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1-12-10 13:59
粟瘟病是由粟梨孢引起的、发生在粟的病害。可侵害粟的叶片、叶鞘、节、穗颈、小穗和穗梗等各个部位。
粟瘟病病原为粟梨孢(Piricularia setariae Nishik.),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梗单生或2-5根丛生,无色或基部淡褐色,不分枝,有2-3个隔膜,基部稍大,顶端稍尖,有时呈届膝状,孢痕显著,大小(74-122)微米×(4-5)微米。分生孢子梨形或梭形,无色,基部钝圆或圆形,有小突起,顶端较尖,有2个隔膜,隔膜处有或无缢缩,大小(16-28)微米×(7-11)微米。
粟瘟病菌对粟品种的致病性有明显的分化,存在有不同的生理小种。中国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选用6个鉴别品种,将1979-1983年来自中国北方10省(市)、区711个粟瘟单孢分离菌株,鉴别区分为7群32个生理小种。其中E群和E3小种是中国北方粟产区的优势菌群和优势小种。不同生态区的优势和主要菌群及小种有所不同,它是病菌、作物品种和环境条件三者相互适应的结果。
粟瘟病菌可侵害粟的叶片、叶鞘、节、穗颈、小穗和穗梗等各个部位。
粟瘟病的地理分布广阔,凡栽培粟的国家均有发生。在中国,粟瘟病是东北、华北、华东、西南、西北等各粟产区的主要病害。
粟瘟病菌随病草、病株残体和病种子越冬,成为次年的初侵来源。病草体内的菌丝体,在室外干燥环境堆积时,经过冬季并不死亡, 经过两年仍有72%的存活率,但如遇雨淋湿,再经低温冷冻,则存活率急剧下降。田间遗留的病残组织,经过一冬,其病组织内的菌丝,仍有45%可以存活。病种子带菌也可侵染,但侵染率极低。因此,病草是主要的初次侵染来源。田间发病以后,叶片病斑上产生的病原菌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重复侵染,蔓延扩大,引起叶瘟流行。叶瘟的发生,为后期发病提供了更多的菌源。至粟出穗前后,相继侵害其它部位,引起节、秆(叶鞘)瘟和颈瘟。在中国东北地区,粟瘟病的叶瘟阶段病势往往不重,而后期“死码”却很普遍,危害较大。
粟瘟病的发生流行受品种、气候和栽培条件的影响,特别在感病品种上较为明显,抗病品种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较小。
粟品种间的抗病差异颇为显著。一般组织坚硬、穗粒较紧、有刺毛的品种较能抗病,而植株高大、穗大粒松、叶片宽薄、组织柔嫩的品种较易感病。有些品种在不同生育阶段表现不同的抗病性, 另有一些品种在不同地区或年份, 抗病性也有差异。 因此栽培不抗病的品种,往往是遭致粟瘟病为害的重要原因。
气候和其他环境条件对于粟瘟病的发生流行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连日阴雨,日照不足,温度在25℃左右、湿度达80%以上时,最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流行。在这种条件下,植株生长不良,组织柔嫩,抗病性降低, 因而发病早, 蔓延快,受害重, 经十余日即可蔓延全田。如果天气干旱,相对湿度很低,则发病轻微。
种植密度和灌溉条件与田间小气候有密切关系。播种过密,通风透光不良,田间湿度加大、灌水次数多或水量过大、土壤湿润时间长,都有利于粟瘟病的发生和流行。粟的植株发育状态和发病轻重也有密切关系。影响植株发育的主要因素是施肥技术。偏施氮肥、氮肥用量过多或追施时期过晚,粟的植株疯长,组织柔嫩,易被病原菌侵染。遇上适于发病的气候条件, 往往引起病害大流行, 损失严重。如果是粘重洼地, 则更能加重发病。
就地选育或引进并积极推广种植抗病优良品种,是防治此病害的一项经济有效措施。1980-1987年,我国粟品种资源抗粟瘟病鉴定协作组,对我国主要粟产区的400余份优良粟品种鉴定为高抗粟瘟病的有青到老、冀谷1号、铁谷1号、龙谷23号、昭谷1号、京谷1号等27个品种,可供各地病区选择种植。尤其上列六品种,在我国北方粟产区中的四个生态区内都表现抗粟瘟病。
除上述高抗优良品种外,从我国近18000份品种资源中鉴定选择出齐头白谷B(8331)、民权青谷(10302)、白谷(10333)、黄沙谷(12895)、白顶尖(13102)、刀把齐(14287)等12个高抗粟瘟病的资源品种,供各地作为抗源亲本选择应用。此外还鉴定发现早年外引品种“日本60日”,不仅抗倒伏而且是外引品种中少有的抗瘟性很强的良好抗源品种。它对粟瘟病具有广谱抗性,且有较好的抗性遗传传递力。
首先要合理施肥,避免偏施氮肥,要配合施磷钾肥,或结合深耕进行分层施肥。施肥数量要根据品种需肥情况决定,既要防止缺肥,更要注意勿施过量。基肥要多用有机肥,数量要施足。追肥要及时适量,防止过多过晚。其次是根据土地肥力情况实行合理密植,密度不宜过大,或实行宽行密植,以使通风透光良好。水浇地要适时实行“浅水快轮”,禁忌大水漫灌。灵活采用这些措施,可控制植株疯长,增强抵抗力,减轻发病。
发病严重地块,收获时应单收单打。病草尽量先喂牲畜,在次年春播前用完。有病草、病秕的厩肥,要经高温充分发酵腐熟后施用。结合防治粟灰螟等害虫,翻地时将根茬收集烧掉或深埋土中。
粟瘟病流行年份或病区,在病势初发阶段,及时喷药防治可控制为害。经试验与生产实践,防治粟瘟病有效药剂有:
防治叶瘟,流行年份或重病田叶瘟始期喷1次,如果病情发展较快,抽穗前再喷1次;一般受害田,抽穗前喷1次,既保护叶片又可减少穗瘟菌源。防治穗瘟,流行年份或重病田始穗期、齐穗期各喷1次;一般受害田齐穗期喷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