,作为奴才的笔墨手法永远跟着变换形态,无从考虑将呈现何种体态面貌。也许将被咒骂失去了笔墨,其实失去的只是笔墨的旧时形式,真正该反思的应是作品的整体形态及其内涵是否反映了新的时代风貌。

岂止笔墨,各种绘画材料媒体都在演变,但也未必变了就一定新,新就一定好。旧的媒体也往往具备不可被替代的优点,如粗陶、宣纸及笔墨仍永葆青春,但其青春只长驻于为之服役的作品的演进中。脱离了具体画面的孤立的笔墨,其价值等于零,正如未塑造形象的泥巴,其价值等于零。

散文集

目录

《笔墨等于零》序

辑一岁月留痕

水乡青草育童年

父亲

母亲

家贫.个人奋斗.误人艺途

走出象牙塔关于前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的回忆和掌故

忆初恋

望尽天涯路记我的艺术生涯

漂洋过海留学生活回忆

而立与不惑五十至七十年代生活杂记

他和她……

土土洋洋洋洋土土油画民族化杂谈

邂逅江湖油画风景与中国山水画合影

生耶卖艺

艺海沉浮,深海浅海几巡回

三方净土转轮来:灰、白、黑

柳暗花明

风筝不断线创作笔记

巴黎札记

霜叶吐血红自己的心路历程

我负丹青!丹青负我!

辑二风云乍起

绘画的形式美

造型艺术离不开对人体美的研究

关于抽象美

内容决定形式?

谁点头,谁鼓掌

笔墨等于零

我为什么说“笔墨等于零”一答《光明日报》记者韩小蕙问

黄金万两付官司

毁画

真话直说答《文艺报》记者问

作品不是遗产2010年3月18日答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陶咏白问

我从民间来2010年3月20日答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陶咏白问

得失寸心知

辑三文中风景

风景哪边好?油画风景杂谈

扎什伦布寺

太湖鹅群

长城

长江三峡与鲁迅故乡创作回忆

高昌遗址交河故城

两个大佛

老树

闲话画竹

桥之美

观瀑

狮子林

奔马

双燕(一)

双燕(二)

崂山松石(一)

崂山松石(二)

红高粱

老墙

归乡记

江南人家

故宅(一)

故宅(二)

房东家

且说黄山

养在深闺人未识~张家界是一颗风景明珠

西藏杂忆

大江南北

所见所思说香江

三看香港

艺途趣事(节选)

走近吴冠中(编后纪)

内容

吴冠中先生不仅是中国现代杰出的画家,而且是优秀的散文家。

吴冠中曾经出版过多部散文集,但他的家乡江苏尚未出版过。2010年初,江苏文艺出版社征得作者同意,委托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陶咏白女士重新编辑一部吴冠中散文集。陶咏白是最早研究吴冠中的学者之一,她从吴冠中上百万字的散文包括艺术评论中精选了几十篇代表作品,编为“岁月留痕”、“风云乍起”、“文中风景”三辑。今天,我们重读这些名篇佳作,更深切地感到吴冠中的散文造诣确实不亚于他的绘画成就。他的散文风格个性异常鲜明,思想深邃,情感真挚,议论则直言不讳,抒情则沁人心脾,叙事则娓娓动人,写景则历历如绘,从篇章结构到遣词造句都近似散文诗的笔调,毫无八股腔或学究气。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