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9-05 08:49
《精卫》是一首创作于明代的诗作,文学体裁是押侵韵,作者是夏完淳。
北风荡天地,有鸟鸣空林。
志长羽翼短,衔石随浮沉。
崇山日以高,沧海日以深。
愧非补天匹,延颈振哀音。
辛苦徒自力,慷慨谁为心!
惜哉志不申,道远固难任。
滔滔东逝波,劳劳成古今。
精卫
古代神话中鸟名。《山海经·北山经》:“ 发鸠之山 ,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 炎帝 之少女名曰 女娃 , 女娃 游于 东海 ,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 东海 。” 南朝 梁任昉《述异记》卷上:“昔 炎帝 女溺死 东海 中,化为精卫。其名自呼,每衔西山木石填 东海 。偶海燕而生子,生雌状如精卫,生雄如海燕。今 东海 精卫誓水处,曾溺於此川,誓不饮其水。一名鸟誓,一名寃禽,又名志鸟,俗呼帝女雀。”后多用以比喻有仇恨而志在必报,或不畏艰难、奋斗不懈的人。 晋陶潜《读〈山海经〉》诗之十:“精卫衔微木,将以填 沧海 。” 南朝 梁范云《望织女》诗:“不辞精卫苦,河流未可填。” 明张煌言《满江红》词:“青山未筑 祁连 冢, 沧海 犹衔精卫石。”宁调元《秋兴用草堂韵》:“分波终仗灵犀力,填海犹存精卫心。”
北风
(1).北方吹来的风。亦指寒冷的风。《诗·邶风·北风》:“北风其凉,雨雪其雱。” 北魏 杨炫之《洛阳伽蓝记·城北》:“是时八月,天气已冷,北风驱雁,飞雪千里。” 唐李华《吊古战场文》:“吾想夫北风振漠,胡兵伺便。主将骄敌,期门受战。” 胡也频《北风里》:“响在四周的,是北风的哮叫。”
(2).犹言北方的曲调。《左传·襄公十九年》:“ 晋 人闻有 楚 师, 师 旷 曰:‘不害。吾骤歌北风,又歌南风。南风不竞,多死声。 楚 必无功。’” 杨伯峻 注:“风指曲调,《诗》有国风,即各国之乐曲。北风、南风,犹今云北曲、南曲。”
天地
(1).天和地。指自然界或社会。《荀子·天论》:“星队木鸣,国人皆恐……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庄子·天地》:“天地虽大,其化均也。” 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原道》:“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 唐柳宗元《封建论》:“天地果无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 清吴伟业《避乱》诗之一:“归去已乱离,始忧天地小。” 鲁迅《华盖集续编·马上日记》:“我本来每天写日记是写给自己看的;大约天地间写着这种日记的人们很不少。”
(2).犹天下。《文选·张衡〈南都赋〉》:“方今天地之睢剌,帝乱其政,豺虎肆虐,真人革命之秋也。” 李善 注:“天地,犹天下也。” 元 辛文房《唐才子传·韦楚老》:“ 陈胜 城中鼓三下, 秦 家天地如崩瓦。”
(3).指天地神灵。《金瓶梅词话》第三五回:“一年打个醮,答报答报天地就是了。”《红楼梦》第六九回:“﹝ 凤姐 ﹞於是天地前烧香礼拜,自己通诚祷告。”
(4).犹境界,境地。 唐李白《山中问答》诗:“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清魏源《太室北溪石淙谷序》:“自此出峡,旷然禾畴,与峡中各一天地。” 老舍《骆驼祥子》十四:“ 刘四爷 更没想到事情会弄到这步天地。”
空林
(1).渺无人迹的树林。 晋张协《杂诗》之六:“咆虎响穷山,鸣鹤聒空林。” 唐孟浩然《题大禹寺义公禅房》诗:“ 义公 习禅处,结构依空林。”
(2).木叶落尽的树林。 唐章八元《新安江行》:“古戍悬鱼网,空林露鸟巢。”
羽翼
(1).禽鸟的翼翅。《管子·霸形》:“寡人之有 仲父 也,犹飞鸿之有羽翼也。” 汉 严忌《哀时命》:“势不能凌波以径度兮,又无羽翼而高翔。” 宋苏轼《谢秋赋试官启》:“翻然如畀之羽翼,追逸翮以并游;沛然如假之舟航,临长川而获济。” 太平天囯 洪大全《临江仙》词:“几时舒羽翼,万里取长风。”
(2).指飞翔。 唐韦应物《将往江淮寄李十九儋》诗:“如何不相见,羽翼有高卑。” 宋王安石《鸱》诗:“不知羽翼青冥上,腐鼠相随势亦高。”
(3).辅佐;维护。《吕氏春秋·举难》:“﹝ 魏文侯 ﹞以私胜公,衰国之政也。然而名号显荣者,三士羽翼之也。” 高诱 注:“羽翼,佐之。”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三:“是说也,羽翼吾道,其功岂浅浅哉!”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天命诏旨书》:“又褒封 达 胞为 翼王 ,羽翼天朝。”
(4).指庇护。 郭沫若《恢复·黑夜和我对话》:“罪恶,都是在你的羽翼之下长成;你的话十分靠不住呀,你要晓得!”
