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天文卫星

更新时间:2024-01-30 17:01

红外天文卫星(infrared astronomical satellite),观测红外辐射天体的天文卫星。这类天文卫星的主要任务是用红外望远镜对宇宙空间的红外辐射源包括太阳系天体恒星电离氢区分子云行星状星云银核星系类星体等进行普查,并在普查基础上绘制红外天体图和对选定的天区和红外辐射源进行专门的观测。

简介

红外天文卫星一般选用近圆形太阳同步轨道,卫星上最主要的专用观测仪器是大型红外望远镜,此外还配备有电子计算机磁带记录器、遥测遥控设备和向地球发回观测数据的通信天线和转发器

红外天文卫星的主要任务是用红外望远镜对宇宙空间的红外辐射源包括太阳系天体、恒星、电离氢区、分子云、行星状星云、银核、星系、类星体等进行普查,并在普查基础上绘制红外天体图和对选定的天区和红外辐射源进行专门的观测。

代表卫星

美国“IRAS“卫星

1983年1月25日荷兰(NIVR)、美国NASA)和英国(SERC)合作,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红外天文卫星(IRAS)。卫星重1076公斤,取900公里近圆形太阳同步轨道,倾角约99°,周期103分钟。卫星装有一台重810公斤的用液氦致冷的大型红外望远镜,焦距为5.5米,初级反射镜直径60厘米,焦面上共有62个红外探测器。卫星还装有低分辨率红外分光计、短波和长波光度计等。它于1983年11月10日因液氦致冷剂消耗殆尽而停止工作。10个月的观测结果发现:

这些发现增进了人们对宇宙的认识并推动了红外天文学的发展。

日本“天文-F”卫星

日本“天文-F”卫星(Astro-F)是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欧洲韩国相关机构合作设计、日本电气公司研制的红外线天文卫星,于2006年2月22日,用M-V-8火箭发射,目的是通过红外观测探讨银行进化、各种星的生成过程和巡天观测并绘制红外天图。

天文-F卫星采用长1.9m、宽1.9m、高3.2m的箱型结构,配备双翼太阳翼。主镜是一架口径为68.5cm、焦距为4.2m的R-C型反射望远镜。该卫星焦点面上安装有一台远红外测量仪和一台近中红外相机,远红外测量仪用于在远红外的4个频谱段的成像观测,进行红外巡天;近中红外相机用于近中红外3个谱段的成像观测。此外,远红外测量仪和一台近中红外相机还可以作为摄谱仪拍摄不同谱段天体的光谱。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