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4-24 18:33
红尾鵟大平原亚种(学名:Buteo jamaicensis calurus)是红尾鵟的亚种之一,体重为690-2000克。红尾鵟在体型上有比较明显的雌雄二相性,雌鸟比雄鸟要大25%。羽毛颜色比较多样。是对环境适应比较成功的物种,分布在各种地形各种海拔的地区,包括沙漠、草原、针叶林、落叶林、热带雨林、农田和城区。食物主要包括各种小型哺乳动物、鸟和爬行类,例如啮齿类、松鸡、鹌鹑、水鸟、蝙蝠、鼩鼱、蛇、蜥蜴、甲壳类、昆虫等等。繁殖季在四月产卵,每次产1-5卵,雄鸟和雌鸟都参与孵卵,雏鸟晚成性。
红尾鵟大平原亚种的雄性体重为690-1300克,体长为45-56厘米,雌性体重则达到900-2000克,体长50-65厘米;因此雌鸟通常都要比雄鸟大一些。翼展114-133 厘米;寿命22年。上喙边端具弧形垂突,适于撕裂猎物吞食;基部具蜡膜或须状羽;翅强健,翅宽圆而钝,扇翅及翱翔飞行,扇翅节奏较隼科慢;跗跖部大多相对较长,约等于胫部长度。下腹部颜色较浅,背部则较深。腹部有一道深褐色的条纹,尾部上侧为砖红色,下侧为粉红色。喙部较短,色深,带弯钩。喙部、腿和脚都为黄色。
栖息地包括森林和原野,分布多样性,差别很大,各种地形、各种海拔的地区,包括沙漠、草原、针叶林、落叶林、热带雨林、农田和城区。在北美洲仅次于游隼。
飞行中的红尾鵟翅膀略微分布在两个平面上,拍打频率较低,以保存体力。在高飞和拍打翅膀的状态下,它们的飞行速度在20-40mph之间,但俯冲时的速度可以达到120mph。红尾鵟在地面上行走时,脚步笨拙而缓慢。在追逐地面上的昆虫和蛇类时,它们主要以跳跃为主。通常不攻击人类和其他鸟类,但它们经常受到乌鸦、喜鹊、猫头鹰和其他鹰类的袭击。在受到威胁时,红尾鵟通常的策略是逃跑而不是保护巢穴。
分布于北美洲西部,包括大平原西部地区。
红尾鵟在三岁左右达到性成熟期,为一夫一妻制,通常只有当原配死亡后,才会寻找新的配偶。雄鸟和雌鸟共同防御巢穴。巢穴的建造一般发生在交配之后,建在4-21米以上的大树上或35米以上的岩石上,有时它们也会选择人类的建筑作为巢穴的所在地。巢穴由树枝、树皮、针叶、根茎等组成。繁殖期自4月始,每次产1-5卵,卵壳为蓝白色,偶尔带有褐色斑点。雄鸟和雌鸟都参与孵卵,雄鸟孵卵时间较短,但负责给雌鸟觅食,孵化时间为28-35天。刚孵化的小鸟没有毛,需要由雌鸟在巢穴中抚养。大约42-46天后,小鸟开始离开巢穴学习飞行。长羽的时间可达10周。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