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5-16 07:42
篾,汉语二级字,读作篾(miè),本义指薄竹片,可以编制席子、篮子等。
基本字义
篾miè
⒈ 劈成条的竹片,亦泛指劈成条的芦苇、高粱秆皮等:竹篾。苇篾儿。篾席。篾条。篾青(指竹子的外皮,质地柔韧)。篾黄(指竹子篾青以里的部分,质地较脆。亦称“篾白”)。
基本词义
◎ 篾 miè
〈名〉
(1) (形声。从竹,蔑省声。本义:薄竹片,可以编制席子、篮子等)
(2) 同本义 [bamboo split(strip)]
笢,竹肤也。从竹,民声。——《说文》。按,竹外青也,亦谓之筠析者,声转谓之篾。
敷重篾席。——《诗·顾命》
篾篓挑将水边货。(货:卖)——唐彦谦《蟹》
(3) 又如:篾巴(竹篱笆);篾索(竹篾编的绳索);篾席(竹篾编的席子);篾丝(竹篾劈的细丝);篾篓(竹编的盛器。多为圆桶形);篾篮(竹篮子);篾笼(竹笼);篾缆(竹篾编制成的绳索)
(4) 泛指苇子或高粱秆上劈下的皮 [the rind of reed or sorghum]。如:苇篾儿
《广韵》《集韵》《韵会》莫结切《正韵》弥列切,𠀤音蔑。竹皮也。《书·顾命》敷重篾席。《传》篾,桃枝竹。《疏》篾,折竹之次靑者。《宋书·明帝纪》太妃乘靑篾车,随相检摄。《诗·韵辑略》蔓也。今蜀及关中亦谓竹篾为蔓。
又竹名。《张衡·南都赋》其竹则籦笼䈽篾。《李善注》篾,桃枝也。
又小貌。《扬子·方言》木细枝谓之杪,江淮陈楚闲谓之篾。《注》篾,小貌也。
一种用来劈竹片的厚背刀
篾(mie),薄竹皮,可以编制席子、篮子等。韩《奉和峡州孙舍人肇荆南重围中寄诸朝士》:“黄篾舫中梅雨里,野人无事日高眠。”浙江多山,盛产毛竹,甬绍人灵巧的双手,将毛竹表层剖劈成细细的篾青丝或薄薄的篾青条,串织编制成长、圆、扁、方形或肖形储放物品的篾篮。这种盛器民间亦称篾盒、篾篓、篾罐等。因其外形美观、质地坚韧、轻便实用、制作精巧,深得旧时上海人的青睐,故源源不断地进入上海寻常百姓家。到20世纪70年代以前,大约一半以上的沪上人家中或多或少拥有此类家什。
由于篾篮器在上海有着巨大的市场,清后期众多的甬绍篾匠也纷纷登陆上海滩设铺开店,以制作销售此物品为生。上海的老城内还遗留下一条名叫篾竹街的旧时小巷。徜徉其间,从古巷斑驳的旧痕陈迹中,依稀可窥昔日沿街两旁竹篾铺号鳞次栉比的繁盛景象。旧时艺匠劈竹剖丝声,商贩店主吆喝声,买家行人嘈杂声,仿佛又在耳边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