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06 21:13
紫云山位于安溪县芦田镇云山村,其主峰海拔为1349.7米,沿着主峰下来,往西北方向行走,是紫云山的第二峰,其海拔为1303.4米。站在第二峰仰望主峰,你会惊奇的发现,它如同一尊弥勒笑佛,慈祥静谧,令人无限敬仰。此外,如果具有佛缘的人,站在第二峰的某一特定角度,还可以看到“佛上有佛,佛下有佛,佛中有佛,佛佛相连”的紫云妙境,让人不禁浮想:这是不是所谓的天地造化,佛缘人缘相随。关于紫云山名字的由来,据当地居民介绍:紫云山古时在当地俗称“鹅角鬓”,后因山上常年云蒸蔚霞,紫云缭绕而易名为紫云山。紫云山的笑佛神韵、紫云妙境以及紫气东来的自然景观,为紫云山注入了鲜活的灵魂,使紫云山极具自然、灵性与传神之美,堪称钟灵毓秀之圣地。
紫云山山势连绵横亘、巍峨峻峭、云峰凌霄、壁立千仞、气势雄伟,登高远眺,山岭青翠,层峦叠嶂;茶田万顷,阡陌纵横;树木挺立,郁郁葱葱;登高远眺,紫云山无限风光尽收眼底,颇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之感受。
紫云山的四季变幻多彩,各具特色。阳春三月,千万朵杜鹃竞相开放,姹紫嫣红,灿烂夺目;炎炎夏日,凉风送爽,呼吸清凉,烦嚣尽散;金秋时节,茶香飘逸,沁人心脾;寒冬腊月,琼枝玉树,银装素裹,山水动容。
紫云山常年平均气温在18-20℃之间,气候温和,空气清新,有着“天然凉库”的美称,是夏日避暑养神的理想胜地。此外,周围丰富的森林植被覆盖以及每立方米24000个的高浓度的空气负氧离子含量造就了紫云山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紫云山俨然是一座绿色宝库、天然沐浴氧吧以及生态养生度假的天堂。
紫云山山川秀美,自然风光旖旎。紫云日出所呈现的瞬息万变、浮光跃金的雄伟瑰丽景观夺人心魄;紫云云海的似海非海、飘忽不定以及紫云群山如小岛在云海中沉浮的虚实之景,扑朔迷离,令人神摇夺目;紫云烟雾的如丝如缕,飘渺弥漫,像炊烟熏染了时空,像仙境跨越了地界,迷茫了心神;紫云雾凇的玉树凝霜挂雪浪,千树万树结银花的奇景,犹如一夜春风,梨花盛开,让人心醉神迷;四月的紫云山杜鹃花开映山红,一路山花看不尽,犹如一片花海,美不胜收。
紫云山青山绿水,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一泓天池水,带你进入水火交融的变迁历史;珍奇物种中国小鲵的出现,用事实诠注紫云山的生命历史。位于紫云山第三峰石鼎峰的紫云山天池,池水常年清澈如许,不溢不漫,这里几亿年前原来是个火山口,火山沉寂后形成火山口遗迹,后因虹吸现象,火山口长期流出一泓山泉,形成一汪娟秀的天池,以静美、包容的姿态替代了当年的气势磅礴。天池的周围是岩浆凝固而成的石壁,石壁四周是一米左右高的杂草和灌木丛,各种乱石杂陈其中,据说是几亿年前石鼎火山沸腾,岩浆四流,造成草木不生。天池中还孕育有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素有“动物活化石”之称的中国小鲵,该生灵起源于3.2亿年前,与恐龙同时代,与熊猫一样珍稀,堪称天地之珍宝。
这个有着青山绿水、旖旎风光的钟灵毓秀之地,正由福建紫云山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进行开发建设,规划建设的项目有玉佛寺、龙山寺、福殿及僧房寺院等,此外还将配套建设酒店别墅群、大型表演台等相关旅游配套设施以及栈道、缆车等交通设施,形成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的配套服务体系,因此未来的紫云山将成为一处集旅游、观光、朝圣、养生度假为一体的海西旅游名胜区。
