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27 11:25
粤晶丝苗2号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以(粤香占×中二软占)F1为母本,以(五丰占×锦超丝苗)F1为为父本杂交后经8代系统选育而成的常规种。
2000年,早稻课题组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软性香稻品系粤香占/中二软占为母本,以生长势旺、高抗稻瘟病品系五丰占/锦超丝苗为父本杂交,经8代系谱选育,于2004年早稻获得株型及性状较好的稳定品系。
2006年,该品种符合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审定通过,编号为粤审稻2006067。
2010年,该品种符合海南省水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编号为琼审稻2010025。
生育期:广东省区试,早造平均全生育期131—133天,比粤香占迟熟5—6天。海南省区试,全生育期118—140天,比特籼占25(CK2)长3—4天。
农艺性状:广东省区试,植株较高,株型适中,叶色中绿,分蘖力中等,抽穗整齐,后期熟色好,抗倒性强,苗期耐寒性中等。科高101.4—105.7厘米,穗长20.9—22.1厘米,亩有效穗21.4万,每穗总粒数109.4—124.9粒,结实率77.1%—85.9%,千粒重21.2—21.4克。海南省区试,中等株高,群体整齐好,分蘖力中等,结实率高,后期熟色尚可。每亩有效穗数约21.1万,平均株高96.8厘米,平均穗长20.1厘米,每穗总粒数111.5粒,结实率86.2%,千粒重22.9克。
抗性:广东省区试,高抗稻瘟病,中B、中C群和总抗性频率分别为97.37%、94.12%、96.43%,病圃鉴定穗瘟1级,叶瘟1级;中抗水稻白叶枯病(3级)。海南省区试,人工接种鉴定抗苗瘟,中抗水稻白叶枯病;两年田间种植轻感穗颈瘟和水稻白叶枯病。
米质主要指标:广东省区试,早造米质达国标、省标优质2级,整精米率63.6%,垩白粒率4%,垩白度0.2%,直链淀粉16.1%,胶稠度72毫米,长宽比3.4。海南省区试,米质经检测达国优三级。
2005、2006年两年早造参加省区试,平均亩产分别为393.47千克、402.89千克,比对照种粤香占增产0.56%、6.38%,增产均不显著。2006年早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398.52千克,比对照种增产8%。日产量3.01—3.02千克。
2009年早造首次参加海南省区试,平均亩产467.27千克,比特籼占25(CK2)增产3.37%,未达显著水平,日产量3.5千克。2010年早造续试,平均亩产481.56千克,比特籼占25(CK2)减产1.61%,未达显著水平,日产量3.7千克。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07.27千克,比特籼占25(CK2)增产6.25%。
粤晶丝苗2号适宜在中国广东省的粤北以外稻作区早、晚造种植,还适宜在海南省各市县作早稻种植。
2015年1月30日,“水稻新品种粤晶丝苗2号的选育应用与特性研究”项目获得2014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粤晶丝苗2号的早稻米质达国标优质2级、高抗稻瘟病、适应性广和有较强恢复性及配合力。在广东省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