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1-05 16:06
红安大布,湖北省红安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红安大布是红安县民间手工制作的一种纯棉纺织制品。它质地柔软、爽身、手感好、透气性强、无静电现象,经久耐用,花色给人以清新的明快美、格律美、朴实美。红安大布所采用的染料,是由本地生长的靛苗植物自制而成,是真正的绿色环保产品。
红安大布具有5大质量特色:
一是舒适、止痒,亲和肌肤,pH值呈酸性,对皮肤无刺激,符合环保及人体健康要求。
二是透气性、透汗性好,老粗布可以吸附人体皮肤上的汗水和微汗,使体温迅速回复正常,真正达到透气、吸汗效果,冬暖夏凉,适用于贴身使用。
三是抗静电、不起球、不卷边,老粗布是用纯棉缝制,不带自由电荷,棉纤维不易变形。
四是能改善睡眠,使用老粗布使人体产生温热效应,增加人体的微循环,有效地调节神经系统,疏通经络,改善睡眠质量。
五是自然环保,从种植到手织成布,缝制成床单,不使用农药和化学染剂,纺织品不含甲醛、偶氮等化学重金属离子,完全符合欧共体纺织品生化标准规定的“禁用致癌偶氮染料”的要求,是绿色生态纺织品。
红安大布之所以能经久不衰,除独特地域种植的棉花质量好外,其严格的质量控制是其主要原因。制作红安大布是千百年来红安人世代流传的一种手工纺织技艺,共有大大小小72道生产工序。其中,主要工序概括为15道:轧花、弹花、纺线、浆线、屯线、落线、经线、刷线、做综、闯杼、掏综、吊机子、织布、了机等。如纺纱技术需要传统技艺传承,纺纱是手工纺织。品质好的纱线为断头少、纱条匀、纱线细度符合要求、软硬适中。织布技术则主要包括挽纱、染纱、浆纱、倒筒、牵经、穿棕、穿扣、上机、制梭心、织布。
红安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境内南北气候差异明显。年平均日照总时数为2088.6小时,年平均气温15.7℃,积温4000℃,年平均降水量1100毫米,无霜期241天。地形地势复杂,森林覆盖面大,降雨量丰富,空气温度大,云雾多,光的总辐射减弱,散辐射加强,使得棉田气候温和,夏无酷暑,温度适宜棉花的生长。红安大布棉纤维种植区,土壤类型为山地黄棕壤,植被保护完好,森林覆盖率高,无明显水土流失,土壤中养分含量较高,土壤无农药及重金属吸附污染,病虫害也极少发生,土壤条件适应光籽棉生长,所产棉花棉纤维粗、长度短,适宜手工纺织。
红安自古盛产优质棉花,家家纺织,机抒相和,历来就有纺线、织布的优良传统,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民族特色。老粗布所具有的纯棉质地、手工织造、民族图案、古老民间工艺等特点显的尤为珍贵,在中国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
清宣统元年(1909年)铅印本《黄安乡土志》制造物产中记载:“植物制造一织布择好花织成宽尺四寸强长四丈强密厚者曰穿布曰家机只自衣少出售也余花织成宽尺二寸强长四丈弱粗疏者为卖布近多以洋纱为经棉纱为纬五十匹为一捆从前岁出万余捆售银十数万近己锐减”。
1992年出版的《红安县志》中记载: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日本水野幸吉所著《汉口》一书中记载:“黄安(今红安)的景庄布(即大布)细密、光洁、温暖,亦复耐久,故无论男女,均用以制衣裳”。
红安的一首民谣中“最后一碗饭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缝军装”描述了红安人民倾其所有支援红军,用红安大布为红军将士制作军服、被单。展现了在革命战争年代,红安人民男将在前方打仗,女将在后方织布送衣的动人情景。
建国后,红安的将军们仍然喜欢使用家乡的粗棉大布制作床单、衣服。董必武、李先念、陈锡联、韩先楚、秦基伟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北京仍然使用家乡的“红安大布”制作床单等生活用品。红安大布的名称便由此叫开。
2010年,红安县组建创办了红安将军红土布织锦农民专业合作社,辐射华家河镇36个村,累计有700余户农户加入了合作社。入社妇女超过1000人,常年织布的妇女年纯收达8000元以上。
为传承抢救红安大布纺织技艺,从2012年起,红安县人社部门连续组织举办三届织锦大赛,对口免费开办民间工艺特色培训班8期,共培训农村留守妇女近1000人,无偿提供小额担保贷款20余万元,指导协调成立红安将军红土布专业合作社,向上申报民间工艺技术抢救资金等。
2014年3月,红安举办了第三届红安大布织锦技能大赛。通过赛事,促使红安大布逐步走向产业化发展之路。
2013年,红安县从事红安大布纺织人员近2000人,年产红安大布30万米,年产值3000万元。规模生产经营企业有入社社员350人,入社社员遍布红安县华河镇及周边的乡镇50多个村700余户,有300余台土布织机进行生产加工,年创产值300余万元,每名织工年织布纯收入8000元以上。
2014年,红安大布专业合作社已经辐射全县86个村,带动农户1700余户,投入1000余台古老木质织布机进行生产加工,年产值达3200万元。织布妇女和从事红安大布产业的劳务人员逾2万人,常年织布社员人均年纯收入8000元以上。
2009年5月,红安大布被列为湖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0年,红安大布入选湖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同年,红安大布传统纺织技艺项目亮相上海世博会“中国元素活动区”。
2012年,红安大布获得中国合作经济年度成就奖——“中国具有影响力合作社产品品牌”荣誉称号。
2014年07月09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红安大布”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红安大布产地范围为湖北省红安县太平桥镇、八里湾镇、觅儿寺镇、高桥镇、上新集镇、二程镇、城关镇、杏花乡、永佳河镇、七里坪镇、华家河镇、火连畈茶场共12个乡镇场现辖行政区域。
一、原料要求
1.棉花:产地范围内的棉花。
2.染料:产地范围内的靛苗植物制成的染料。
二、加工工艺
1.工艺流程:纺纱→挽纱→染纱→浆纱→倒筒→牵经→穿棕→穿扣→上机→制梭心→织布。
2.工艺要点:
(1)纺纱:将弹制成熟的棉絮搓成(弹松的棉纤维聚成)直径为4厘米至5厘米的棉条,在纺车上纺成一团团的梭形纱锭。
(2)染纱:线圈放入染缸染色。
(3)浆纱:经线浆水浆纱。
(4)倒筒:将浆过的经纱卷在直径4厘米长20厘米的竹筒上。
(5)牵经:织造花布时将各色线筒的个数与间隔,按照设计图案排列。
(6)穿扣:经线穿棕穿扣。
(7)制梭心:将未浆过的纱线制成纬管。
(8)织布:手工操作。
三、质量特色
1.感观特色:布面平整、丰满厚实;手感有弹性、质地柔软;透气性强、吸湿性好;无静电现象。
2.理化指标:pH值5.0至7.0,舌形撕破最大强力值(N)≥35,织物拉伸(经向)断裂强力平均值(N)≥335、(纬向)断裂强力平均值(N)≥430,耐干摩擦色牢度(直向棉布沾色)4至5级,耐湿摩擦色牢度(直向棉布沾色)4至5级。
3.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红安大布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湖北省红安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红安大布的检测机构由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在符合资质要求的检测机构中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