龙藏岩始建于唐朝末年,寺庙原名“龙崇庵”,后改为“龙藏岩”,至今已有千年历史。寺庙供奉的昭应、惠应、显应三位祖师,一生行医救济,造福万民。
龙藏岩,初名龙藏庵,曾名龙崇岩,位于安溪县芦田镇紫云山,距县城51公里。曾与清水岩、泰湖岩、泰山岩并称安溪四大名岩。(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儒道释寺庙·清水岩、泰湖岩、泰山岩》)
明·林有年主纂的《安溪县志》载:“龙崇庵,界崇信,还一里,有奇石,泉鸣林蔚,憩者赏心。”
肇建
龙藏岩始建于唐朝末年,初名龙藏庵。其始建,传说:
紫云山脚下有块数丈高的岩石,岩石下有个幽深静谧的石洞,岩石后面有一排3人合围大小的古樟树,枝繁叶茂,参天耸云,遮天蔽日。唐代,有对汤氏夫妇出于好奇,攀爬在岩石上,并在岩石上小解。突然天黑地暗,岩石崩裂,汤氏夫妇下不得身来,料想是触犯了神明,遂赶忙下跪,闭目合掌,忏悔许愿:“若岩石能再度合上,容夫妇下得身来,定建造庙宇,供奉神灵。”话毕,岩石神奇合拢,只留些许间隙,夫妇得以下来。惊魂稍定,汤氏夫妇便四方筹集善款,并说服相邻王、郑、余姓3社里,共同在岩石前空地上建造寺庙,以还心愿,名龙藏庵。时至今日,在寺庙中厅右畔仍供奉者汤氏夫妇雕像祭祀。
龙藏庵落成后,当夜突然狂风大作,随着一道金光闪现,一个金色香炉悄然飘落在庵边的大岩石上,人们认为这是天降祥瑞,忙焚香叩谢。但一年后,不知为何,金香炉突然飞走,然后飞来一个银香炉,落在石巅上。再过一年,银香炉又突然飞走,又飞来了一个瓷香炉,人们认为这是不祥之兆,忙焚香祈愿,希望佛祖保佑,消灾避难,使香炉不再飞走,从此瓷香炉再也没有飞走,遗留至今。后来,人们称此山峰为“飞来峰”,也叫“飞来石”。
沿革
宋代,名僧陈普足(昭应祖师、清水祖师。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儒道释寺庙·清水岩》)曾在龙藏岩附近飞炉峰大岩石下面的岩洞里修炼,说经论道,并广施善行,济世利人。因此,明代,有人在岩洞设立佛龛,供奉昭应祖师。如今岩壁尚残留着一溜当年的红砖。
清·康熙间,“三乡”(石盘、云山、湖岭)村民重修龙藏庵,改名龙崇岩;同时约定:“为励志后人,凡中举者或任县级正堂及以上者,可为寺庙撰写永久性对联。第一个中举者可将对联题置于中堂,以后中举者依次排列题之,以此作为乡里宗族的荣耀。”
乾隆廿五年(1760年),半岭余邦彦在“三乡”中首中举人,后来任闽侯县令。余邦彦回乡省亲时,根据原先的约定,乡人提请余邦彦为龙崇岩撰写永久性对联。余邦彦取“藏龙卧虎”和“龙藏紫云”之意,建议将龙崇岩改名龙藏岩,并撰楹联题置中堂:“龙藏紫云间,牙爪隐现,增神光之有赫;炉飞岩石上,香烟叆叇,畅佛国之长春。”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湖坑郑重考中举人,成为“三乡”第二位举人。事后,他也根据原先的约定,为龙藏岩撰写第二幅永久性对联:“危石构洞天,好向石巅寻胜迹;紫云呈福地,应从此际认龙藏。”
余邦彦和郑重的两幅对联至今留存。
1949年(己丑年)重修,因村民不慎,寺庙遭火焚,然昭应祖师真身佛像完好无损,留存下来。
相传,在寺庙重修前,龙藏岩的最后一个主持和尚是释云开。释云开曾梦见昭应祖师脸上有汗珠,后来祖师又托梦给他,授意其办理一些事宜,并交待:“人若不和,欲上太湖。”但是云开和尚却没将此事放在心上。后来因修建寺庙需要很多木材,主持修筑的木匠东来便就地取材,砍掉了岩石后的一棵樟树。后来东来忙于其他事物,对寺庙的修建疏于监督,最后因木工用火不慎,引来一场大火,寺庙一夜间化为灰烬。在寺庙焚毁后,东来和尚才恍然大悟,后悔没把昭应祖师的托梦梦当成一回事,最后只能怀揣经书、岩志回老家黄柏,以指望日后重建龙藏岩。
多年后“文革破四旧”,有人逼云开和尚交出经书、岩志,云开和尚自寺庙烧毁后常怀负疚之心,面对突如其来的运动,拒不交出,最后在威逼声中坐在椅子上仙逝。
