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8-24 22:52
基础理论名词是禀受于父母的生命物质与后天水谷精微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精华物质,是人体生命的本原,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是禀受于父母的生命物质与后天水谷精微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精华物质,是人体生命的本原,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中医学有关人体之精的概念,受到古代哲学精气学说的影响。古代哲学中精或水为万物生成之本原的思想,对人体之精是生命本原并呈液态藏于脏腑中之理论的建立,具有重要的类比思维的方法学意义。然而,中医学的精理论源于古人对人类生殖繁衍过程的观察与体验,并从人体吸收饮食精华物质来维持生命的观察过程中得以完善。人体之精是人类生命繁衍的根源,指代人体内部的精华物质,因而与古代哲学范畴的抽象精概念不同。
中医学的精有多种含义。精的本始含义,是指具有繁衍后代作用的生殖之精,如《素问·上古天真论》说:男子“二八……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此称为狭义之精,是中医学精概念产生的始基。从精华、精微之意的角度出发,人体之内的血、津液、髓以及水谷精微等一切精微物质,均属于精的广义范畴。但从具体物质的生成与功能而言,精与血、津液、髓的概念是有区别的。一般说来,精概念的范畴,仅限于先天之精、水谷之精、生殖之精及脏腑之精,并不包含血、津液及髓。
精与气相对而言,精属阴而有形,藏寓于脏腑之中;气属阳而无形,运行于全身上下内外。
人体之精的功能
精主闭藏而静谧于内,与气之运行不息相较,其性属阴。精除了具有繁衍生命的重要作用外,还具有濡养、化血、化气、化神等功能。
一、繁衍生命
由先天之精在后天之精资助下生成的生殖之精,具有繁衍生命的作用。由于具有遗传功能的先天之精主要藏于肾,并且五脏六腑之精都可资助藏于肾的先天之精,故生殖之精实由肾精化生。
先、后天之精的相辅相成使肾精逐渐充实,化生的肾气也逐渐充盛。充盛的肾气促进和维持了人体的生长发育,形体发育成熟到一定年龄并能产生“天癸”,使人体具备生殖机能,有利于繁衍后代。在生殖过程中,父母将生命物质通过生殖之精遗传给后代。因此,肾精不仅产生生殖之精这种物质,而且化生肾气以促进生殖。这一给予后代的生命遗传物质,即是新生命的“先天之精”。因此,精是生命的本原。
二、濡养作用
精能滋润濡养人体各脏腑形体官窍。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充盛,则脏腑之精充盈,肾精也充盛,因而全身脏腑组织官窍得到精的充养,各种生理机能得以正常发挥。若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之精化生有碍,则脏腑之精亏虚失去濡养作用,脏腑组织官窍得不到精的濡养和支持,其功能则不能正常发挥,甚至衰败。如肾精有损,则见生长发育迟缓或未老先衰;肺精不足,则见呼吸障碍、皮肤失润无泽;肝精不足,肝血不充,筋脉失养,则见拘挛、掉摇或抽搐;如此等等。
肾是藏精的主要脏器,肾精可以生髓,髓充养骨骼,使骨骼健壮,牙齿坚固;髓充养于脑,则脑的生理功能得以充分发挥。如若肾精亏虚,不能生髓,则骨骼失养,牙齿脱落松动;髓海不足,则头昏神疲,智力减退。
三、化血
精可以转化为血,是血液生成的来源之一。《张氏医通·诸血门》说:“精不泄,归精于肝而化清血。”因而肾精充盈,则肝有所养,血有所充。故精足则血旺,精亏则血虚。
精化血的另一层意义,是指精作为精微的生命物质,既可单独存在于脏腑组织中,也可不断地融合于血液中。如心精一般融入心血中,肝精一般融入肝血中以发挥其濡养作用。
四、化气
精可以化生为气。《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精化为气。”先天之精可以化生先天之气(元气),水谷之精可以化生谷气,再加上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气,综合而成一身之气。气不断地推动和调控人体的新陈代谢,维系生命活动。因此,精是生命之本原,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
先、后天之精分藏于脏腑之中,则为脏腑之精;一身之气分布于脏腑之中,则为脏腑之气。先、后天之精充盛,则其化生的一身之气必然充足;各脏腑之精充足,则化生的脏腑之气自然充沛。各脏腑之气推动和调控着各脏腑的功能,使其正常发挥而协调共济,共同维持着机体正常的生命进程。
精化生气,气有保卫机体、抵御外邪入侵的能力。《素问·金匮真言论》说:“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可见精足则正气旺盛,抗病力强,不易受病邪侵袭。
总之,脏腑之精充盈,肾精充盛,则化气充足,机体生命活动旺盛,身体健康,生殖功能正常,抗御外邪,祛病延年。若脏腑之精亏虚,肾精衰少,则化气不足,机体正气虚衰,抗病和生殖能力下降,对整个生命活动极为不利。
五、化神
精能化神,精是神化生的物质基础。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总体表现,它的产生离不开精这一基本物质。《灵枢·平人绝谷》说:“神者,水谷之精气也。”精与神的关系,说明了物质是第一性的唯物观点。因此,“精气不散,神守不分”(《素问·遗篇·刺法论》)。只有积精,才能全神,这是生命存在的根本保证。反之,精亏则神疲,精亡则神散,生命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