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互动

更新时间:2024-06-19 17:16

符号互动,是社会学流派,适用于美国城市社会问题。

符号互动论

符号互动论是由社会学领域中的一个理论流派——芝加哥学派所提出的。芝加哥学派以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的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为重心,以斯莫尔、托马斯杜威、库利、米德、帕克和伯吉斯等为主要代表人物,以当时社会学环境中的移民、贫困、流浪、犯罪等社会问题为关注对象进行经验研究,借鉴西梅尔等欧洲学者的社会学理论和哲学思想,树立了一系列关于社群与民主、人类传播与交往、城市生态等议题的学术典范,不仅占据了当时美国社会学研究的主流,而且对传播学的早期发展提供了大量洞见。

其中,库利和米德研究语言等符号在社会发展和维持中以及在形成个人精神活动等方面所起的关键作用,强调个人精神活动与社会传播过程之间的关系,他们的理论被称为“符号互动论”。后来经过许多学者的补充和发展,符号互动论的观点进一步完善。

核心观点

它的核心观点包括:

第一,社会是一个意义系统。对个人来说,介入与语言符号相关联的共认意义是人际活动,从中产生出引导行为使之遵循可预期格式的稳定而又共同理解的各种期待。

第二,从行为学的观点看,社会现实和物质现实都是标明的意义构成,由于人们单独和集体地介入符号互动,他们对社会的解释既社会常规化,也个人内在化。

第三,符号是结合人们的纽带,人们对其他人的看法以及他们对自己的信念,是从符号互动中产生出的个人意义构成。因此,人们对彼此和自身的主观信念是社会生活中最有意义的事实。

第四,在一特定行动情况中,个人行为是受人们与那种情况相联系的看法和意义支配的,行为不是对外部来源的刺激的自动反应,而是对自己、他人及所处情况的社会要求所得到的主观构想的产物。

简言之,符号互动论强调的是人类之所以认识自我,形成群体,构成社会,都是通过符号交流而进行的。罗杰斯指出:“芝加哥学派的学者构成了一个以人类传播为中心的人格社会化的理论概念体系......即后来被称为符号交互论的观点。”这对于传播研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