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19 13:35
箬叶竹(Indocalamus longiauritus Hand.-Mazz.)是禾本科箬竹属小型竹植物。箬叶竹新秆深绿色,无毛,有白粉,节下具淡棕色贴生毛环;秆箨短于节间,绿色,被棕褐色刺毛,边缘具棕褐色纤毛;箨耳镰形;箨叶卵状披针形,抱茎,绿色,直立;叶为宽带状披针形,下面淡绿色,无毛;颖果长椭圆形;花期5-7月,笋期4-5月。
箬叶竹(Indocalamus longiauritus Hand.-Mazz.)是禾本科箬竹属小型竹植物。
竿直立,高0.84-1米,基部直径3.5-8毫米;节间长(8)10-55厘米,暗绿色有白毛,节下方有一圈淡棕带红色并贴竿而生的毛环,竿壁厚1.5-2毫米;竿节较平坦;竿环较箨环略高;竿每节分1枝,惟上部则有时为1-3枝,枝上举。箨鞘厚革质,绿色带紫,内缘贴竿,外缘松弛,基部具宿存木栓状隆起环,或具一圈棕色长硬毛,背部被褐色伏贴的疣基刺毛或无刺毛,有时有白色微毛;箨耳大,镰形,长3-55毫米,宽1-6毫米,绿色带紫,干时棕色,有放射状伸展的淡棕色长繸毛,其长约1厘米;箨舌高0.5-1毫米,截形,边缘有长为0.3-3毫米的流苏状繸毛或无繸毛;箨片长三角形至卵状披针形,直立,绿色带紫,先端渐尖,基部收缩,近圆形。叶鞘坚硬,无毛或幼时背部贴生棕色小刺毛,外缘生纤毛;叶耳镰形,边缘有棕色放射状伸展的繸毛;叶舌截形,高1-1.5毫米,背部有微毛,边缘生粗硬繸毛;叶片大型,长10-35.5厘米,宽1.5-6.5厘米,先端长尖,基部楔形,下表面无毛或有微毛,次脉5-12对,小横脉形成长方格形,叶缘粗糙。
圆锥花序形细长,长8-15.5厘米,花序轴密生白毛毡毛;小穗长1.5-3.7厘米,淡绿色或成熟时为枯草色,含4-6朵小花;小穗轴节间长6.8-7.2毫米,呈扁棒状,有纵棱,密被白色绒毛,顶端截平;颖2,先端渐尖成芒状,第一颖长3-5毫米(包括芒尖长1毫米在内),3-5脉,第二颖长6-8毫米(包括芒尖长1.2毫米在内),7-9脉;外稃长圆形兼披针形,先端有芒状小尖头,第一外稃长10-14毫米(包括芒尖长2-2.5毫米及基盘长0.2-0.5毫米在内),11-13脉;第一内稃长7-10毫米;脊上生有纤毛;花药长约5毫米;柱头2,羽毛状。颖果长椭圆形。花期5-7月,笋期4-5月。
半耳箬竹(Indocalamus longiauritus Hand.-Mazz. var. semifalcatus H. R. Zhao) :该变种与原变种的区别在于箨耳和叶耳均为半截的镰形。叶片下表面之中脉两侧均无成行的微毛。分布于中国福建、广西、四川等省区。生于山坡、路旁,杭州有栽培。
益阳箬竹(Indocalamus longiauritus Hand.-Mazz. var. yiyangensis H. R. Zhao et Y. L. Yang) :该变种与原变种的区别在于箨耳为镰形,叶片下表面的中脉一侧或两侧有1行微毛,而原变种则无毛或有微毛,但非在中脉之侧旁且成行的毛茸。分布于中国湖南益阳地区,生于小山坡(模式标本产地)。
衡山箬竹(Indocalamus longiauritus Hand.-Mazz. var. hengshanensis H. R. Zhao):该变种与原变种的区别在于箨耳为半截的镰形,叶片下表面的中脉一侧有1行毛茸。分布于中国湖南衡山、平江等县。生于山坡,亦有栽培。
箬叶竹多生于低山谷间、水滨、林缘。适应性强,阴湿、干燥之地皆可生长,毛竹林及阔叶林下或林缘有分布。生于海拔100-1400米的山坡、路旁和河溪两岸。
生长环境
箬叶竹生长于山坡和路旁。
分布范围
分布于亚热带地区。在中国分布于河南、陕西、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湖北、湖南、江西、贵州、四川、广东、广西等省区,常见于南方地区,尤其是长江中下游以南广大流域。
喜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的山地,可生长在耐寒冷和稍耐干旱瘠薄土壤上。
箬叶竹以带母竹繁殖和移鞭繁殖。
多用分株繁殖。 在竹丛中挖取部分竹株,或成丛挖起,4-6株为一小丛,适当修剪掉部分枝叶,勿伤鞭芽、鞭根,多带宿土移植于盆中或苗床,移植到苗床的株行距为 25厘米×25厘米,深20-25厘米移植小苗分蘖能力强,成活率高。如用鞭根繁殖,根据竹鞭长度(40-50厘米)横向挖育苗沟,埋入竹鞭,覆土后踏实,浇足水。
观赏:箬叶竹丛状密生,翠绿雅丽,为观叶植物, 具有较好的观赏性。宜选在公园及风景区栽培作观赏,也可盆栽;适生在庭园中作为地被物点缀,亦可于林缘、台坡、园路石级两旁群植之。适宜种植于林缘、水滨,可点缀山石,也可作绿篱或地被。
经济:竿可用做竹筷、毛笔竿、扫帚柄等;叶可用做食品包装物、茶叶、斗笠、船蓬等防雨用品的衬垫材料。此外,箬叶竹竹笋味道鲜美,可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