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1-11-28 08:56
签押即签名画押的简称。古代州县衙门的文书公事,从拟稿到正式发出,要经过各道流转 程序,相关的办理人员都要一一签上自己的姓名(也可用姓氏、名字代替), 表示连带责任,然 后由衙署首长用红笔画“行”。如果属于判示、文告或牌照契约、任命书等性质的文书,还 要钤盖衙署的大印。这些最称关键性的程序履行,按规定都得在签押房即机要办公室里运作 。同样,上司下发或平行衙署平移的机密文件,按规定也必须在签押房里拆阅。惟实际情况是官府文书中需要长官朱笔画“行”或钤盖官印的数量极多。
古人往往称州县官署的具体办公场所为“堂前”或“门上”,这就是泛指大堂前面左右 两侧的廊房式建筑了。秦汉魏晋时代,它们分别有户曹、法曹、兵曹、吏曹、仓曹等名称, 唐宋时代,又改叫司法司、司户司等。从宋徽宗崇宁年间(1102~1106)起, 开封和 祥符两县分知县属掾为士、户、仪、兵、刑、工六曹,俟大观(1107~1110) 初,遂令天下州 县都照此式,从此一直沿袭下来,统称“六房”。其实“六房”并不是六间房的同义语,如 明代时宛平县衙门里,“循两阶(大堂、二堂)而前为六房”,但具体名 目有吏房、户房、粮 科、礼房、匠科、马科、工南科、工北科、兵南科、兵北科、刑南科、刑北科、铺长司、承 发司、架阁库等多项。《如梦录》描述明代时祥符县署建制:“左有旌善亭,右有申明亭, 又有各色衙役官房。大门内有土地庙、寅宾馆、收粮银十六柜、上号房……” 除此之外,牢狱、监押所、常平仓、马号、吏廨乃至官吏们供奉衙神的祠庙等,也都属于衙门的各个部分,按不同方位组合在一块。总之,若无一片千把米周 长的土地,是放不下这只“麻雀”的五脏六腑的。
以《老残游记》为例,该书第十九回述老残先生应山东巡抚约请 ,去抚署签押房谈话,有“迎至门口”、“迎入屋内”等描写,可知是一个多开间的套房结构。上述机要人员的办事场所,通常都安排在外房,长官本人的办公室则深藏在内室,故签押房尚有内外之分。
清代小说《宦海》第二回,述广东布政使金翼“回到藩台衙门,就催着师爷办稿,自己踱到签押房去等着送稿”。接下来便有一段其儿子为人利诱溜进来找父亲耳语要当说客,被老头子劈面一巴掌叱责的描写,岂知儿子已经受了别人一万两银子贿赂,还偷了他的“藩台印信印在那收据上头”。这间屋子,显然就是连机要人员亦不得涉足与闻的内签押房了。
另一部清代小说《活地狱》第十二回中,也有一段桃源县衙的签押房写照,略谓知县魏剥皮上午坐堂审案后,“命将诸盗带过一旁,暂派差役看守,自己退转签押房吃饭。一时饭罢,躺在炕上抽烟,又命人请了刑名老夫子来,同他商量。刑名老夫子便在他对面躺下……”可知这个签押房还有小饭厅和可供老爷打盹抽烟的铺炕。宜称设备齐全,舒适方便。
再说花厅。花厅是个宽泛的概念,厅房多间之外,往往还有园林假山、楼台小阁等建筑供老爷太太们享受,这就叫“凡治必有公署,以崇陛辨其分也;必有官廨,以退食节其劳也,举天下郡县皆然”(沈榜《宛署杂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