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嘴鸦雀

更新时间:2023-01-05 02:38

红嘴鸦雀(学名:Conostoma aemodium)是莺科、红嘴鸦雀属中型鸟类,体长27-29厘米。嘴橙黄色,前额灰白色。眼先和眼下黑褐色。头顶和上体橄榄褐色而沾棕。两翅暗褐色,初级飞羽外缘灰色,次级飞羽棕色、羽端沾灰。颏、喉和头侧橄榄灰褐色沾棕,其余下体棕灰色。虹膜橙黄色或褐色,脚黑褐色或铅绿灰色。

形态特征

雌雄羽色相似。前额灰白色,眼先和眼下面黑褐色,头侧和耳羽褐色沾葡萄色或呈橄榄灰褐色,头顶、后颈、背等其余上体橄榄褐色沾棕或呈淡土褐色;尾棕褐色具宽的灰色羽缘和羽端;飞羽暗褐色,初级飞羽外翈灰色,次级飞羽外翈棕褐色,羽端沾灰,最内侧次级飞羽外翈和羽端全为灰色。颏、喉橄榄灰褐色或土棕褐色或褐色沾葡萄色,到胸、腹逐渐变淡,下腹至尾下覆羽鼠灰色。

虹膜橙黄色或褐色,嘴橙黄色,脚黑褐色或铅绿灰色。

近种区别

相似种三趾鸦雀(Paradoxornis paradoxus)体型较小,嘴短厚,具白色眼圈;褐雀体型亦较小,嘴较短厚,眼具白圈和有显著的黑色眉纹。区别均较明显。

栖息环境

红嘴鸦雀主要栖息于海拔2000-3800米的混交林和针叶林等高山密林中,冬季有时下到海拔1200米地带。多栖息在林下茂密的灌丛、竹丛和杜鹃灌丛间,有时也在芦苇丛和高草上或地上活动和觅食。

生活习性

行为:留鸟。繁殖期间多成对活动,非繁殖期则多成小群。飞行力弱,多在竹丛或灌丛间跳跃或短距离飞翔,有时也攀爬或悬吊在竹灌丛枝叶上或高草上觅食。鸣声清脆悦耳,似“挥留-挥留”声。

食性:主要以悬钩子、竹笋、植物果实和种子为食,也吃昆虫和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

叫声:清晰而有韵味的“wheou,wheou…”声;喘息的呱呱叫或颤鸣。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尼泊尔、不丹和印度(阿萨姆、锡金)等喜马拉雅山地区和缅甸东北部。在中国分布于甘肃(西南部)、陕西(南部)、四川(北部南坪、汶川、平武、东北部万源、东部巫溪、中部峨眉、宝兴、天全、西南部峨边、甘洛、美姑)、云南(西北部丽江山脉)和西藏(南部)。

繁殖方式

繁殖期5-7月。通常营巢于林下竹丛或灌丛中,巢主要由草茎和草叶构成,内垫细草茎。巢呈杯状,直径约13厘米,高10厘米。每窝产卵通常2-3枚,卵呈污白色、被有黄褐色和墨紫色斑点,卵的大小为28毫米×20毫米。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8年 ver 3.1)——无危(LC)。

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