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6-11-01 20:52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组建于1966年7月1日,由地地战略导弹部队和常规战役战术导弹部队组成。它的主要任务是遏制敌人对中国使用核武器,在敌人对中国发动核袭击时,遵照统帅部的命令,独立地或联合其他军种的战略核部队对敌人实施有限而有效的自卫反击,打击敌人的重要战略目标。是今火箭军的前身。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简称二炮),是以地地战略导弹为主要装备、担负核反击战略作战任务的军种。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组建于1966年7月1日,由地地战略导弹部队和常规战役战术导弹部队组成。它的主要任务是遏制敌人对中国使用核武器,在敌人对中国发动核袭击时,遵照统帅部的命令,独立地或联合其他军种的战略核部队对敌人实施有限而有效的自卫反击,打击敌人的重要战略目标。
地地战略导弹部队是一支具有一定规模和实战能力的主要核威慑和战略核反击力量。它由近程、中程、远程和洲际导弹部队,工程部队,作战保障、装备技术保障和后勤保障部队组成,是一支具有一定规模和实战能力的主要核威慑和战略核反击力量。
常规战役战术导弹部队是装备常规战役战术导弹武器系统,遂行常规导弹突击任务的部队。它由近程、中近程常规导弹部队,工程部队,作战保障、装备技术保障和后勤保障部队组成。
目前,第二炮兵已建成了一批不同型号和不同发射方式的作战阵地,初步形成了多种型号导弹武器装备系统,快速机动作战能力和准确打击目标能力进一步提高,在保卫社会安全、维护世界和平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发展核武器,组建战略核部队,是为了防御,是为了打破核垄断,反对核讹诈,遏制核战争。核反击是被迫的,最终目的是消灭核武器和核战争,维护中国的独立和安全。
中国政府一再郑重声明,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武器国家和无核武器地区使用核武器。但是,如果遭到核袭击,将毫不犹豫地实施核反击,进行有限而有效的核报复。
第二炮兵领导机关设有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装备部,其下的基本组织层次为基地、旅、营。
有多种型号的地地战略导弹和战役战术常规导弹,包括近程(射程在1000公里以内)导弹、中程(射程1000~3000公里)导弹、远程(射程在3000~8000公里)导弹、洲际弹道导弹(射程在8000公里以上)。具有在昼夜间各种复杂气象条件下的发射能力。这些导弹的特点是:射程远,杀伤破坏威力大,命中精度较高,突防能力和生存能力强。建有与之配套的作战指挥、防护工程和其他各种设施。可以固定发射,也可以机动发射,因而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
第二炮兵自1957年12月成立地地导弹训练大队,1960年3月成立导弹第1营以来,经过坚艰苦磨砺,目前已发展成为由近程、中程、远程和洲际导弹部队,以及工程、情报、侦察、测地、计算、气象、通信、防化、伪装等作战保障、技术保障和后勤保障部队组成的强大核反击力量。
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数次对中国进行核讹诈,包括用原子弹攻击中国境内的战略目标和在朝鲜境内的中国军队,给中华民族,给新生的共和国带来了重重的忧患和压力。1955年1月15日,毛泽东主席主持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正式作出发展原子能事业的战略决策。毛泽东在会上强调指出,“我们现在已经比过去强,以后还要比现在强,我们不仅要有更多的飞机大炮,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这个世界上,我们要不受别人的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1956年3月14日,周恩来总理召开专门会议,决定成立以聂荣臻为主任的国防部航空工业委员会,具体领导弹道导弹的研发工作。同年10月8日,中国第一个导弹技术研究院——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钱学森任院长。