2008年,紫云山旅游风景区被安溪县人民政府列为全县七个重点旅游风景区开发项目之一,龙藏岩寺庙列为重点建设项目。
2009年,海南国运丰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土龙与信士杨福山捐资400多万元翻建龙藏岩。同年9月,经县民族与宗教事务管理局批准,成立安溪县龙藏岩筹建委员会,从而拉开龙藏岩重建工作序幕。2010年8月,吴土龙再次捐献300多万元,建设大雄宝殿、钟鼓楼、六角亭等配套工程。主体工程于2010年12月底完工。
规制
龙藏岩寺当龙藏岩石壁下,前临危箐,后倚青山,有护国之幽而无逼甚,有朝阳之垲而无其孤,为中正地。
龙藏岩总占地面积2.5万多平方米,建筑700多平方米,主体建筑有门神殿(前殿)、观音殿(中殿)、祖师殿(后殿)、厢房、钟鼓楼、六角亭等。祖师殿供奉昭应、惠应、显应3位祖师。
寺中至今留存大量明、清时代的文物:
所供奉的昭应祖师檀香木真身佛像,出自明代名家之手。传说选材时,龙藏岩、清水岩、泰湖岩所选木料为同一棵檀香木,聘请同一师傅雕刻而成。
龙藏岩附近飞炉峰大岩石下面陈普足修炼的岩洞洞口,有一口古钟,钟上有“龙崇岩乾隆戊子年铸三乡等众仝立”等铭文。“乾隆戊子年”即清·乾隆卅三年(1768年)。此古钟原置于龙藏岩寺内,1949年寺庙遭焚毁后才移至此处。
此外,保存有大量宋代古瓦,及众多雕刻精美的石雕。
紫云山山脚下有一块数丈高的岩石,岩石下有石洞,石洞幽深、静谧。岩石后面,有一排古樟树,三人合围大小,枝繁叶茂,参天耸云,遮天蔽日。宋朝以来,昭应大师广施善行、济世利人已经在安溪广为流传。因此,明朝年间就有人依念这片圣土,在岩石洞设立佛龛,供奉昭应大师,以求神明保佑风调雨顺,社稷安宁。
传说,一天有对汤公汤妈夫妇,出于好奇,攀爬上岩石,并在岩石上小解。突然岩石崩裂紫云山,汤氏夫妇下不得身来。料想是触犯了神灵,赶紧闭目合掌,忏悔许愿:要是岩石能再度合上,容夫妇下得身来,定在岩石前空地上建造庙宇,供奉神灵。片刻功夫,岩石神奇合拢,只留些许间隙,夫妇下来,惊魂稍定,便四方筹集善款,并说服相邻王、郑、余姓氏三社里共同建造寺庙,以还心愿。
很快寺庙落成,突然夜里大风骤起,一个香炉悄然飘落在岩石上,给龙藏岩又添一份神奇。龙藏岩飞来香炉(飞炉)之传说,与安溪其它名岩的浮杉、出米有相似之处。龙藏岩建后举人余邦彦、郑重曾分别为龙藏岩撰写对联:“龙藏紫云间牙爪隐现增神光之有赫,炉飞岩石上香烟叆叇畅佛国之长春”、“危石构洞天好向石巅寻胜迹,紫云呈福地应从此际认龙藏”,从对联内容可见“飞炉”传说由来已久。
云山村,原名叫“乌土村”,根据地名规范,因该村群山环抱,云雾缭绕,遂将“乌土村”改名“云山村”,邻村“下乌土村”正式叫“乌土村”。后因叫法习惯,又称“上乌土村”。云山村是安溪县芦田镇的一个行政村,分上堀、下堀及外村三个自然角落组成。全村余姓独居。
云山村常年平均气温在18-20℃之间,气候凉爽,空气清新,是夏日避暑养神的理想胜地,素有“闽南承德”之称。村周围丰富的森林植被覆盖,村头大片的古柏风水林,古柏、古楠、栗树,三四人才能合抱的比比皆是,每立方米24000个的高浓度的空气负氧离子含量造就了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云山俨然是一座绿色宝库、天然沐浴氧吧以及生态养生度假的天堂。
村民主要从事茶叶、竹编茶器生产,包括摇青笼、消青筛、笳箩、烘厨筛、簸箕、软弧盘、样品盘、茶架、各种粉沫筛等。竹编茶器主要销往安溪全县各产茶乡镇,近往福建三明、龙岩等地,远销广东、广西等产茶地区,是安溪最大的竹编茶器生产制造村。村民靠加工竹制品,年收入一般在一、二万元,好的一年收入有好几万元。因此,竹制茶农具,已经不仅是产品,它还是铁观音故乡安溪茶文化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