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1-01 07:34
人型机器人(英语:Android),又称仿生人,音译安卓,是一种旨在模仿人类外观和行为的机器人(robot)尤其特指具有和人类相似肌体的种类。直到最近,人型机器人的概念还主要停留在科学幻想领域,常见于电影、电视、漫画、小说等。机器人学方面的进展已经可以设计出功能化拟真化的人形机器人(humanoid robot)。
现代的人形机器人一种智能化机器人,例如 ROBOT·X人形机器人,在机器的各活动关节配置有多达17个伺服器,具有17个自由度,特显灵活,更能完成诸如手臂后摆90度的高难度动作。它还配以设计优良的控制系统,通过自身智能编程软件便能自动地完成整套动作。
国内机器人发展较为迅速,一般带遥控、驱动、记忆等功能性的机器人,采用17个串行总线智能舵机、主控板及金属支架组成,可自行DIY动作创编,跳舞、体操、行走、翻跟斗、俯卧撑……样样精通,机器人摒弃传统的排线多,复杂拘谨的特点,改用新型串行总线舵机排列,关节与关节间仅用三合一数据线连接而成,整台机器人不超过20根线缆,使机器人运行动作时更加开放自如。机器人机身重量仅为1.7kg(包括电池),轻巧而不失灵活。
人形机器人随音乐起舞、行走、起卧、武术表演、翻跟斗等杂技以及各种奥运竞赛动作。ROBOT·X人形机器人采用世界著名的日本FUTABA伺服器,具有高扭力、高转速、高稳定、反应灵敏、无抖动、转动角度大等优点,超快速高精度金属齿轮,耐冲击。
人形机器人集机、电、材料、计算机、传感器、控制技术等多门学科于一体,是一个国家高科技实力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世界发达国家都不惜投入巨资进行开发研究。日、美英等国都在研制仿人形机器人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已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日本本田公司于1997年10月推出了仿人形机器人P3,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制出了仿人形机器人科戈(COG),德国和澳洲共同研制出了装有52个汽缸,身高2米、体重150公斤的大型机器人。本田公司最新开发的新型机器人“阿西莫”,身高120厘米,体重43公斤,它的走路方式更加接近人。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制出了一种有着像人一样眼睛的新型机器人,它能与人类进行交流,能对周围的环境做出回应,并能协助人类完成许多工作。我国也在这方面作了很多工作,国防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研制出了双足步行机器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研制出了多指灵巧手等。
2010年6月16日日本东京大学和大阪大学组成的科研小组向公众展示了一款仿真婴儿机器人,它就是一款最新的人形机器人。这个名叫“野尾”的婴儿娃娃身高71厘米,在柔软的仿真皮肤下面共有600个传感器,可以做出伸手、转头等动作。当被拥抱时,忽闪着大眼睛好奇地看着世界,十分可爱。
2023年11月,据工信部网站消息,工信部印发《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其中提出,到2025年,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初步建立,“大脑、小脑、肢体”等一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确保核心部组件安全有效供给。整机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实现批量生产,在特种、制造、民生服务等场景得到示范应用,探索形成有效的治理机制和手段。培育2-3家有全球影响力的生态型企业和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打造2-3个产业发展集聚区,孕育开拓一批新业务、新模式、新业态。
2023年11月17日,深开鸿与乐聚宣布,首款基于开源鸿蒙系统的专业级人形机器人正式发布。
到2027年,人形机器人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形成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生态,综合实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产业加速实现规模化发展,应用场景更加丰富,相关产品深度融入实体经济,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新引擎。
当地时间2023年12月12日,特斯拉CEO马斯克发布人形机器人Optimus的最新视频,视频中披露,Optimus第二代机器人(Gen 2)将于2023年12月发布,步行速度提升30%,平衡感和身体控制能力有所改善。
