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挛

更新时间:2023-05-28 08:52

证名。指肢体筋脉收缩抽急,不能舒转自如。亦称筋瘛。多因感受外邪,或血少津亏,筋脉失于荣养所致。可分为外感筋挛与内伤筋挛。常见于痹、痉、中风等病。

中医解读

筋挛,指肢体筋脉收缩抽急,不能舒转自如。由于先天发育障碍、损伤、缺血、炎症、瘫痪等原因,使身体某群肌肉持久性挛缩,或皮肤、关节囊、韧带失去正常弹性而挛缩,引起关节运动功能障碍,统称为筋挛。

外感筋挛症状表现为:素无筋骨挛缩之候,一旦恶寒身痛,手足拘挛,不能转侧,此外感寒湿筋挛之症也。若发热自汗,口燥唇干,二便赤涩,此外感湿热筋挛之症也。

内伤筋挛症状表现为:皮肤干揭,遍身燥痒,手足难于举动,渐至肌肉黑瘦,筋脉挛缩,此肝经血少筋挛之症也。若两足拘紧不能伸,或左右换易作痛,渐至两臂皆缩,此阳明经湿热筋挛之症也。

中医应用

一、病因病机

(一)先天发育障碍

出生后因胎位不正,产伤等原因引起筋挛或关节挛缩畸形,如斜颈等。

(二)损伤缺血

由于损伤后引起血脉破损或受压,相应肌肉血供不足而变性、坏死,终致瘢痕挛缩,如缺血性肌挛缩等。

(三)邪毒侵袭

风寒湿邪侵入经络、关节而致挛,如掌腱膜挛缩症、髂胫束挛缩症等。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

主要表现为机体的某部位软组织发生挛缩,肌肉张力增强,被动牵拉时有弹性抵抗感,挛缩部位的关节活动不利,但关节本身并不强直,一旦解除筋挛,关节功能即可恢复。

三、治疗

(一)内服法

予以中药活血化瘀、疏肝理筋或祛风散寒、解毒舒筋等,方用圣愈汤或荆防败毒散加减。

(二)外治法

予以理筋手法、中草药熏洗、针灸、理疗等,并可配合练功活动,病情严重的晚期患者考虑手术治疗。

四、护理与调摄

本病贵在预防,早期重点是功能锻炼,特别是针对受累肌群的锻炼。

五、预后与转归

对先天性发育障碍如斜颈等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对损伤缺血引起者如缺血性肌挛缩等重在预防,一旦发生治疗效果不满意;对邪毒侵袭等引起者,如掌腱肌挛缩症也常不能完全的到松解伸直,所以从总的来说筋挛一旦产生,治疗效果不满意,可能或多或少遗留有功能障碍。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