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4-11 16:13
糙苏(Phlomoides umbrosa (Turcz.) Kamelin & Makhm.)是唇形科、糙苏属植物。多年生草本;根粗厚,须根肉质,长至30厘米,粗至1厘米。茎高50-150厘米,多分枝。叶近圆形、圆卵形至卵状长圆形,长5.2-12厘米,宽2.5-12厘米。轮伞花序通常4-8花,多数,生于主茎及分枝上;苞片线状钻形,较坚硬,,常呈紫红色。花萼管状,长约10毫米,宽约3.5毫米,外面被星状微柔毛。花冠通常粉红色,下唇较深色。雄蕊内藏,花丝无毛,无附属器。小坚果无毛。花期6-9月,果期9月。
多年生草本;根粗厚,须根肉质,长至30厘米,粗至1厘米。茎高50-150厘米,多分枝,四棱形,具浅槽,疏被向下短硬毛,有时上部被星状短柔毛,常带紫红色。叶近圆形、圆卵形至卵状长圆形,长5.2-12厘米,宽2.5-12厘米,先端急尖,稀渐尖,基部浅心形或圆形,边缘为具胼胝尖的锯齿状牙齿,或为不整齐的圆齿,上面橄榄绿色,疏被疏柔毛及星状疏柔毛,下面较淡,毛被同叶上面,但有时较密,叶柄长1-12厘米,腹凹背凸,密被短硬毛;苞叶通常为卵形,长1-3.5厘米,宽0.6-2厘米,边缘为粗锯齿状牙齿,毛被同茎叶,叶柄长2-3毫米。
轮伞花序通常4-8花,多数,生于主茎及分枝上;苞片线状钻形,较坚硬,长8-14毫米,宽1-2毫米,常呈紫红色,被星状微柔毛、近无毛或边缘被具节缘毛。花萼管状,长约10毫米,宽约3.5毫米,外面被星状微柔毛,有时脉上疏被具节刚毛,齿先端具长约1.5毫米的小刺尖,齿间形成二个不十分明显的小齿,边缘被丛毛。花冠通常粉红色,下唇较深色,常具红色斑点,长约1.7厘米,冠筒长约1厘米,外面除背部上方被短柔毛外余部无毛,内面近基部1/3具斜向间断的小疏柔毛毛环,冠檐二唇形,上唇长约7毫米,外面被绢状柔毛,边缘具不整齐的小齿,自内面被髯毛,下唇长约5毫米,宽约6毫米,外面除边缘无毛外密被绢状柔毛,内面无毛,3圆裂,裂片卵形或近圆形,中裂片较大。雄蕊内藏,花丝无毛,无附属器。小坚果无毛。花期6-9月,果期9月。
南方糙苏(Phlomis umbrosa Turcz. var. australis Hemsl.)与原变种不同在于叶薄,具长柄,具圆齿状锯齿,顶端的齿有时长许多;苞片草质,线状披针形,稍比萼短。分布于中国湖北、湖南西部、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安徽、四川、贵州及云南。生长于海拔1600-3200米的山坡、灌丛、草地及沟边等地。中国民间用全草入药,治肠胃炎、肺炎、咳嗽感冒;根入药治肺结核咳嗽,又治牛马肺痈。
狭萼糙苏(Phlomis umbrosa Turcz. var. stenocalyx (Diels) C. Y. Wu)与原变种不同在于叶薄,轮伞花序明显具总梗,较松散;苞片极纤细;花具梗,花萼长约8毫米,宽约3毫米,干后通常紫褐色。分布于中国甘肃、陕西。生长于海拔770-1460米的山坡、林下、草地或阴湿地上。
宽苞糙苏(Phlomis umbrosa Turcz. var. latibracteata Sun ex C. H. Hu)与原变种不同在于苞片线状长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短于花萼,长5-7毫米,宽1.8-2.5毫米,全缘,先端具硬尖。分布于中国河南南部。生长于海拔700-2000米的山坡、路旁或林下。该变种可分两变型,一为原变型Phlomis umbrosa Turcz. var. latibracteata f. latibracteata;二为长毛变型Phlomis umbrosa Turcz. var. latibracteata f. villosa C. Y. Wu,长毛变型与宽苞糙苏不同在于植株各部被长柔毛,分布于中国河南西部,生长于海拔860-920米的山坡上。
卵叶糙苏(Phlomis umbrosa Turcz. var. ovalifolia C. Y. Wu)与原变种不同在于叶卵形,基部近楔形至浅心形,下面常被星状短柔毛,稀为星状短绒毛;花萼密被星状短柔毛,齿常较长。分布于中国安徽及江苏;生于山坡上或林下。
分布于中国辽宁、内蒙古、河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四川、湖北、贵州及广东。糙苏喜阴,生长于海拔200-3200米的疏林下或草坡上。
栽培管理:种子繁殖容易,扦插分根也可,凡有肥大根茎的用根部繁殖。人工栽种糙苏的方法仅有一些尝试,初步栽种实验的结果表明,采用在秋季采集种子并干燥保藏,到春季下雨前再将种子散播在山坡空地上的方法是可行的。
采收加工:春、秋采挖,去净泥土,晒干。
中国民间用根入药,性苦辛、微温,有消肿、生肌、续筋、接骨之功,兼补肝、肾,强腰膝,又有安胎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