(5).指辅佐的人或力量。 汉枚乘《七发》:“独宜世之君子,博见强识,承间语事,变度易意,常无离侧,以为羽翼。”《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 植 既以才见异,而 丁仪 、 丁廙 、 杨脩 等为之羽翼。”《三国志·蜀志·姜维传》:“ 维 自以练西方风俗,兼负其才武,欲诱诸 羌 胡以为羽翼,谓自 陇 以西,可断而有也。” 唐杜甫《收京》诗之二:“羽翼怀 商 老,文思忆帝 尧 。” 鲁迅《且介亭杂文·〈木刻纪程〉小引》:“别的出版者,一方面还正在绍介 欧 美 的新作,一方面则在复印 中国 的古刻,这也都是 中国 的新木刻的羽翼。”
(6).党羽。《汉书·刘向传》:“夫乘权藉势之人,子弟鳞集於朝,羽翼阴附者众。” 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卷八:“柔而易制者升为心腹,奸而可使者保为羽翼。” 清李渔《玉搔头·微行》:“只怕他羽翼众多,人心叵测。” 鲁迅《两地书·致许广平四八》:“现在一调查,则他所安排的羽翼,竟有七人之多。”
浮沉
(1).古代一种祭河川的仪式。《尔雅·释天》:“祭川曰浮沉。” 郭璞 注:“投祭水中,或浮或沉。”
(2).在水中或空中忽上忽下。 唐李绅《溯西江》诗:“孤棹自迟从蹭蹬,乱帆争疾竞浮沉。” 艾青《鱼化石》诗:“在浪花里跳跃,在大海里浮沉。”
(3).随波逐流。谓追随世俗。《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袁盎 病免居家,与闾里浮沉,相随行,鬭鸡走狗。”《旧唐书·裴度传》:“﹝ 度 ﹞及晚节,稍浮沉以避祸。” 宋司马光《右班殿直傅君墓志铭》:“然不能与世浮沉,平视贵要。” 清龚自珍《对策》:“其仕也,馀力及之而已,浮沉取容,求循资序而已。”
(4).喻升降、盛衰、得失。 汉 班倢伃《捣素赋》:“伫风轩而结睇,对愁云之浮沉。” 三国 魏曹植《七哀诗》:“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文选·王僧达〈答颜延年〉诗》:“结游略年义,笃顾弃浮沉。” 李善 注:“ 高诱《淮南子》注曰:‘浮沉,犹盛衰也。’” 唐 刘复《出东城》诗:“一为浮沉隔,会合殊未央。”《明史·文苑传四·李维桢》:“﹝ 维桢 ﹞浮沉外僚,几三十年。” 茅盾《子夜》八:“好计策!不是十年宦海浮沉,磨老了的,就想不出来。”
(5).埋没;沉沦。 宋苏轼《与人书》之二:“君自名臣子,才美渐著,岂复久浮沉里中?” 明宋濂《故绍兴路总管府金府君墓碣》:“吾掌腴且厚如此,肯浮沉田闲乎?” 清陆嵩《赠龚蓝生》诗:“浮沉下位不得志,眼看时事动愤懑。”
(6).出现和消失。 汉 陆贾《新语·道基》:“天气所生,神灵所治,幽闲清浄,与神浮沉。” 周立波《第一夜》:“蒙胧里,许多的幻影在前面浮沉。”
(7).指书信未送到。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 殷羡 作 豫章郡 太守。临去,都下人因寄百计函书。既至 石头 ,悉掷水中,因祝曰:‘沉者自沉,浮者自浮, 殷洪乔 不能作致书邮!’”后称书信未送到为“浮沉”。 清孙枝蔚《淮渎庙楼寓作》诗:“ 扬州 虽咫尺,书信易浮沉。”
崇山
(1).高山。 汉司马相如《上林赋》:“崇山矗矗,巃嵸崔巍。” 晋陆机《从军行》:“深谷邈无底,崇山郁嵯峨。” 康有为《大同书》辛部第七章:“大地虽大,崇山大河虽多,深林邃谷虽奥,不数百年皆化为都邑焉。”
(2).引申为崇高,巨大。《晋书·慕容垂载记》:“宜述修前规,终忠贞之节,奈何弃崇山之功,为此过举!”
