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7-16 17:13
筛骨是位于蝶骨的前方和两眶之间,上接额骨鼻部并突入鼻腔内。筛骨前面观呈中字形。全骨分为筛板、垂直板和筛骨迷路三部分。水平位的中间骨板为筛板,在水平方向上分隔颅腔前部与鼻腔,板的正中有向上突起的鸡冠,其两侧有许多筛孔。筛板正中向下延伸的正中矢状位骨板为垂直板,参与构成骨性鼻中隔。筛骨迷路位于垂直板两侧,由菲薄的骨片围成许多含气小腔为筛小房,又称筛窦。迷路内侧壁上的上、下两个弯曲的骨片,分别为上鼻甲和中鼻甲。
筛骨,解剖学同名骨。筛骨分为三部分:
是多孔的水平骨板,构成鼻腔的顶,板的前份有向上伸出的骨脊称鸡冠。
自筛板中线下垂,居正中矢状位,构成骨性鼻中隔上部。
位于垂直板两侧,由菲薄骨片围成许多小腔,称筛窦。迷路内侧壁具有两个卷曲的小骨片,即上鼻甲和中鼻甲。迷路外侧壁骨质极薄,构成眶的内侧壁,称眶板。
人体筛骨
根据前筛窦是否向筛骨外侵及分为:①筛内型(附图A),前筛窦局限在筛骨内;②筛外型,前筛窦向筛骨外侵及,此型又以其向筛骨外侵及方式细分为眶上型(附图B,前筛窦向额骨眶上板侵及)、眶下型(附图C,前筛窦向上颌骨眶下板侵及)和混合型(附图D,前筛窦即向眶上、眶下侵及)。
Van Alyea(1951)首次对筛窦气化作了详细描述,他认为筛窦有一种持续向四周扩展直到遇到坚硬密质骨即停止或转向。iRtter认为前筛窦气化很好时,可以超出筛骨界限向筛外侵及。有文献报道前筛窦向眶顶气化最远可达44mm。本研究发现筛内型前筛窦70.8%(85侧),眶上型前筛窦17.5%(21侧),眶下型前筛窦7.5%(9侧),混合型前筛窦4.2%(5侧)。符合前筛窦气化规律,即前筛窦与额骨、上颌骨等坚硬密质骨邻近,较难侵入,因而以筛内型为多;但前筛窦气化很好时可以侵及额骨、上颌骨,而额骨与前筛窦直接相邻,上颌骨在前筛窦的下外方相对较远,因而前筛窦侵及额骨多于侵及上颌骨。
前筛窦解剖分型有重要临床意义,显微鼻内窥镜行前筛窦手术时,对属于筛内型筛窦病人,只要手术局限在筛骨内,则手术危险性相对较小;对属于眶上型筛窦病人,由于手术还需开放额窦眶顶部筛房,故易造成颅内及眶内并发症;对属于眶下型筛窦病人,眶内容物被损伤机率大大增加;对属于混合型筛窦病人,颅内及眶内并发症危险性最大,要特别注意。因此手术前采用现代影像手段如冠状位CT检查前筛窦气化范围,充分了解前筛窦分型,对选择鼻内筛窦手术方式、确定手术范围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