2024年1月,2024年美国拉斯维加斯消费电子展(CES)上,开普勒研发的先行者系列通用人形机器人、傲鲨智能自研BES-HV腰部外骨骼机器人等形态各异的人形机器人亮相。
2024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科技部、交通运输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国科学院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加快实施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突破人形机器人等高端装备产品,以整机带动新技术产业化落地,打造全球领先的高端装备体系。
2024年4月27日,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在北京亦庄举行“天工发布会”,发布全球首个纯电驱拟人奔跑的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天工”,能以6公里/小时的速度稳定奔跑,人形机器人发展史再迎里程碑时刻。
2024年6月5日,宇树科技湖北省首批双足人形机器人H1成功交付。
2024年10月28日,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全国首发成都造人形机器人“贡嘎一号”(Konka-1),实现成都造人形机器人零的突破。
传统机器人基本上是按照人编写的程序完成特定任务,具有专属性,也就是说一种机器人只能干一件事情。而人工智能驱动的人形机器人更加智能,能够在多种场景中执行任务,极大地提高了通用性。把机器人设计成人的样子、拥有人的运动能力等,机器人才能更好地适应环境、驾驭更多工具,从而真正具备通用性。当然,除此之外,还涉及到心理因素,人类天然对人形感到更亲切。
深圳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
2024年6月21日,在华为开发者大会2024上,现场出现了一款人形机器人。
Android一词,源自希腊语词根andro-(人、男性)和后缀-oid(形似的)两者组合而来。鉴于“andro-”具有男性的意味,一些作品中将女性android称为Gynoid以示区别。
牛津英语词典中将这个词的最早使用追溯到1728年Ephraim Chambers所编撰的《百科全书》(这本书是以英文编撰的最早的百科全书之一),是关于一种据称是艾尔伯图斯·麦格努斯(约1200年-1280年)制作的自动机。
Android这个术语早在1863年就出现在美国专利文献中,指代小型的人形玩具自动机。Android这个术语更具现代意义的用法出现在法国作家维利耶·德·利尔-阿达姆的小说《未来夏娃》(1886年),小说描述了一种人造的女性机器人。 自杰克·威廉森的《The Cometeers》(1936年)开始,android这个术语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英文科幻杂志《pulp杂志》。而机械感的机器人(robot)和肉感的人型机器人(android)之间的差异则由Edmond Hamilton的《未来舰长》(1940–1944年)普及开来。
表演机器人(日语:アクトロイド)。Actroid是将actor(演员)和android组合而成的合成词。目前特指日本大阪大学和Kokoro公司开发的一种外观上非常形似人类的仿生人。初展于2003年东京国际机器人展。随后又开发出多种不同版本。她可以模拟眨眼、说话、呼吸等似人行为。这种Repliee系列的交互式仿生人具有识别和处理语言并且作出回应的能力。
赛博格(Cyborg,即Cybernetic Organism的略称),是把控制技术融入生物体(不一定是人类)而制造的科学幻想生物,即生物思考、机器身体的科学生命体。现在主要指代用人工无机结构对人类或者动物的身体进行强化而成的科幻生命体。
生物机器人。是使用一种真人或生物的活组织,但以机器为主体的类型,是和改造人(Cyborg)有重叠的概念,也是完全刻意为了仿冒真人而制造的,但行为不一定似真人,如电影《魔鬼终结者》的T系列和《西部世界》中的机器人。
名为TOPIO 2.0的人形机器人。它可与人一起玩乒乓球。但它和现代意义上的仿生人有较大差别。
人型机器人、拟人机器人。Humanoid意即类人的、似人的。可以大小和真人差很远也没有似人的外观,但有人的四肢和头等构造。例如TOPIO 2.0。
“天工”是该中心自主研发的通用人形机器人母平台,可开放给行业使用。
“天工”身高163厘米,轻量化体重达43千克;机器人配备多个视觉感知传感器,配备每秒550万亿次操作算力、高精度的惯性测量单元(IMU)和3D视觉传感器,并已解决基本运动控制问题,是具身智能场景应用和研究的最佳平台。此外,“天工”还配备了高精度的六维力传感器,以提供精确的力量反馈。
2023年9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通知,组织开展2023年未来产业创新任务揭榜挂帅工作。揭榜任务内容为面向元宇宙、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通用人工智能4个重点方向。
2023年12月,入选2023年十大科技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