(3).山名。相传 舜 放 驩兜 之处。《书·舜典》:“流 共工 于 幽州 ,放 驩兜 于 崇山 。” 孔颖达 疏:“盖在 衡岭 之南也。”按,据 清王夫之《孟子稗疏》、王鸣盛《蛾术编》卷四六,当在 唐 驩州 境内, 泗城 之南(今 广西 凌云县 和 西林县 一带)。 唐 沈佺期《从崇山向越常》诗“朝发 崇山 下,暮坐 越常 阴”,即其处。旧说或谓在今 湖南 大庸县 境,见《太平御览》卷四九引 南朝 宋 盛弘之《荆州记》及《通典·州郡十三》。
(4).山名。即 嵩山 。《国语·周语上》:“昔 夏 之兴也, 融 降于 崇山 。” 韦昭 注:“ 融 , 祝融 也。 夏 居 阳城 , 嵩高 所近。”
(5).山名。 狄山 的异名。《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历 唐尧 於 崇山 兮,过 虞舜 於 九疑 。” 张守节 正义引 张揖 曰:“ 崇山 , 狄山 也。” 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瓠子河》:“《山海经》曰:‘ 尧 葬 狄山 之阳。一名 崇山 。’”
沧海
(1).大海。 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观德》:“故受命而海内顺之,犹众星之共北辰,流之宗沧海也。” 宋苏轼《清都谢道士真赞》:“一江春水东流,滔滔直入沧海。” 明林鸿《金鸡岩僧室》诗:“夜来沧海寒,梦遶波上月。” 瞿秋白《赤都心史》九:“皓月落沧海,碎影摇万里。”
(2).我国古代对 东海 的别称。 三国 魏曹操《步出夏门行》:“东临 碣石 ,以观 沧海 。”《初学记》卷六引 晋 张华《博物志》:“ 东海 之别有 渤澥 ,故 东海 共称 渤海 ,又通谓之 沧海 。”参见“ 东海 ”。
(3).神话中的海岛名。《海内十洲记·沧海岛》:“ 沧海岛 在 北海 中。地方三千里,去岸二十一万里,海四面绕岛,各广二千里,水皆苍色,仙人谓之 沧海 也。”
补天
(1).古代神话传说, 女娲 炼石补天。《淮南子·览冥训》:“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於是 女娲 鍊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鼇足以立四极。”后遂用作典故。亦常以喻挽回世运。 南朝 梁陆倕《新漏刻铭》:“业类补天,功均柱地。”《旧唐书·音乐志一》:“ 高祖 缩地补天,重张区宇,反魂肉骨,再造生灵。” 宋黄庭坚《和邢惇夫秋怀》之八:“许国输九死,补天鍊五色。” 清屈复《题元遗山〈论诗〉后》诗:“今古宁无炼石手,补天原不用金针。”参阅《列子·汤问》。
(2).道家养生之法。 宋 俞琰《席上腐谈》卷上:“养生之法,潜神内视,则五脏之气聚于丹田。自丹田熏烝,达于脑中。脑为 崑仑 ,居上象天。补天即《黄庭经》所谓填脑;所谓子欲不死,修 崑仑 是也。”
延颈
(1).伸长头颈。《列子·汤问》:“延颈承刃,披胷受矢。”《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 恪 每出入,百姓延颈,思见其状。” 唐李翱《截冠雄鸡志》:“延颈喔咿,其声甚悲焉。”
(2).引申指仰慕,渴望。《史记·游侠列传》:“自关以东,莫不延颈愿交焉。” 宋叶适《受玉宝贺表》:“ 江 淮 延颈,望基本之常安。” 鲁迅《坟·摩罗诗力说》:“延颈方来,神驰所慕之仪的。”
(3).长颈。《文选·曹植〈洛神赋〉》:“延颈秀项,皓质呈露。” 李善 注:“延、秀,皆长也。”
(4).古地名。《文选·任昉〈奏弹曹景宗〉》:“犹应固守 三关 ,更谋进取,而退师 延颈 ,自贻亏衂。” 李善 注:“ 三关 、 延颈 ,二戍名也。”
哀音
悲伤之音。 三国 魏繁钦《与魏文帝笺》:“潜气内转,哀音外激;大不抗越,细不幽散。” 唐元稹《莺莺传》:“﹝ 莺莺 ﹞因命拂琴,鼓《霓裳羽衣》序。不数声,哀音怨乱,不复知其是曲也。” 清黄景仁《典衣行》:“谁家箜篌伤客心,邻舟少女弹哀音。”闻一多《红烛·孤雁》诗:“啊!从那浮云底密幕里,迸出这样的哀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