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叶悬钩子

更新时间:2024-06-19 14:05

粗叶悬钩子(Rubus alceifolius Poir.)是蔷薇科,悬钩子属的落叶灌木,茎直立、具腺毛,叶互生,边缘锯齿,有叶柄;托叶与叶柄合生,不分裂,宿存,离生,较宽大,花两性,聚伞状花序、花萼;萼片直立或反折,果时宿存;花瓣稀缺,白色或红色;雄蕊多数,心皮多数,有时仅数枚,果实为由小核果集生于花托上而成聚合果,种子下垂,种皮膜质,花期4-5月,果期6-7月。

形态特征

攀援灌木,高达5米。枝被黄灰色至锈色绒毛状长柔毛,有稀疏皮刺。单叶,近圆形或宽卵形,长6-16厘米,宽5-14厘米,顶端圆钝,稀急尖,基部心形,上面疏生长柔毛,并有囊泡状小突起,下面密被黄灰色至锈色绒毛,沿叶脉具长柔毛,边缘不规则3-7浅裂,裂片圆钝或急尖,有不整齐粗锯齿,基部有5出脉;叶柄长3-4.5厘米,被黄灰色至锈色绒毛状长柔毛,疏生小皮刺;托叶大,长约1-1.5厘米,羽状深裂或不规则的撕裂,裂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花成顶生狭圆锥花序或近总状,也成腋生头状花束,稀为单生;总花,梗、花梗和花萼被浅黄色至锈色绒毛状长柔毛;花梗短,最长者不到1厘米;苞片大,羽状至掌状或梳齿状深裂,裂片线形至披针形,或裂片再次分裂;花直径1-1.6厘米;萼片宽卵形,有浅黄色至锈色绒毛和长柔毛,外萼片顶端及边缘掌状至羽状条裂,稀不分裂,内萼片常全缘而具短尖头;花瓣宽倒卵形或近圆形,白色,与萼片近等长;雄蕊多数,花丝宽扁,花药稍有长柔毛;雄蕊多数,子房无毛。果实近球形,直径达1.8厘米,肉质,红色;核有皱纹。花期7-9月,果期10-11月。

分布范围

产江西、湖南、江苏、福建、台湾、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生海拔500-2000米的向限山坡、山谷杂木林内或沼泽灌丛中以及路旁岩石间。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朝鲜、东南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日本也有分布。

栽培技术

整地

培育

1.抚育主要是松土和锄草。春季要进行一次行间松土和行内的锄草管理夏季根据土壤的板结程度和杂草生长情况进行整地,通常情况下,要在收果前捕2次-3次行内和行间松土。果实采收后要进行1次松土和2次中耕管理,因为在浆果采收过程中行间土壤严重踏实,杂草丛生,所以要进行松土和中耕。夏初季节要清除衰弱和损伤的部分根蘖,去掉多余枝条以防过密。还要剪除已结过果的两年生枝条,这项工作必须在收果后立即剪除,同时把多余的、折断的和有病的一年生枝条全部剪除。2扶缚。扶缚也是悬钩子田问管理的重要内容。扶缚就是利用支架将悬钩子茎干直立,避免结果后严重压弯,通过扶缚可有效地提高果实质量和产量。

采收

采摘悬钩子要适时进行,切不可超前也不可拖后。一般在成熟后的一二天采收。浆果采摘要带果托和部分果柄。采收的浆果最好保存在接近0:C的冰箱里,相对湿度在90左右,在这样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可保藏1周左右。利用冷库等冷藏设施可选到长期保存浆果的目的。

悬钩子种植季节

不分南北,气温在0℃以上时都可以栽植,但以春秋两季为好。春季在3月中旬至4月下旬,秋季在10月中旬至11月下旬为栽植最佳时间。春季栽植的当年有少量挂果,秋季栽植的翌年夏季多数能挂果,第3年进入盛果期,可连续结果30年以上。

盆栽悬钩子要选用口径30厘米以上的大盆,每盆一株,并在每年的春季或秋季换盆,栽植3年以上的悬钩子要换上口径40至50厘米的大缸,才能保证产量。植株根部要填入足够的基肥,以腐熟的土杂肥为好。

