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丁香蘑

更新时间:2024-04-13 09:36

紫丁香蘑是白蘑科香蘑属的菌类,子实体中至大型,菌盖半球形至平展,有时中部下凹,亮紫色、丁香紫色至褐紫色,光滑,湿润,边缘内卷,无条纹。

形态特征

菌盖,菌肉,菌柄

菌盖。子实体一般中等大。菌盖直径3.5-10厘米,半球形至平展,有时中部下凹,亮紫色或丁香紫色变至褐紫色,光滑,湿润,边缘内卷,无条纹。

菌肉。菌肉淡紫色,较厚。菌褶紫色,密,直生至稍延生,不等长,往生边缘呈小锯齿状。

菌柄。菌柄长4-9厘米,粗0.5-2厘米,圆柱形,同菌盖色,初期上部有絮状粉末,下部光滑或具纵条纹,内实,基部稍膨大。

近种区别

生长环境

土壤

亚高山植被残体分解缓慢, 多以腐殖质形态在地下保存下来, 厚度达10至30厘米。土壤 中的营养成分 含量 较高营养物质构成中, 有多种药用植物残体,多种野生杂草和种观赏植物残体。

温度

紫丁香蘑适宜低温生长发育, 它生长发育时的空气温度为 4一20 ℃。据观测, 温度在10 一14 ℃时, 生育的蘑菇柄粗, 菌盖小, 肉质紧密, 重量较重, 温度在18℃以上时, 菇体生长较快, 菌柄就会徒长,菌盖大, 肉质疏松。

水分

紫丁香蘑生长发育时都需要较大的水分。 根据实地观测, 生育时的平均相对湿度为 80一85%, 平均降水量为200一 231毫米, 土壤含水量60%以上。 它喜欢吸收新鲜潮温的空气, 在暗淡光线下最宜生长发育。

分布范围

黑龙江、福建、青海、新疆、西藏、云南、甘肃、山西等。秋季在林中地上群生,有时近丛生或单生。

繁殖方法

紫丁香蘑采用播种发酵的繁殖方式。

栽培技术

这三个种中较易于栽培的是粉紫香蘑。栽培工艺与双孢蘑菇极其相似,即:培养料发酵→进料铺床播种→发菌→覆土调水→出菇及管理。以4~6月初为适宜播期。常用配方:干牛马粪660公斤,茅草或稻草300公斤,硫酸铵20公斤,尿素5公斤,过磷酸钙5公斤,石膏10公斤,含水量65%左右。

建堆发酵:与双孢蘑菇完全相同,发酵后的料含水量60%左右,pH值7.0左右。

发菌和出菇管理:发菌的料温以22~27℃为好,菌丝长至料的2/3时覆土,覆土1.5~2.0厘米厚为宜。覆土后要调水保湿,并加大通风,给予适量散射光。出菇期菇房温度保持20~28℃,大气相对湿度90%左右。覆土后7~10天出现原基。出菇期1个月左右,产量为25~4.0公斤/平方米,整个生产周期70~80天。

紫丁香蘑的栽培工艺与粉紫丁香蘑相同,只是发菌期和生理后熟期过长,一般播种后要6~12个月才可出菇。

主要价值

经济价值

可食用。此种菌肉厚,具香气,味鲜美,很好吃,是优良食菌,国外试验在腐殖质上栽培效果好。此菌试验抗癌,对小白鼠肉瘤180的抑制为90%,对艾氏癌的抑制率为100%。紫丁香蘑含有维生素B1,能调节机体正常糖代谢,促进神经传导。经常食用还有预防脚气病的作用。另外,有记载与松、榛、山杨形成外生菌根

药用价值

功效分类:健脾祛湿药

生药材鉴定(性状鉴别):菌盖半球形或扁平,有的中央稍凹,直径3.5-8厘米,紫色、丁香紫色或褐紫色,表面光滑,边缘内卷。菌肉紫色。菌褶稠密,不等长,紫色或与菌盖同色。菌柄圆柱形,或基部稍膨大,长4-8厘米,直径约l厘米,上部被细绢粉,下部光滑或具条纹,与菌盖同色。气香,味淡。

性味:甘;性平

药材基源:为白蘑科真菌紫丁香蘑的子实体。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5g。

出处:《中华本草》

科属分类:白蘑科

主治:预防脚气病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营养价值

紫丁香蘑是一 种野生食用菌,其浓郁的香味是 任何蘑菇都无法媲美的。 “ 一 家食其菇,十家闻其香” , 就是对它的赞誉。它不仅味美,且有较高的蛋白质及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 十八种氨基酸中有赖氨酸、苏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色氮酸、苯丙氨酸、撷氨酸等七种,这些都是 人体必需而又无法自身合成的。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