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1-27 15:42
粥罐是专门盛粥用的罐,从流传的实物考证明代崇祯时候就有,清顺治之后大量生产,官民窑皆有。
崇祯顺治时期粥罐的底部基本上皆涩胎无釉,康熙时圈足为双层台阶,乾隆以后的圈足就开始滚圆的泥鳅背,乾隆以前的双肩上有四孔可穿金属环,乾隆以后出现了四系可穿绳子。 粥罐的出现,因明末清初政局动荡,人们对于稳定生活的渴望,向往着粥(做)罐(官)高升来改变世道。所以因这个使命,同时这类产品基本都制作精良,通常不去使用而作为观赏摆件,康熙以后逐步作为实用件了。
所谓粥罐就是专门盛粥用的罐,特点是直口圆体,与食物罐不同的是口直径一般比较大,这是为了便于使用。有的有盖,有的一边各有两个小孔,便于摆动。从流传实物看明代崇祯时期已经有之,清初顺治朝生产已具规模,现在大量流传民间的是清民窑粥罐,以青花为主,上面装饰花纹有人物、山水、花卉等。
清代流行的一种罐式,康熙时始创,以青花器为常见。通体呈矮圆形,器肩部有两耳,可穿绳索或配金属环以提取稀粥,故名粥罐。同治以后,粥罐使用广泛,产量猛增。
粥罐(谐音做官),是专门盛粥用的罐,从流传的实物考证明代崇祯时候就有之(早先都说起源于康熙),清顺治之后大量生产,官民窑皆有。崇祯顺治时期粥罐的底部基本上皆涩胎无釉,康熙时圈足为双层台阶,乾隆以后的圈足就开始滚圆的泥鳅背,乾隆以前的双肩上有四孔可穿金属环,乾隆以后出现了四系可穿绳子。
粥罐的出现,因明末清初政局动荡,人们对于稳定生活的渴望,向往着做(粥)罐(官)高升来改变世道。所以这个时期的粥罐从某种意义上肩负着更高层次的使命,同时这类产品基本都制作精良,通常不去使用而作为观赏摆件,康熙以后逐步作为实用件了。
清康熙青花加官进爵图粥罐
清康熙青花加官进爵图粥罐,短颈、鼓腹、敛腰,双层台阶圈足内青花双圈花押款。颈部一圈绘八宝图案,腹部绘两侍从一个献上官帽一个敬献上爵杯给一官人,寓意加官进爵。整器器型规整,人物绘画细腻,青花发出翠毛蓝,乃康熙中后期典型的特征,有使用过的痕迹,可证明该器物乃当时大户人家里的实用器。
收藏粥罐有盖最佳
第一,关于江西景德镇民窑粥罐(俗称稀饭罐罐)以清康熙民窑青花粥罐为最有名,青花发色鲜艳,层次分明,最成功者为宝石蓝色泽。从器型看一般比较秀长,深腹肚扁平,没有系把。现清康雍乾三朝,景德镇民窑的粥罐,无论青花、五彩或单色釉的在市场上都很难寻及踪影,青康熙特别是青花人物纹带盖粥罐,价格已不菲。而偶尔能见到的就是你这样的粥罐。从清光绪景德镇民窑产的粥罐器型上看,一般矮胖,且带系,四系的居多,穿上绳索便于携带。从该罐看青花发色青翠,且有层次,画技也不错,应是景德镇较大民窑厂清光绪仿康熙青花较好的民窑精品。
第二,从目前在市场上能够看到清初到清末,乃至民国初期的景德镇民窑粥罐无论是青花、粉彩还是浅绛彩基本上都缺盖。从目前国内一些小拍情况看,清康熙民窑青花山水纹,口径在6寸左右的带兽纽罐盖的粥罐价格都在万元以上。而清光绪所仿青花粥罐价格约是康熙罐价格的三成,而缺盖者,就大打折扣了,“残衣只有半价了”。
第三,从目前市场情况看,收藏清光绪的景德镇民窑的粥罐,无论是青花、粉彩、墨彩还是浅绛彩,最好应选择带盖,品像绝佳,口径在6寸以上的大粥罐,最具升值潜力。
粉彩九桃粥罐
收藏者:范东祥
藏品来历:这件清光绪粉彩九桃粥罐是范先生的朋友送给范先生父亲的生日寿礼。
藏品特征:这对粉彩粥罐通高22厘米,腹径18厘米,粥罐上共绘有九只蜜桃,其中罐身上绘有六只,盖上绘有三只,盖的中心处还饰有桃形钮,整个造型图案寓意吉祥富贵。在粥罐的罐身两侧还有四个小系,便于安装提梁环。
