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8-25 19:26
等值线图又称等量线图。是以相等数值点的连线表示连续分布且逐渐变化的数量特征的一种图型。是用数值相等各点联成的曲线(即等值线)在平面上的投影来表示被摄物体的外形和大小的图。
等值线图有等高线图、等温线图等图。其设计资料基础,一是实测点数据(如高程数据);一是定点、定时观测数据(如气温、降水数据)。等值线很大程度上近似量的变化的概括,具有相对量性质,大多数不能用于直接量测,如气温、蒸发、径流等。有时为了简明地反映量的特征,对非连续分布现象(如人口密度)经特殊处理后也用等值线法表示。
等值线图又称等量线图。因图上所采用的表示方法是等值线法而得名。等值线图适于表现连续分布且具有数量特征(高低、大小、强弱、快慢等)的现象,它着重于显示各种数量变化的规律,是专题地图的一种重要图型。
等值线图是专题地图的先导。1799~1804年,德国洪堡在广泛考察南北美洲和亚洲内陆的基础上,揭示了自然界各种现象之间的联系,提出借助气象要素平均值可阐明气候规律性,创造了用等值线表示平均气温的制图方法。1817年绘制了世界等温线图。因等值线图资料基础的数量化,使其成为较早实现计算机辅助制图的一种图型。此外,等值线图的发展,在加强精确量变表现的同时,也注意质的区分,以及形象与数量关系的反映。根据等值线能够判断地形,例如山地地形和盆地地形。还可以用来判断水流方向,即水流方向总是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
等值线是用于连接各类等值点(如高程、温度、降雨量、污染或大气压力)的线。线的分布显示表面值的变化方式。值的变化量越小,线的间距就越大。值上升或下降得越快,线的间距就越小。等值线是现象数值相等各点所联成的平滑曲线,因其所表示的现象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如表示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的称为等高线和等深线;表示气温、水温等的称为等温线;表示降水量的称为等降水量线等等。等值线的符号一般是细线加数字注记。运用一组等值线来表示现象的分布、数量特征及变化趋势,称为等值线法。在一幅等值线图上,等值线的数值间隔通常是常数,根据等值线的疏密可以判断制图对象的变化趋势。如在等温线图上,等温线密集表示地区温差大,等温线稀疏表示地区温差小。在等高线图上可以根据等高线的疏密和图形,判断地形特征和斜坡坡度,等高线密集表示山高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山低坡缓。
为何绘制等值线?
沿着某一特定的等值线,可以识别具有相同值的所有位置。通过查看相邻等值线的间距,可以大致了解值的分布层次。
下面的示例显示了输入高程格网和输出等值线地图。其中等值线较密集的区域表示较陡峭的位置。它们与高程较高的区域(在输入高程格网以白色表示)相对应。
在等值线图上,除注记等值线所代表的数值外,还常使用颜色加强直观性和反映数量差别。如在等值线之间普染深浅不同的颜色或绘上疏密不同的晕线,使颜色的深浅或晕线的疏密与数量相对应,则可更加明显地反映出数量变化的规律和区域差异。使用颜色时一般是以色相的差别区分质的变化。如在等温线图上,以红色表示温暖性质,蓝紫色表示寒冷性质。
地图上的等值线是根据一些点上测量或观测数据,用内插法求出等值点,将等值点连接而成。例如等温线是根据一些气象台站多年观测的气温平均值,将这些气象台站的位置在地图上标出并注明温度值,然后在这些气象台站点之间,用内插法求出温度相等的各点,将这些等值点分别连成曲线,即为等温线。由此可知等值线的精度取决于数据点的数量和数据的精度。点数多,数据准确,等值线的精度高,反之,精度差。因而要求数据点应有一定的数量,且各点的数据指标应具有同一基础。例如等高线必须根据同精度测量和同一高程起算基准的成果。
根据图纸上的特征点值,首先用直观插点确定等值线的位置,然后用圆滑曲线连接相邻的各等值点,即得等值线图。
由于特征点选在坡度变化处,可认为两点间的坡面线为直线。首先用内插法计算各等值线在这两点直线间的位置,然后勾绘等值线图。
在数学处理的基础上,把离散的数据点向连续性图形转换,利用数据点值间的内插和外推获得等值点,再用判别法连接各等值点。或者利用已有格网等值点值拟合一个曲面函数,根据曲面函数逐步追踪等值线。把这些过程编制程序,利用微机和x-y自动绘图仪绘出等值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