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03 20:49
《米》是当代作家苏童创作的首部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91年。
五龙在生存的困扰下,离开家乡来到城市。城市是他脑中虚拟的天堂,这里有雪白的堆积如山的粮食,美貌丰腴的女人,靠近铁路和轮船,靠近人群和金银财宝。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在一块卤肉的面前,他备受侮辱,尊严顿失。因此,他在恍惚中就跟着装米的板车走了。凭着农民的狡黠和对生存的渴望,他终于在城市落了根,由此拉开了与米店的故事序幕。米店是一个城市的缩影,在这里,五龙受尽压迫,也清醒地发现了城市生活的种种薄弱环节。物质上的压迫倒在其次;在精神上,他始终被认作是一个叫花子,没有尊严的一条狗。而织云带给他的则是另外一种压迫,使得情欲像一根绳索勒紧五龙的身体。
这一切,在五龙心中激起了无边的仇恨。他要复仇、占有,实现衣锦还乡的梦,从出走勒索冯老板加工钱开始,他不放过任何复仇的机会。对阿保,他不止一次起过用暴力解决他的念头,最后,用一封信使阿保葬身江底。后又假扮其鬼魂放火烧了六爷一家。对织云和绮云,他把她们作为满足自己情欲的工具,没有关怀与交流,只有病态疯狂的强暴施虐。随着冯老板的中风和织云的嫁入,五龙一步步控制了米店和米店的两个女人,也一步步堕入深渊。
苏童在采访中谈道,《米》是他的第一部长篇,写这部小说很像一次极限体验,他要颠覆的东西太多了,他几乎怀着一种破坏欲在写。他认为自己在生活中应该是个善良温和的人,却一心要与魔鬼对话,所以觉得写《米》的状态是跳大神的状态。
五龙:故事主人公。最开始,他健壮、果敢,意志坚强,有着强烈的自尊心。他在水灾中死里逃生,凭着浑身使不完的力气在城里落了脚,不能接受别人叫他叫花子。他疾恶如仇,对恶势力从不妥协。但在城市的异化下,五龙逐渐变得冷酷、残忍、暴虐,具有强烈的报复心理以及扭曲的性心理。在仇恨的驱使下,五龙害死曾经侮辱他的阿保;不择手段地霸占绮云,从而占有米店;又装神弄鬼炸平了吕公馆,间接害死织云。
绮云:米店冯老板的小女儿。她是个冷漠、吝啬、势利的女人。她对逃荒而饥饿的五龙丝毫没有同情感,一双草鞋都不舍得给五龙买。她认为五龙的到来会给米店带来晦气。绮云的世界里只有米店,只有冷冰冰的银元,她认为守住了米店就守住了自己的一切。在织云投奔六爷之后,为了米店的继续经营,绮云还是嫁给了残暴的五龙。
织云:米店冯老板的大女儿。美丽轻浮,是权势人物六爷的情妇。她同情并引诱了五龙,先嫁五龙后被六爷纳为姨太太,死于五龙对六爷的报复。
小说通过一系列的复仇事件,写出了人性的恶与丑陋。三个孩子的好奇,翻开了绮云深藏已久的家庭财产,但是小碗的童言无忌,促成了他们三人秘密的暴露和米生被教训的证据。米生并没有反思自己的错误行为,也没有意识到在没有争得母亲同意就擅自使用家里财产是不当行为。相反,他心里只有对妹妹的仇恨和报仇的意念,在以陪同与妹妹游戏的名义下,他把妹妹活活闷死在米垛里。儿童天真、纯洁、善良的品质在这个家庭里荡然无存,让读者看到的只是个体生命中的“恶”。从五龙的声音里反复发出“仇恨”“报仇”这样的词语,同时,五龙认为自己在码头帮的成就也来自有仇恨对他的驱动,他认为人可以忘记父母,但是不很忘记仇恨。可以背叛祖宗、可以抹杀亲情,血脉亲情也无法消除仇恨,是这个家庭里行动的主旨和向导,违背人伦的仇恨,人性的丑陋被彰显,人性的光辉被抹杀。
