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市镇

更新时间:2023-02-24 08:05

紫市镇,隶属于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位于龙川县南部,东南面与五华县大田镇交界,镇政府驻紫市街,距县城30千米,总面积109.74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紫市镇有户籍人口32886人。

历史沿革

清代,紫市隶属通衢。

民国时,隶属第三警察区。

1949年,属第二区。

1952年,属第三区。

1958年,成立鹤市人民公社。

1976年,析置紫市公社。

1983年12月,撤社改区公所。

1987年,撤区建镇。

行政区划

截至2020年6月,紫市镇下辖1个社区和9个行政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紫市镇,位于龙川县南部,东南面与五华县大田镇交界,镇政府驻紫市街,距县城30千米,总面积109.74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紫市镇属于高台地山区。地形从边缘渐向中减低,地势由南向北倾斜。镇内最高山峰为南部七目嶂,主峰海拔1318米。紫市镇三面高山环绕,中部为盆地,韩江支流雅髻河发源于七目嶂南麓。

自然资源

紫市镇主要资源有山竹、茯苓等药材和滑石、瓷土、铝、锌、铁矿等。

人口

截至2019年末,紫市镇有户籍人口32886人。

经济

2017年,紫市镇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41953万元,工业增加值2007万元,同比增长5%;农业总产值15174万元,同比增长2%;固定资产投资6758万元。

社会事业

文化事业

2017年,紫市镇内建有文化站、广播电视站各1个,建有仁里村文化广场、新南村文化广场、新北村文化广场等村级文化广场3个,有各类文化组织10个,各类图书室16个,藏书27.5万册。

社会保障

2017年,紫市镇发放优抚金212万余元,低保金158万余元,五保金103万余元,全年合作医疗参保人数2.58万人,参保率79.67%,全年医疗报销704人次,报销金额242多万元。

历史文化

紫市镇通行客家话

风景名胜

七目嶂

七目嶂,亦名七峰山,是广东省属自然保护区,位于龙川县南端的紫市镇境内,属东源、五华、龙川三县共有,可见周围龙川、五华、紫金、东源、连平、和平、博罗七县部分地区,故称七目嶂。七目嶂主峰海拔1318米,比罗浮山(1296米)高22米,是粤东地区最高峰。山中植物科属繁多,素有“物种宝库,绿色明珠”之称。

七目嶂总面积58.5平方千米,山体多由花岗岩、石英斑岩和流纹岩构成,是原始次生阔叶林区,也是广东省最大的天然阔叶林区之一。1998年12月,获批为广东省省级自然保护区。

南客寮

南客寮,位于龙川紫市七目嶂峰腰的海拔1000米左右之处,清咸丰年间,五华县大田村张氏家族迁徒至此,以蓝靛立家。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南客寮村有20多户人家,共100多人口,其中党员有11人,参加抗战和解放战争的有30多人。因而,国民党当局曾先后多次派兵围剿。曾任东江特委书记的梁威林,在1991年1月为南客寮题字“抗日、解放战争根据地”。

南客寮扮演了中国革命历史上重要的角色,是中共东江革命所在地,是指挥东江抗日、解放战争的革命中心。七目嶂这一带的革命政权在紫市南客寮诞生,革命根据地发展有电台、兵工厂、培训班等。东江纵队司令员曾生、粤赣湘边纵队副政委梁威林统率部队曾在南客寮活动休整。1941年由梁威林领导开办了党政军训练班。抗日战争以来,南客寮是东江纵队川南武工队、川南大队、东江二支四团的主要革命活动根据地。

地方特产

紫市镇主要土特产有山姜、力粉、禾梨、茶叶、雅寄米酒等。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