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第五战区

更新时间:2024-08-01 10:11

抗日战争第五战区,是指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为了因应战争形势,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于中国境内军事部署划分,为与日军作战的战区之一。第五战区最初所辖范围为山东南部及江苏北部,并爆发了惨烈的淞沪会战。后来视战争实际情况,第五战区分别于1938年、1939年和1944年做过数次大规模的更动。

首次划分

1937年8月7日,国民政府在南京召开了最高国防会议,制定了抗日战略,进行了第一次大规模的战区划分。抗战最高统帅部军事委员会以蒋介石为委员长,程潜为参谋总长,将南北战场划分为五个战区。第五战区为连接南北两战场而设,具有“中枢”地位,作战区域为苏北及山东南部,蒋介石兼任司令长官,韩复榘任副司令长官,辖韩复榘、顾祝同2个集团军。

二次划分

1938年1月,华北几乎全部沦陷,华东的上海、南京及长江下游几乎全部失守,中国军队主力集中于华中地区。随着战役中心向华中地区转移,1938年1月17日,国民政府决定由改组后的军委会(蒋介石任委员长,何应钦任参谋总长)统率全国陆海空三军,重新划分了战区,并任命了司令长官。

三次划分

1939年初,因日军占领武汉、广州后,其战线过长,兵力日益分散,便把“确保占领区”作为主要战略目标,并将进攻重点转向了敌后战场。同时,由于战略相持阶段到来后,蒋介石于1938年至1939年先后在长沙、南岳、西安等地召开军事会议,军委会以蒋介石为委员长,何应钦为参谋总长,以陕、甘、青、川、湘、桂、黔、滇、康等省为抗战基地,重新划分了战区并任命了司令长官。

四次划分

1944年国民政府着手准备战略反攻前,除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调整了一次战斗序列,以及第六、七战区恢复建制和增设昆明行营、苏鲁皖豫边区总司令部、重庆卫戍司令部外,部分战区做了调整变化。第五战区此次没有变动。

五次划分

1944年5月25日洛阳失守后,潼关告急,国民政府将第二战区的陕西划入第一战区,并对第一战区领导做了调整,第五战区此次没有大的变动。

六次划分

1945年4月,为了进一步适应对日反攻作战的需要,最高统帅部调整了战区的划分,并公布了三大行辕、十大战区及六个绥靖区的战斗序列。1945年2月,李宗仁调任汉中行营主任,第五战区由刘峙接管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汇编)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