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1-04 13:39
第七届乌镇戏剧节于2019年10月25日至11月3日在乌镇举办,本届戏剧节以“涌”为主题——百川赴海,以滔滔之势涌流。
第七届乌镇戏剧节特邀剧目由五大板块构成,分别为:“大师浪潮”“名著漩涡”“先锋海啸”“奇思漂流”和“学院涟漪”。开幕大戏是俄罗斯导演尤里·布图索夫携苏维埃榜样剧院带来的契诃夫经典《三姊妹》。
彼得·布鲁克、尤金尼奥·巴尔巴、康斯坦丁·勃格莫洛夫、菲利普·让缇、提奥多罗斯·特佐普洛斯等都齐聚乌镇,带来各自的戏剧作品。
本届戏剧节由刘恒、克里斯蒂安·比埃、周迅、胡歌、姚仁喜、奚美娟、濮存昕担任艺术委员,赖声川、黄磊、何炅、史航、周黎明、丁乃筝、杨婷、吴彼、李博任评审委员。
《三姊妹》
开幕大戏:俄罗斯著名导演尤里·布图索夫的契诃夫经典《三姊妹》
今年戏剧节的开幕大戏是俄罗斯著名导演尤里·布图索夫携苏维埃榜样剧院带来契诃夫经典《三姊妹》。这是尤里·布图索夫第一次来到中国。作为俄罗斯当代最著名导演之一,布图索夫曾是莫斯科瓦赫坦戈夫剧院首席导演。是所谓诗意化联想式导演手法的代表人物,他强调以旋律和节奏的发展而非真实性来推动戏剧节奏。
在苏维埃榜样剧院20年的工作生涯中,布图索夫排演了众多经典剧作。这部全新演绎的《三姊妹》将经典文本和大众文化相互交织,打破艺术与生活的界限,舞台效果看起来大胆而“野蛮”,释放出契诃夫之于当代的不朽力量。在《三姊妹》中,诗歌和戏剧、希望和梦想、幻想、野心、爱和厌恶、怨恨和宽恕、未吐露的情感和说出口的苦涩话语如此种种相互交织,让舞台行动充满了一种独特的氛围。
《为什么?》
大师浪潮:6位国内外戏剧大家齐聚乌镇
当今时代最伟大的戏剧家之一彼得·布鲁克已经不是第一次来到乌镇戏剧节。今年,他与玛丽-海伦娜·伊斯坦尼联合导演新作的《为什么?》是一出关于戏剧的戏剧。在这部作品中,导演向观众发出了一连串的诘问:为什么是戏剧?它有什么用?是关于什么的?这是一部富有诗意、具有坚定政治表达的作品。
尤金尼奥·巴尔巴开创的欧丁剧团也是再次来到乌镇戏剧节,此次剧团带来的话剧《树》是继《慢性人生》和《月下的伟大城市》之后,“无辜者三部曲”的第三章。导演尤金尼奥·巴尔巴曾任第二届乌镇戏剧节荣誉主席,他的解读下,人类历史是由痛苦的残片组成的,战争和死亡在人类的皮肤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伤痕;然而在残酷与破碎之间,暗藏着希望、温柔和天真。本作品通过两位讲述者之口,吟诵出一首关于死亡和纯真的诗歌。
《卡拉马佐夫兄弟》是俄国小说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他本人精神的强烈投射,被认为 “前所未有的旷世之作”。话剧《卡拉马佐夫兄弟》改编自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同名小说,由俄罗斯著名导演康斯坦丁·勃格莫洛夫携手莫斯科艺术剧院共同呈现。
莫斯科艺术剧院由世界第一大戏剧体系奠基人、戏剧巨匠——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创立于1898年,契诃夫、高尔基、布尔加科夫等20世纪最著名剧作家均诞生于莫斯科艺术剧院,也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的摇篮。康斯坦丁·勃格莫洛夫曾担任剧院艺术总监并获金面具奖。