1957年岁末,中央军委决定创建战略导弹部队,并要求炮兵司令部尽快成立地地导弹训练大队。1957年12月9日,地地导弹训练大队在北京西南的长辛店成立,来自全军部队及科研单位的600多名干部、战士在这里开始了中国战略导弹部队艰苦的创业。1959年6月,地地导弹训练大队圆满完成训练任务,中央军委决定撤消地地导弹训练大队,组建成2个地地导弹发射营。1960年3月18日,中国第一支战略导弹部队——地地导弹第1营在西北某市的一所炮兵学校正式成立。
1960年10月,中国根据苏联P-2导弹仿制出国产第一枚近程地地战略导弹,命名为东风-1号。1963年10月25日,导弹第1营在甘肃双子城基地首次成功发射了一枚东风-1号导弹,标志着中国战略导弹部队已形成战斗力。与此同时,中央军委决定建设战略导弹发射阵地,时任副总参谋长的张爱萍将军带领一班人马,跋山涉水、风餐露宿,深入北国原始山林实地考察。
1964年6月29日,中国第一枚自行研制的东风-2号中程地地战略导弹在甘肃酒泉基地发射成功。1964年9月28日,中央军委正式下达组建第一个战略导弹阵地的命令。来自全军88个单位的数万名官兵,陆续向北国某地大山密林深处秘密汇集。就在这支部队进山不久,一支支担负同样使命的部队开进了中原古岭、南疆密林、西部高原……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从此,中国成为世界核俱乐部的第五个成员。西方政治家喝着咖啡决定中华民族命运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10月17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致电世界各国政府首脑,阐明中国对于核武器问题的立场:中国政府一贯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中国进行核试验、发展核武器,是被迫而为的。中国掌握核武器,完全是为了防御,为了保卫中国人民免受核威胁。中国政府郑重宣布,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中国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1966年7月1日,中国战略导弹部队领导机关在北京宣告成立,周恩来总理亲自命名为第二炮兵。向守志任司令员。从此,第二炮兵成为人民解放军序列里一个独立的军种。就在这一年,各发射部队带着自己的装备告别了城市,驻进了深山密林、戈壁荒原,为共和国锻造和平之剑。
1966年10月19日,周恩来总理在导弹与原子弹“结合”前的工作会议上庄严宣告:中国核爆炸成功后,有人嘲笑我们有弹无枪,无非是说我们光有原子弹,没有运载工具,我们要用导弹把原子弹打出去,用行动来回答舆论的挑战!
1966年10月27日,中国第一枚带有核弹头的东风-2号导弹从甘肃双子城基地发射,在新疆罗布泊核试验场上空预定高度准确实现核爆炸。中国从此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核武器。1966年12月26日,东风-3号中程战略导弹在甘肃酒泉基地发射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中国从此拥有威力更强大的热核武器。
1969年3月2日,中苏在珍宝岛发生了较大规模的武装冲突。恼羞成怒的苏联领导层准备动用在远东地区的中程导弹,携带几百万吨当量的核弹头,对中国的军事政治等重要目标实施“外科手术式核打击”。核阴云又一次笼罩中华大地。毛泽东向全国发出“要准备打仗”的号召,第二炮兵很快进入临战状态,展示了中国坚决反击的决心,使苏联领导人最终放弃了对中国实施核打击的企图。
1970年1月30日,东风-4号远程战略导弹在甘肃酒泉基地发射成功。4月24日,由东风-4衍生的长征-1号运载火箭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射入太空。1980年5月18日,中国第一枚洲际战略导弹东风-5号自甘肃酒泉基地向南太平洋海区发射成功。中国从此具备了跨洲际核打击能力。
随着导弹核武器的迅速发展,第二炮兵先后建成一批中程、远程、洲际导弹部队和工程建筑部队,并陆续组建了相应的作战保障、后勤保障和技术保障部队,以及院校、科研单位。第二炮兵羽翼渐丰。
1984年,第二炮兵正式承担起战备值班的神圣职责。这年的10月1日,中国第二炮兵在国庆35周年阅兵中首次公开亮相。当12辆巨型牵引车载着中国中、远程和洲际战略导弹缓缓驶过天安门广场时,整个世界为之震惊。美联社报道说:“中国战略导弹部队首次展示了它的实力,它显示出中国有相当高的制造水平,它的出现,足以防御任何形式的战争。”英国《泰晤士报》也称:“中国今天第一次将它的导弹家族展现在世界面前,足以证明它有覆盖地球每一个角落的能力和自信。”
