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渡

更新时间:2024-01-11 16:24

红军渡是位于四川省苍溪县境内的渡口。

名字由来

苍溪城东南3公里处的塔山湾嘉陵江畔有一古渡口。这里依山傍水,地势险绝,山岩陡峭,林木葱茏。嘉陵江由北而南,逶迤而来。波涛拍岸,江山如画,景色宜人。

这就是闻名遐迩的红军渡。

历史渊源

1935年1月22日,党中央电令红四方面军挥师西进,策应中央红军北上。敌人为阻止红军西渡,以53个团的兵力布防于约600里长的嘉陵江西岸沿线。

为粉碎敌人的阴谋,贯彻中央“渡江两进、北上抗日”的战略方针,1935年3月28日晚9时许,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率领三十军八十八师二百六十三团的勇士们在苍溪县塔山湾渡口(现在的红军渡)渡江。

与此同时,红军右路和左路分别在苍溪鸳溪口、涧溪口强渡成功。1935年3月29日中午,红四方面军大部队架浮桥过江,迅速向敌军阵地两翼席卷。敌军经营3个多月的600里江防迅速土崩瓦解。

从此,红四方面军开始了艰苦卓绝的万里长征

新中国成立后,为缅怀红军将士的英勇业绩,纪念红军胜利渡江,苍溪人民将塔子山下的渡口命名为“红军渡”。1980年7月,“红军渡”被四川省人民政府确立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84年10月,83岁高龄的徐向前元帅饱含深情,亲书“红军渡”几个大字。

1987年“八一”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六十周年之际,一座雄伟的红军渡江塑像耸立在嘉陵江边,给这片渗透红军鲜血的英雄土地增添了新的风采。

塑像意义

塑像系紫铜板冷锻制成。高9米,长13米,生动再现了红军渡江的战斗场景。塑像底座由黑色大理石砌成,徐向前元帅挥毫题写的“红军渡”三个金光闪闪的大字镶嵌在黑色大理石上,格外光彩夺目。底座上是三名红军战士和二名赤卫队员的半身塑像。他们怒目圆睁,双唇紧闭,机警地注视敌情。仿佛当年波涛汹涌,江风呼啸,杀声震天的情景再现。英勇的战士冒着敌人的炮火,飞波逐浪,勇往直前。整个塑像,如脱弦之箭,似凌空飞鹰,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红军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现在,红军渡和附近的武当山、崇霞宝塔等景点一道开发建成了风景区。进入景区,塔楼亭台,掩映在绿荫之中;挺拔的塔松苍翠欲滴,葳蕤的万年青长伴忠魂。红军纪念馆和碑林展示了红军当年的英雄业绩。登上红军渡,驰目骋怀,但见云山苍苍,江水泱泱,让人赏心悦目,逸兴遄飞。这片融入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于一体的景区,正受到众多旅游者的喜爱。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