法国国宝级木偶戏艺术家菲利普·让缇是木偶戏和视觉艺术革命的标志性人物,致力于探索新的视觉语言。他于1968年创立剧团,将偶戏和传统戏剧、舞蹈、哑剧、魔术、皮影戏、灯光音响手段相结合。此次带来的《西格蒙德的疯狂》写于1983年,是菲利普·让缇剧团成立后的第一部作品,并于2000年完成第二版,讲述了导演接近并克服心理崩溃的过程,颇具自传色彩。
希腊传奇戏剧导演、戏剧奥林匹克国际委员会主席提奥多罗斯·特佐普洛斯将带来古希腊悲剧《特洛伊女人》。特佐普洛斯将一如既往贯彻他独特的戏剧美学,探讨身体与神话、时间和记忆的关系。此次该剧在水剧场演出,伸展形的舞台、坡形环绕式的观众席和舞台背后的明清老建筑群的设计结构颇具仪式性,观众在水剧场观戏时仿佛能够穿越时空,与古希腊精神共生共振。
导演赖声川和他所创立的“表演戏剧坊”深刻地影响了当代华语剧场。《幺幺洞捌》是赖声川的第39部原创编导剧作,也是他第四部在乌镇戏剧节演出的作品。在《幺幺洞捌》中,青年演员倪妮和著名中国台湾剧场实力派演员樊光耀同台飙戏,接受一人分饰两角的挑战,共同演绎这一场古今谍战剧场拼贴密码。
《高加索灰阑记》
名著漩涡:7部世界经典的当代呈现
本板块的7部作品分别改编自莎士比亚、契诃夫、布莱希特、贝克特和加缪的经典名作。其中俄罗斯导演尤里·布图索夫的契诃夫经典《三姊妹》是开幕大戏。
值得一提的是柏林布莱希特剧院的当代改编版本《高加索灰阑记》是,由德国著名导演导演迈克尔·塔尔海默呈现。这也是柏林布莱希特剧院建院70年以来第一次来到中国。柏林布莱希特剧院是德国最著名,历史最悠久的剧院之一,由德国著名戏剧家、诗人贝托尔特·布莱希特与夫人海伦娜·魏格尔于1949年共同创立,主要用来上演布莱希特的作品,实践布莱希特的“史诗剧”理念。
在这部作品中,塔尔海默将现场音乐作为剧情展开的基础,重新安排戏剧情节,凸显寓言的力量。在布莱希特的所有作品中,《高加索灰阑记》占有特殊的位置,它由布莱希特根据中国元朝戏剧家李行道的《包待制智勘灰阑记》改编而成,凝结了布莱希特的“史诗剧”戏剧体系,也成为能够一窥东西方戏剧发展的代表剧作。
孟京辉戏剧工作室《太阳和太阳穴》同样改编自布莱希特,原作是《潘蒂拉老爷和他的男仆马狄》。这是一出疯狂喜剧,现场乐队伴随着粗糙的呐喊和叫嚷,观众能够从中看到一些未来戏剧的可能。
作为荒诞派戏剧重要代表人物,爱尔兰剧作家萨缪尔·贝克特的《等待戈多》是戏剧史上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此次版本的导演易立明是北京新蝉戏剧中心艺术总监,为将近200部舞台艺术作品担任舞美或灯光设计,设计和导演的作品曾于爱丁堡艺术节、萨尔茨堡音乐节等世界各大著名艺术节上演,多次获得国内外大奖。
撒丁岛话剧院《麦克白脱》将莎士比亚的原著与撒丁岛狂欢节的仪式产生了多层面的交融。导演亚历桑德罗·塞拉的灵感来源于撒丁岛巴布吉尼亚地区的狂欢节。在创作下本剧以全男班阵容演出,以撒丁语为表演语言。作为一种古老的语种,撒丁语不讲究发音和吐词,更接近于“唱诵”,从而传达出节日和仪式的神秘氛围,辅之演员的肢体动作,让观众体味初生的力量。
波兰明日剧团《精灵女王》以《仲夏夜之梦》为灵感,导演米赫·扎涅茨基将波兰的视觉艺术、诗歌和音乐融入莎士比亚的原文本之中。原版《精灵女王》于2016年首演,而此次来到乌镇的作品为米赫·扎涅茨基特别为本次乌镇戏剧节制作的新版本,演出将在水剧场上演,因地制宜地制造水幕和投影。
杨婷导演的《局外人》改编自法国文学家加缪的同名小说,这部作品通过主人公默尔索的视角讲述了一个关于荒诞而深刻的故事。导演杨婷是集表导演于一身的戏剧新星导演,这部作品与这个阶段她最想探讨的话题不谋而合:面对当前时代带来的困境,人应当如何选择?