1985年5月20日,东风-21号中程固体战略导弹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导弹技术又有了新的突破。1986年9月,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宣布:“今天中国有实力来保卫祖国了,一旦受到外国的核袭击,我们能对该国作出核反击。”
1989年9月,中国提前五年建成了完整的核武器战打击系统,它可以高效率地遂行战略核反击任务。1995年夏,第二炮兵数万名官兵经过十多年浴血奋战修建的“长城工程”胜利竣工。一批批不同型号、不同发射方位、不同样式的,能打、能防、能储存、能指挥、能生活的战略导弹阵地,出现在中国大地上。
1999年8月2日,新华社宣布:中国在本国境内成功地进行了一次新型远程地地导弹发射试验。10月1日,东风-31号洲际战略导弹在天安门广场首次公开亮相。和15年前的国庆35周年阅兵相比,中国新一代战略导弹重量和体积变小了,而弹头威力、反映时间、命中精度和机动性能却大大提高了,这标志着二炮部队的整体作战能力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目前,第二炮兵武器装备已形成固体与液体并存,核导弹与常规导弹兼有,近程、中程、远程和洲际导弹齐备的武器系列。
2015年12月31日,第二炮兵正式更名为“火箭军”。
第二炮兵主要由发射部队和保障部队组成,按导弹类型编为旅和团。它是中国陆、海、空“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的基础,能够在中央军委的直接指挥下,独立地或协同其他军兵种对敌人实施自卫核反击和纵深常规打击,为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履行特殊使命。据西方估计,中国目前拥有约2500个核弹头,每年制造约140至150个。中国现时的陆基和海基战略导弹能够打到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即使本土先遭受毁灭性核打击,仍有能力进行大规模核反击,真正具备核大国的震慑力量。
作为中国军队中最年轻、最现代化的军种,第二炮兵多次圆满完成导弹发射训练任务和近似实战条件下的战役演习。70年代中期,二炮部队组织了一次规模宏大的导弹团远距离机动作战实弹发射演习,演练了走、藏 、打的全过程。这是第二炮兵走出阵地实现“机动作战”的首次尝试,也是走向成熟的标志。80年代初,第二炮兵又成功进行了首次规模庞大的合成训练战役演习,检验了部队整体作战能力。1994年冬,第二炮兵举行了首次阵地生存演练。即在“遭到”突如其来的“核袭击”区里,先进行紧急的核化污染监测、洗消和战地救护,然后开始实施“核反击”。1996年3月,第二炮兵以四发四中的辉煌战绩,圆满完成了向东海和南海海域发射导弹训练任务,展示了中国军队在高技术条件下的防卫作战能力。目前,第二炮兵导弹发射成功率达到了100%,精确度比过去大幅度提高。外国媒体说中国导弹具有“点穴”之功。过去导弹静卧深山,机动困难,发射准备时间长;如今不管是在崇山峻岭还是大漠戈壁,不管刮风下雨还是冰天雪地,发射车拉起导弹就可以在简易路上跑,到预定发射点位后支起架子就可以打,真正达到了全方位、全天候。通过全面实施超前训练,缩时发射训练,导弹旅合成训练,新装备形成战斗力的时间大大缩短,快速反应能力明显增强,整旅整团作战能力不断提高。
中新社北京六月十二日电 新闻背景:中国战略导弹部队为何叫“第二炮兵”?
第二炮兵简称“二炮”。对于这个名称,不少人存在误解,如“二炮”就是比“大炮”小一点的常规武器,不但有“第二炮兵”还有“第一炮兵”、“第三炮兵”等等。其实不然。第二炮兵即中国战略导弹部队,如今已初步形成了核常兼备、射程衔接、威力和效能明显增强的武器装备体系,具备精确、机动、全天候的战略反击本领。
为何要叫“第二炮兵”?这完全是出于当初的保密需要。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新中国百废待兴,可世界并不太平。面对敌对势力的“核讹诈”,中国决心创建自己的战略核力量。一九五六年作出了重点发展以导弹、原子弹为尖端武器的决策;从一九五七年起,逐步组建了战略导弹的科研、训练、教学机构;一九五九年,中国第一支地地导弹部队正式组建;一九六六年七月一日,在北京成立了中国战略导弹部队的领导机关。
中国战略导弹部队是在极其秘密的情况下组建的,考虑到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没有使用“战略导弹部队”这个称谓,而是由周恩来总理亲自命名:第二炮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