主要价值

药用

根和叶入药,有活血去瘀、清热止血之效。中草药

来源

为蔷薇科植物粗叶悬钩子的根、叶。

中药化学成分

果实含氨基酸(g/100g,干基):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0.690,苏氨酸(threonine)0.281,丝氨酸(serine)0.297,谷氨酸(glutamic acid)0.293,甘氨酸(glycine)0.418,丙氨酸(alanine)0.362,胱氨酸(cystine)0.141,缬氨酸(valine)0.385,蛋氨酸(methionine)0.047,异亮氨酸(isoleucine)0.328,亮氨酸(leucine)0.483,酪氨酸(tyrosine)0.139,苯丙氨酸(phenyla lanine)0.326,赖氨酸(lysine)0.304,组氨酸(histidine)0.230,精氨酸(arginine)0.377,脯氨酸(proline)0.410。

果实含维生素C10.63-11.71mg/100g,维生素B1 0.69μg/g,维生素B2 0.95μg/g,维生素E74.76μg/g,维生素A痕量。果实(mg/g,干基)含钾2.1667,钙0.738,镁0.4895,锌(μg/g):27.5952,铁(μg/g):49.6190,硒(μg/g):0.0408。

采集时间

全年可采。

性味

甘淡,平。

功用主治

活血祛瘀,清热止血。治急慢性肝炎,肝脾肿大,行军性血红蛋白尿,乳腺炎,外伤出血,口腔炎

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外用:研末撒或煎水含漱。

临床应用

治疗嗜盐菌食物中毒

单方验方

1、治黄疸肝炎:粗叶悬钩子、溪黄草各30克,葫芦茶、蛇舌草各15克,水煎冲红糖服。

2、治代偿性月经(倒经):鲜粗叶悬钩子根30克,土牛藤10克,独角金象10克,月季花6克,水煎,分2次服,连服3-5天。

3、治细菌性痢疾:鲜粗叶悬钩子根90克,金银花叶30克,仙鹤草根21克,水煎,分2-3次服,连服3-5天。

4、治口腔炎、牙痛:粗叶悬钩子30克,刺刁根15克,水煎,漱口含洗患处,日3次。

5、治乳腺炎:粗叶悬钩子、蒲公英各30克,水煎温服,渣捣烂敷患处。

6、治咳嗽咯血:粗叶悬钩子根50克,仙鹤草15克,猪歌刺头30克,水煎2-3次服完。

7、治跌打损伤:鲜粗叶悬钩子全草捣烂,取汁30-60克,酌加童便或米酒调服,服后暖睡取微汗。外用鲜全草捣烂,酌加米酒调敷患处。(敷药处如有灼热感觉,应立即除药,次日再敷。)

本品内服常用量鲜根30-60克,干品15-30克。孕妇忌服。

本种提示

本种变异性较强,不但叶的形状、分裂程度、裂片形状以及托叶和苞片的大小和分裂深浅均有变化,而且花有成顶生狭圆锥花序至单花腋生的类型,外萼片分裂程度也常无规律。过去某些分类学家曾把同一地区的植物命名为数个不同的种,Focke把海南地区相同的类群定为海南悬钩子R. hainanensis Focke与淡黄悬钩子R. gilvus Focke。海南悬钩子与粗叶悬钩子的区别在于苞片较宽,裂片线形,非毛发状。淡黄悬钩子和粗叶悬钩子的区别在于花团集于叶腋或苞腋内,花梗较短。经比较和研究了华南、西南、华中和华东地区的大量材料之后,观察到上述诸特征的变异情况,例如托叶和苞片的大小及其分裂深浅,在同产地的植株上很不一致,又如在不同的生长期内花序和花梗的长短不等,较幼嫩时花均团集于苞腋或叶腋内,外萼片的分裂程度在同一植株或同一花序.上也有变异。据形态特征与地理分布,海南悬钩子和粗叶悬钩子实系同物异名,而把淡黄悬钩子列为R.reflexus Ker var. hui (Diels) Metc.的异名。R. rolfei Vidal in Phan. Cumilig Philip. 171. 1885. ——R. rolfei Vidal var. lanatus Hayata in Journ. Coll. Sci. Univ. Tokyo 25 (19):81. 1908.据记载,本种和粗叶悬钩子近缘,惟植株较矮小,小枝无刺。产菲律宾及中国台湾。因缺乏资料,暂时难予解决。

主要变种

深裂粗叶悬钩子(变种)

本变种叶边掌状深裂,顶生裂片宽椭圆形,比侧生者大得多。

产广东(海南)。生沿溪林中。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