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粒子植入法

更新时间:2023-10-22 13:31

组织间放射性粒子植入(也称近距离)治疗法,是将微型放射源(粒子)植入肿瘤内或受肿瘤浸润的组织中,包括恶性肿瘤沿淋巴途径扩散的组织,通过放射性粒子源发出持续低能量的γ射线,使肿瘤组织遭受最大程度的辐射损伤和破坏,而正常组织不受损伤或仅受轻微损伤,以达到治疗目的。按粒子植入时间可分为永久性植入法和非永久性植入法。核医学科医师应与临床有关科室医师合作进行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

注意事项

注意穿刺误入血管引起组织栓塞;注意误入放射区域内空腔脏器、吻合口瘘等;注意防止并发症;注意辐射防护。

适应证

放射性粒子植入法适应证如下:

1.未经治疗的原发肿瘤。

2.需要保留的重要功能性组织或手术将累及重要脏器的肿瘤。

3.拒绝进行根治手术的肿瘤患者。

4.预防肿瘤局部扩散或区域性扩散。

5.转移性肿瘤或术后孤立转移灶失去手术价值者。

禁忌证

1.肿瘤质脆,易致大出血者。

2.肿瘤靠近大血管并有感染和溃疡。

准备

向患者说明治疗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充分取得患者的合作。

方法

对各种不同肿瘤的粒子植入治疗有不同的具体方法,首先要明确肿瘤的形态、位置、大小及与邻近器官、血管的关系,描绘出治疗的区域;

其次要确定植入粒子的数量和位置,这取决于肿瘤的大小和放射源的活性强度;最后确定粒子植入的方式与方法。常用粒子种植治疗有3种方式:模板种植、B超和CT引导下种植、术中种植。

由于粒子种植在三维空间进行,每种放射性粒子物理特性不同,对每种核素需要制定一种特殊的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可根据B超、CT、ECT、MRI等影像检查获得的肿瘤图像,进行模拟粒子种植的空间分布,决定粒子种植数目和靶区及周围危险器官的剂量分布,指导临床粒子种植。

操作程序:

①完成治疗计划设计;

②术前麻醉及使用镇静剂;

③固定体位及重要器官;

④应用CT、B超、MRI、模拟机观察肿瘤位置;

⑤用模板固定肿瘤在体表的位置;

⑥消毒、插入植入针,检查针的位置;

⑦植入粒子;

⑧取出植入针体并消毒包扎;

⑨用透视或超声检查粒子数;

⑩检测工作环境。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