相关背景资料:我国在新石器时代已有带耳、带提梁的陶罐制作。原始青瓷在其创烧之初,就开始生产印有凹弦纹、云雷纹等花纹的带系青瓷罐。瓷罐的一般特点为大口,短颈,深圆腹,底成圈足。明、清时期,瓷罐以景德镇窑的制品为最佳。罐的肩部带系的模式在两晋南北朝非常流行,并延续至唐宋。这显然与系在当时所起的能提能挂的作用有关。到了唐宋,烧造技术进一步提高,器物的线条美与色彩美日益受到人们重视,才让肩部的系显得不那么重要,逐渐退居于次要地位。明代是我国瓷罐史上的鼎盛时期,由于“罐”与“官”谐音,罐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超过了瓶、尊,成了兴旺门庭的吉祥物。它们的用途与品位,也就自然而然地得到提升,并取代瓶,成为人们居家摆设的重要物品。同时罐的造型也更加丰富,出现了天字罐,将军罐,莲子罐,粥罐等等。到了清代,人们把瓷瓶同“吉庆平安”、“平生富贵”等人生美好追求联系在一块。于是,罐的地位又逐渐被瓶取代,罐的生产又开始以实用器为主,重新做起了盛贮的用器。
鉴定专家:华义武 北京市文物局副研究员 从事陶瓷研究鉴定工作42年
专家评述:首先它的名称叫粉彩九桃粥罐,年代是光绪末期。粥罐是从明代晚期,景德镇陶瓷工艺师们新发明的一种新的造型。这种造型深得当时劳苦大众的欢迎,因为喝粥养人,所以在当时这种器皿是非常流行的,特别是清代晚期。这罐子造型是仿康熙的样式,加以变化的一种形式。另外这个粥罐有一个特点,它上面那个纽是两个桃,这是清代晚期造型当中的一个特点。这两个粥罐,保存得比较完整,根据现在市场的参考价格,所以经过专家鉴定团的评比,现在给它三千元的价格,是一种参考价格。
专家鉴定团估价:3000元人民币
关于粥罐的文章之《粥罐里的茶香》
冬日的早晨,阳光透过宽大的窗户,照到壁台的青花粥罐上。阳光里的粥罐,蓝色的冰梅纹散发着清雅的色泽。竹节的造型,与其相呼应的竹节形的钮,一切都以最完美最和谐的方式组合着,存在着。
这个粥罐是我星期天去爱家古玩市场淘来的。这是一家不起眼的古玩店,货架上罗列着真真假假的古玩。老板是个南方人,浑身上下透着精明。我直接从一堆假古玩中将这件粥罐挑了出来,心里暗暗叫好。这是一件品相极佳的真古董。遂问价,老板看我像外行,不像真买家,态度有些轻慢,随口开了三千元的价格。
我决定买下。老板后悔了,拿出各种青花罐让我挑,而且保证价格优惠。我坚持要买粥罐,无奈之下,老板哭丧着脸将粥罐包好交给了我。
这个粥罐是清代嘉庆民窑青花瓷器的精品,造型优美,呈竹节形。蓝色的地子,上面散落着朵朵白色的梅花。这种纹饰在陶瓷装饰上成为“冰梅纹”。粥罐带盖,同样的蓝地白色梅花装饰,上面的钮呈竹节形。罐身靠口沿处则有四个竹节形的系,用来系绳便于提携。嘉庆一朝,虽然官窑瓷器的烧造明显不如前朝,但民窑生产依然如旧,所以出现了一些民窑的精品。这一朝瓷器的特点是:
在造型方面保持着乾隆的传统,鼻烟壶更为流行。本朝出现了典型的帽筒,替代了以前的帽架;器物早期制作规整,胎质细润,保持了乾隆风格,尤其民窑器物常与乾隆相混淆;晚期胎质渐粗,厚薄均有。釉色多白中泛青,釉上彩的釉色以色地为主,白地相对较少;釉面早期保持乾隆特征,部分器物与乾隆有显著区别,光润不足,常有波浪釉;粉彩瓷多见开光,描金工艺普遍,总体上看,彩绘笔法纤细拘谨,纹样构图繁复刻板。嘉庆彩绘人物的脸比乾隆人物大一些、圆一些;官窑款一般均用“大清嘉庆年制”三行六字篆书款,主要为青花款,无边框。粉彩瓷器特别是豆青釉粉彩瓷器常见红款。在霁蓝描金等特殊器物上,则有金款,有的还见刻款。民窑有“嘉庆年制”四字款。堂名款、纪年款较前朝皆少。
回家后,我将粥罐放在壁台上。把南方老家带来的茶叶放在里面。清晨,当阳光照进温暖的房间时,我坐在雅致的茶桌旁,品尝着那一缕缕的茶香。
(摘自2007年4月6日《北京日报》若兰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