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4-01 15:45
第43届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是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北京市妇女联合会,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北京市怀柔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活动。
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自1979年举办以来,已经走过了40余年历程,成为首都地区最具影响力的青少年科技教育品牌活动。
2024年3月28日,第43届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拉开帷幕,共收到青少年及科技辅导员作品2382项。
2024年3月29日,第43届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首都科学讲堂特别节目——院士科普报告在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举办。孟凡兴介绍了第43届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举办的宗旨。
本届大赛以“发展、创新、责任”为主题。
本届大赛恢复境外项目线下交流形式,邀请捷克、南非、意大利、印尼、泰国、俄罗斯6个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的师生参与大赛终评线下活动,通过跨文化交流、多元共融的体验,搭建友谊的桥梁,促进交流与合作。
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系列活动共设置6个赛道,内容包括面向青少年的科技创新成果、创客作品、科技实践活动和科学幻想绘画,面向科技辅导员的科技教育创新成果、创客教师作品。
(一)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参赛作品分为A、B两类:A类作品指选题专业性较强,且需具备较为深厚的专业基础,并在专业实验室或专业机构完成的作品;B类作品指选题源于日常生活,能够为经济社会发展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等。小学生原则上只能申报B类作品,如申报A类作品,将按中学生评审标准参赛。
(二)科技辅导员科技教育创新成果。分为科教制作类和科教方案类两类。科教制作类作品是由科技辅导员本人设计或改进的为科技教育教学服务的教具、仪器、设备等。作品按学科分为物理教学类、化学教学类、生物教学类、数学教学类、信息技术教学类和其他。科教方案类作品是由科技辅导员本人设计撰写的科技教育活动或教学的预设方案,须是已开始实施或已实施完成的。
(三)少年儿童科学幻想绘画。少年儿童对未来科学发展的畅想和展望,利用绘画形式表现未来人类的生产、生活情景。
(四)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以团体(如:小组、班级、社团、年级、学校、校外教育机构等)名义,在课外活动、研究性学习或社会实践活动中,围绕某一科技主题开展的具有一定科普教育意义的集体活动。
(五)青少年创客作品。以动手实践为主要方式,基于开源软、硬件进行制作的符合作品主题的各类具有创意的物品,如模型、样机等,不能是对套件的简单组装,作品可以包含生产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手段,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创造有价值的物化劳动成果。作品要将艺术性与科技性进行融合,重视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运用,也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创客元素进行结合。
(六)创客教师作品。以“科技教育”“劳动教育”为主线,通过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现代化技术手段体现教学工作中创客的“教”与“学”和“想”与“造”。展示作品形式包括:教师本人设计或改进的教具、仪器或设备等;教师本人所撰写的教学案例、论文等。
第一阶段:2023年12月前为区级赛事组织阶段,区级组织机构参照“大赛”章程和各赛项规则,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自行组织开展本区竞赛,并按分配名额和规定时间推荐优秀项目参加“大赛”。
第二阶段:2023年12月-2024年4月为北京赛事组织阶段,组委会组织项目申报、资格审查、科学道德和伦理审查、举办各项赛事的初评和终评活动、公示获奖名单、印发获奖通知、颁发证书、推选优秀项目参加国赛等。
第三阶段:2024年5月-8月为参加国赛阶段,组委会组织国赛项目申报、培训、参赛工作。
第四阶段:2024年9月-11月为赛事总结阶段,总结研讨,举办下一届大赛培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