《点/线/体/还有世界/还有光》
先锋海啸:新锐导演带来先锋体验
2019年乌镇戏剧节的“先锋”力推新人,由三位中国本土新锐导演陈明昊、王翀、丁一滕和来自日本的藤田贵大带来四部作品。
中国青年戏剧导演陈明昊专门为乌镇戏剧节设计了一个《从午夜至清晨》总体戏剧演出,挑战观演极限。观众将有机会和戏剧一起从午夜开始共迎乌镇朝阳。
王翀和薪传实验剧团的《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向何处去2.0》受保罗·高更的画作启发,从全球化迁徙的角度思索人类的生存问题。这部作品不设现场演员 ,只有声音演出,表演艺术家王学兵将为本剧进行配音。乌镇戏剧节之后,本作品将在韩国、俄罗斯和德国展开巡演,这些国家的观众将陆续看到量身定制的本土化版本。
中国新⼀代青年戏剧导演丁一滕将为本次乌镇戏剧节带来《伤口消失在茫茫黑夜中》。《伤口消失在茫茫黑夜中》改编自英国作家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在这部作品中,丁一滕将中国传统戏剧表演方式和西方表演手段相结合,实践了“新程式”的表演方法。
日本导演藤田贵大于2007年成立“mum&gypsy嬷姆和吉普赛”剧团。今年带来乌镇的作品是《点/线/体/还有世界/还有光》,该剧讲述世纪初的一个日本小镇,一件凶杀案轰动了当地的年轻一代。导演以点、线、面时空交错的方式,精确复制了过往的事件,唤起人物的记忆。
《唇语》
奇思漂流:关注独立戏剧带来的新奇体验
这一板块的作品也大多带来不同以往的戏剧体验。其中好几部都是当代中国独立剧场作品,值得关注。
导演李建军每年都会在乌镇带来一部新作。作为中国当代剧场艺术的重要实践者,他将视觉艺术的历史性经验和对剧场媒介的研究结合起来,一系列剧场作品体现出对普通人生存情境的关切。今年新青年剧团将带来全新作品《人类简史》。这是一个由“进步”的观念组成的人类简史,一场在剧场里表演的“人类进化论”。
正点剧团由艺术家布什·穆卡泽尔和本·基德于2012年在爱尔兰都柏林创立,创作风格大胆前卫,在许多作品中都展现了其对当代生活独到的审视视角。《唇语》采用戏中戏模式,充满现实主义和荒诞剧风格,以简单的色彩,不断重复的生活细节和碎片化的叙述一步步铺展线索,带领观众一起探索真相。。
茉伊拉·菲努肯,将为本届乌镇戏剧节带来她的史诗艺术作品《狂喜》。这部作品由菲努肯和史密斯剧团创作,曾获2017年克里马卡茨杰出奖,并代表澳大利亚参加2019年布拉格四年展。作品灵感来自于芬努肯作为一名环境科学家和人道主义发展工作者的生活。
青年戏剧导演张紫淇和廖书艺热衷于对身体的相关探索,将剧场与舞蹈、歌唱、作曲等艺术手法相结合,把接触即兴的经验应用于表演、肢体动作、创作、社群沟通等领域。此次演出的《有天使飞过》吸收并容纳了诸多文学创作,期望通过身体释放出能量,阐释当代社会有关人的爱和存在。
独立戏剧导演苏小刚的《求仙学道》取材于《聊斋志异》中的《崂山道士》,作品试图通过“求仙学道”的隐喻来探讨关于“梦想”的本质的问题。
中国台湾中生代剧场导演符宏征于2006年创立动见体剧团并任艺术总监。格洛托夫斯基方法的系统训练经历奠定了他的身体行动的剧场美学观。《病号》以一名自杀未遂者为核心,透过阶段性集体创作并融合大量肢体编排,描摹网络社群时代、重度网络成瘾的日常生活下人们扭曲的面貌,展现“人”与网络不可剥离的集体病征。
由王梦凡、陈丹路和谭硕欣组成的团队始终关注着人的身体及其行动,探寻身体、文本与音乐三条线索平行展开的方式。在《该我上场的时候,叫我,我会回答》中,两位中央芭蕾舞团的退役舞者在舞台上分享自己关于舞蹈的思考。在讲述中,他们各自找到了另一种舞蹈的可能性。
荷兰导演艾琳·汀·阿通和戈西亚·卡茨马雷克创立的荷兰妙手生花剧团擅长用不同的材料制作具象的物体,在《纸把戏》中,“纸张”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是一种书写材料,而它的脆弱性正如人类的心灵。这场戏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观众可以随时进入现场,观察作为办公室职员和作家的卡夫卡的生活。
《宽恕》
学院涟漪:三部院校作品首次参与乌镇戏剧节
本届乌镇戏剧节特邀来自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表演艺术学院、中央戏剧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分别带来《宽恕》《驯悍记》和《红色的天空》三部作品。
澳大利亚制作人、导演佩内洛普·巴特劳有戏剧表演和木偶表演背景,擅长以“视觉剧场”为媒介诠释和创作故事,在剧场之外,她也致力于与博物馆、画廊、社区和学校展开合作。巴特劳与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三年级学生共同创作的全新剧目《宽恕》是一部沉浸式的作品,演出尖锐、大胆、才华横溢又充满激情。在每场演出中,演员会征集观众对“宽恕”这一主题的回馈并作出调整。
由中央戏剧学院京剧系演出的《驯悍记》是对莎士比亚经典喜剧《驯悍记》的当代阐释。作品将莎士比亚原作和同时代中国版《驯悍记》的戏剧情境并置,互为历史镜像,为当代的观众映照出两性关系的喜剧形象。
《红色的天空》是1994年赖声川“表演工作坊”成立十周年纪念作品,今年由南京艺术学院2015级电影电视学院重新演绎。这部作品由贯穿全剧的八位主要演员扮演老年角色以及其他年轻角色,一群二十出头的年轻人以年轻的身体,诠释人类老年化以及生命末端的种种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