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8-25 15:51
符号学习是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也称符号学习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E·C·托尔曼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
符号学习是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或者说学习符号本身代表什么。符号学习的内容是词汇学习、非语言符号(如实物、图像、图表、图形等)和事实性知识。符号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词汇学习,即学习单个语言符号的意义。汉字和英语单词的学习,就属于符号学习。由于词汇所代表的事物和观念是约定俗成的,而个体最初对此一无所知,因此必须通过反复的学习来建立符号与其代表的事物之间的等值关系。
例如,儿童通过学习,可以用“苹果”或“apple” 来代表他所看到的具体的苹果。符号不限于语言符号(词),也包括非语言符号(如实物、图像、图表、图形等)。因此,对各种花草树木的认识,对几何图形的认识,也属于符号学习。符号学习还包括事实性知识的学习,即学习一组符号(语言或非语言)所表示的某一具体事实。
美国心理学家E·C·托尔曼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他根据一系列动物学习实验的结果,证明动物在迷津中的行为是受一定目的指导的。是根据对迷津中的颜色、声音、气味,以至通道的长度、宽度和转角位置等特点的“认知”,把这些特点作为它力求达到目的的“符号”,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符号——格式塔”,类似一张现场地图那样的“认知地图”,从而奔向目标的,而不是一堆杂乱无章的关于地点的刺激——反应配对。因而他认为,动物学习的不是简单的、机械的运动反应,而是学习达到目的的符号及其意义。
动物和人的学习行为都具有目的的指向性。学习是期待的获得,而期待是关于目标的概念。学习者在达到目的的过程中,会遇到各式各样的环境条件,他必须认知这些条件,才能克服将会面临的困难、达到预期的目的。而符号则代表着学习者对环境的认知,因此,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学得的东西也就是关于达到目的的符号。一旦学习者已认识达到目的的途径,那就表明他形成了“认知地图”。据此,学习者要学习的是达到目的的途径、符号及其所代表的意义,而不是动作的模式,不是简单的机械的运动反映。
F.C.托尔曼认为,学习并非通过尝试错误和偶然成功建立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而是根据对情境的认知,形成一个完整的认知地图,进而对认知地图符号与符号之间的关系的认知过程,这就是符号学习。托尔曼设计的方位学习实验是符号学习理论的实验依据之一。这个实验具有S1和S2两个起点,以及F1和F2两个放置食物点。实验时把白鼠分成A和B两组,A组为反应学习组,学习任务是向右转弯,到达食物点。若从S1出发,食物放在F1;若从S2出发,食物放在F2。B组为方位学习组,实验时只变化出发点,不变化食物点。实验结果表明,两组差异极大,A组经过72次练习后,从未达到连续10次正确转向的标准;而B组很快就学会了。这个实验有力地支持了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