五龙作为一个失根的漂泊者,对枫杨树乡村经历了一个否定到肯定的过程。初入城市阿保灌醉后,他梦见了被大水淹没了的枫杨树村。那时的枫杨树乡村更多的是受灾后人们的凄苦和逃生的渴望。在米店里,他逐渐看透了城市丑陋的真实面目,再次梦见枫杨树时,同样是漫漫大水,但这次他看见了自己在水中行走的赤脚。冥冥中五龙意识到了自己的根应该在枫杨树村,而不是漂泊的城市。梦中的枫杨树村成为五龙最本真的存在。晚年的五龙常常躺在米堆里回忆起枫杨树乡村的细节,乡村的安宁、纯净与城市的喧闹与污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使五龙更加坚定地认为枫杨树乡村才是真正的家。五龙在行将就木时,选择回乡,在火车的颠簸中用一生的时间完成了寻根的使命。作者通过五龙的故事,通过对城市罪恶的批判,试图挖掘深植于民族血脉中的根源性所在,从另一种角度继续着寻根派作家的使命。
“米”的物象
米是五龙生命的源头。在文本中五龙每个转折点都与米有关,米成为五龙生存的支柱。五龙跟着一辆拉米的板车进了大鸿米店,在这里他从米店的伙计成为米店女婿,又成为米店主人,再后来用一担米加入了码头兄弟会,成为称霸一方的老大。米成为五龙的生命线索。吃生米原本是五龙抵抗饥饿的一种方法,后来吃生米变成了五龙的日常习惯,直至他成为码头主宰者,随口可以吐出生米残渣。五龙最喜欢的动作是将米堆拢,然后轻轻散落,或者让米轻轻从身上滑落。他临死时,带着一车最好的白米回家,他实在需要这份能够抗拒天灾人祸的寄托。
五龙儿子柴生一直觊觎着父亲装财宝地契的小盒子,直到五龙临死,他才发现这个盒子就埋在米堆下面,里面盛的也不是财宝,而是米。这是五龙用他的一生告诉后人,人世间最宝贵的财富是米。五龙用所有钱买下了枫杨树村的大片土地,要乡亲们大面积种植水稻,他要用这漫天的米来补偿自己少年时期米的缺失,同时也要让家乡的亲人们拥有生存的支柱。
米是五龙精神的依托。“清香”“米香”“雪白”是五龙在提到米时重复率最高的词汇。米的清香与雪白给了五龙精神上的慰藉,让五龙涣散的精神为之一振。在异乡唯一能让五龙感到亲近和温暖的只有米的清香。在困顿的时候,五龙喜欢靠着米,就像靠一只巨型摇篮,他觉得唯有米是世界上最具催眠作用的东西。表面看来五龙没有爱,没有情,头脑中充斥的只有恨和仇,但从内心深处,他的爱是米,他把所有的情都给了米。
叙事情境
苏童在叙事五龙一生的生命历程里,首先把他置放在孤儿的身份下展开了他一生的人生历程,他童年是一个典型的无爱和被爱的童年生活。这样的一个特殊的伦理情境下成长起来的五龙,童年血缘关系爱的缺失,为他以后与织云和绮云的婚姻关系中无爱的家庭生活奠定了一个大的性格背景。这个家庭内景“隐喻”了五龙家庭生活中内核的缺失。苏童通过对五龙家庭背景的“追叙”奠定了五龙组建家庭后无爱婚姻和无父子之爱的一个叙述背景。通过文本中作者建构的夫妻关系、父子关系、兄妹关系可以阐释五龙紧张的家庭关系是由于爱的缺位所造成,夫妻关系是一个家庭存在的基础和根本,因此透过五龙的两段婚姻关系,可以透视出他家庭的悲剧,挖掘出在完整外衣下家庭内核的缺位。
2003年3月22日,根据该小说改编,由黄健中执导的电影《大鸿米店》在中国内地上映。
苏童,1963年生于江苏苏州,1980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1983年开始发表小说。现为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主要作品有:中篇小说《罂粟之家》《妻妾成群》等,长篇小说《米》《我的帝王生涯》《城北地带》《黄雀记》等。2009年获第三届英仕曼亚洲文学奖,2010年获第八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作家,2010年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2015年获第九届茅盾文学奖,2018年获第五届汪曾祺文学奖。多部作品被翻译成英、法、德、意等多种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