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1-12-07 13:19
jí shí
张籍(768-830?),字文昌,原籍吴郡(治今江苏苏州),迁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贞元十五年进士,
历太常寺太祝、国子监助教、秘书郎、国子博士、水部员外郎、主客郎中,仕终国子司业,故世称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因家境贫困,眼疾严重,孟郊戏称“穷瞎张太祝”。与韩愈、白居易、孟郊、王建交厚。诗多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颇得白居易推重,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张籍诗歌创作大致有3个时期。40岁前为早期。40-50岁为中期,其优秀乐府歌行作品多作于此期。50岁后为晚期。这时生活逐渐安定,除仍写乐府歌行外,多作近体诗。他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诗中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各种社会矛盾,同情人民疾苦,如《塞下曲》、《征妇怨》,另一类描绘农村风俗和生活画面,如《采莲曲》、《江南曲》。张籍乐府诗艺术成就很高,善于概括事物对立面,在数篇或一篇之中形成强烈对比,又善用素描手法,细致真实地刻画各种人物的形象。其体裁多为“即事名篇”的新乐府,有时沿用旧题也能创出新意。语言通俗浅近而又峭炼含蓄,常以口语入诗。他还着意提炼结语,达到意在言外的批判和讽刺效果。张籍的五律,不事藻饰,不假雕琢,于平易流畅之中见委婉深挚之致,对 晚唐五律影响较大。上海古籍出版社有《张籍诗集》。
皇甫湜(777—835年),字持正,睦州新安(今淳安)人。唐元和元年(806年)进士。三年,参加“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考试,与牛僧孺、李宗闵直陈时政得失,无所避忌,受考官赏识,得上第。宰相李吉甫恶其言,在皇帝面前播弄是非,宪宗贬考官职,皇甫湜则出为陆浑(今河南嵩县)县尉。其舅父翰林学士王涯,亦被贬为虢州司马。次年,皇甫湜迁殿中侍御史内供奉职。任职期间,与韩愈、李贺等人来往甚密。八年,皇甫湜回睦州故里。十二年,被山南东道节度使李愬召为幕僚,赴襄阳任职。次年五月去职。长庆元年(821年),皇甫湜被斥逐到吉州(今江西吉安)。宝历二年(826年),为山南东道节度使李逢吉之幕僚,至襄阳视事,直至大和二年(828年)十月回到洛阳,常与白居易往来相访。六年至七年,任工部郎中。八年,因酒后失言,数忤同列,求分司东都。东都留守裴度召湜为留守府从事。次年,裴度重修福先寺,欲请白居易作碑文。皇甫湜闻讯大怒,说:“近舍湜而远取居易,请从此辞!”裴度谢请之。湜即饮斗酒,援笔立就。有《皇甫持正文集》传世。
湜子名松,字子奇,自称檀栾子。与父文学并称,但屡试不第,未能出仕,后隐居不出,死后唐昭宗追赠其为进士。著作有诗词、小说等,词最为著称,在晚唐词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收录在《花间集》中有十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