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秆雀稗

更新时间:2023-04-23 14:45

粗秆雀稗(Paspalum virgatum L.)是禾本科、雀稗属植物,多年生。根状茎短。秆丛生,直立,叶鞘压扁具脊,老鞘宿存于秆基。叶片质硬,边缘粗糙。花序由多数总状分枝组成;穗轴被有疣基糙毛。第一颖不存在;第二颖具3脉,背部隆起,与小穗近等长,边缘及顶端生柔毛;第一外稃与第二颖相等,边缘有毛;花果期夏秋季。

形态特征

多年生。根状茎短。秆丛生,直立,高1-1.5米,粗壮。叶鞘压扁具脊,老鞘宿存于秆基。叶片质硬,边缘粗糙。

花序由多数总状分枝组成;穗轴被有疣基糙毛。小穗倒卵形,长2.2-2.5毫米,褐色,边缘及顶端具柔毛,密集排列成4行;第一颖不存在;第二颖具3脉,背部隆起,与小穗近等长,边缘及顶端生柔毛;第一外稃与第二颖相等,边缘有毛;第二外稃革质,褐色,稍短于小穗。花果期夏秋季。小穗孪生,绿色倒卵形,长3-4毫米。种子细小,颜色较深,外观淡黄色,千粒重1.4-1.5克。

生长环境

粗秆雀稗是热带牧草,喜温喜湿,但在热带牧草中其抗霜冻能力强,在中国华南地区均能良好地越冬。气温回升到10-15℃能迅速返青生长。耐高温干旱,气温40℃左右、降水量900毫米以上能正常生长,能耐瘦瘠的酸性红壤,即使pH值为4.5以下的红壤坡地,也能良好生长。

分布范围

原产美洲牙买加。中国广西、云南、贵州、广东、福建、湖南、江西等省均有种植。

繁殖方法

前期准备:粗秆雀稗对土地要求不严,一般在坡度不超过25°,海拔800米以下的各类山坡均可种植。由于其种子细小,苗床需要精细处理,地面必须翻耕15-20厘米深,表土要敲碎平整,清除杂草,做到外松内实,使地块保持较好的墒情,以利于出苗。

播种方法:粗秆雀稗适于春播,中国华南地区以3-5月间、平均气温达15℃以上的湿润天气播种最合适。如用种子繁殖,最好选用条播法,撒播也可。在干旱地区要实行宽行条播,行距40-50厘米。水分条件好的地区可窄行条播,行距30厘米,播深1-2厘米,稍加细土覆盖,每亩播种量约0.75-1千克。如与豆科牧草混播,则最好采用间条播种,一行粗秆雀稗,一行豆科牧草,有利于生长。也可采用分株带根定植,即无性繁殖,株行距40-50厘米,可提早形成草层,抑制杂草生长,适于与白三叶大翼豆柱花草等混播。

栽培技术

施肥:粗秆雀稗播前视土壤肥力施基肥,一般每亩需施1000千克栏肥和15-20千克磷肥。在每次刈割利用后应适当追施氮肥,至少每年春秋两季各迫肥1次,每次每亩施氮肥15千克左右,有利其再生,可提高产草量。

中耕除草:粗秆雀稗种子细小,幼苗弱,春播后草地易受杂草侵害,一般在苗高15-20厘米时应中耕除草1-2次,待形成草层后,其竞争力较强时就不怕杂草危害了。粗秆雀稗病虫害较少。

采收:在良好栽培条件下每年可刈割3-4次,人工草地干物质产量可达8吨/公顷。

主要价值

粗秆雀稗叶质柔嫩,适口性好,青草产量高,耐牧性强,是放牧利用的优良草种。据中国湖南省畜牧研究所在其开花期测定,其干物质中含粗蛋白质9.95%,粗脂肪1.65%,粗纤维30.38%,无氮浸出物49.95%,粗灰分8.1%。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