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4-07 16:24
1355年(元顺帝至正15年)二月,刘福通将韩山童的儿子韩林儿从砀山夹河迎至亳州称帝,国号大宋,改元龙凤。又利用“明王出世”的宣传效果,称韩林儿为“小明王”。中原各地的红巾军一时都接受了大宋政权的领导。1357年(至正17年),刘福通作出重大战略决策,分兵三路北伐,兵锋直指大都。红巾军军旗上更书写“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开大宋之天”,但由于力量分散,后方空虚,一事无成。结果,元军于(元顺帝至正19年,小明王龙凤5年)八月抢回汴梁,但北伐却沉重的打击了元朝腐朽统治,加速了其灭亡。
1351年5月,刘福通打着“反元复宋”的旗号在河南颍州造反,这就是著名的红巾军起义。起义军在安徽亳州建立政权,定国号为宋。1357年,刘福通下令开始北伐:北伐军分为东、中、西三路,东路军从山东出发,中路军从山西出发,西路军从陕西出发,目标是合围夺取元大都。东路军刚开始非常顺利,接连攻下河北重镇德州、沧州,一直打到了元大都的南大门通州。元顺帝在大都慌作一团,打算向北逃跑。形势对红巾军一片大好。可惜另外两路北伐军未能给予有效配合,致使东路军孤军深入,粮草供应困难,难以持久,最终被元军打败,又退回了山东。中路军遇到的阻力最大,行军速度缓慢,当打到大同时,东路军已经败回山东,合围大都的目标无法实现。他们只得从山西打到蒙古草原,又从草原打到东北的辽阳,甚至一度打到了高丽境内,但终因孤军奋战,后勤无法保障,在元军和高丽军的合击下全军覆没。西路军遇到的情况与中路军极其相似,也是孤军奋战,后勤不济,敌众他寡,被元军主力击败,最后进入四川,被当地其他派系的起义军兼并。
元朝末年“堂堂大元,奸佞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贼做官,官做贼,混贤愚。哀哉可怜。”致使红巾军以“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 龙飞九五,重开大宋之天”,“杀尽不平方太平”为口号,讨伐封建统治者,扫荡暴虎,体恤民众,凡参加起义者都可分得官府库物,民众一时从者如云。在红巾军大起义影响下,河套汪古统治者领地内的灭里部落,于至正十八年(1358)九月,爆发反抗赵王暴政的起义。起义者攻进王府,杀死赵王的替身观音奴,赵王八都帖木儿仅因化装出逃才得以幸免。红巾军联合高丽农民共同反对封建统治,据高丽史料载,红巾军在攻入高丽后有不少的高丽农民加入部队。“贼中便弓马稍多本期高丽之人” ,《高丽史》载,红巾军初渡鸭绿江时,“红贼伪平章潘诚、沙刘、关先生、朱元帅等十余万众,渡鸭绿江”,而攻入开城时,“辛丑,沙刘、潘平章、关先生等贼三十余万深入王京”,而高丽高层及各地官吏降于红巾军者,亦不在少数。有丹阳公王珛,典理判书印安、大护军金瑞光、亲御军护军洪义、都官侍郎闵玹、护军李乙柔、淮阳府使康元祐,可见一斑。
1357年(至正17年),十一月刘福通以毛贵军为东路军北伐,进展相当顺利,一路开疆拓土,连战皆胜,经海路,克莱州、平益都、北上沧州、柳林、直逼大都,但由于孤军深入,在柳林败与元将刘哈喇布哈之手,毛贵最后撤回济南,东路军北伐失败。
东路军是红巾军北伐的主力之一,其统帅为毛贵。毛贵原是徐州芝麻李麾下的将领。至正十二年,元相脱脱亲率大军攻破徐州,芝麻李虽然逃脱,但于一个月后被俘,立刻被欢天喜地的地方官械送京师。然而,由于脱脱在攻破徐州的时候,就忽悠皇帝称已经捕获芝麻李,所以对这个突然冒出来的真“芝麻李”很是头疼。相爷左思右想,最后下令将他暗地里解决掉,于是芝麻李才走到雄州,就被稀里糊涂地杀掉了。
赵均用与彭大(就是萧县城南的老彭了)突围杀出,逃到濠州,被郭子兴、孙德崖等人收留。但赵均用当惯了大哥,不习惯居于人下——在濠州城里惹是生非,反客为主,反倒把主人郭子兴等挤兑到一边去了。郭子兴和彭大谈得来,而孙德崖等人则巴结讨好赵均用,双方矛盾日深。某日,赵均用竟然派人把郭子兴抓起来,交给孙德崖毒打一顿,还打算做掉他。多亏郭子兴的干女婿是个智勇兼备的人物,他说动彭大出面,抢出了郭子兴。这位干女婿,就是前面那个皇觉寺里的见习和尚朱重八,他娶了郭子兴的干女儿马小姐后,成了有身份的人,所以也有了个文绉绉的名字,叫做“元璋”。朱元璋见和赵均用这票人实在没法子共事,只得带着他二十四个铁杆兄弟离开濠州,自立山头。
赵均用等人吃光了濠州的粮食后,只得移驾他去,于至正十六年攻破淮安路。龙凤政权设淮安等处行中书省,以赵君用为行省平章,跟着赵君用的毛贵从此也就成为龙凤政权的人了。至正十七年的二月,毛贵奉命率军由海州出海,乘海船登陆山东半岛,于二十七日攻克胶州,三月十二日攻克莱州,二十六日攻占重镇益都路、般阳路,声势大振。
元朝见山东形势不妙,调派江淮行枢密院副使董抟霄为山东宣慰使,与知枢密院事布兰奚一同率军进入山东,但均为毛贵击退。四月底,毛贵所部又克莒州、滨州,并西进攻占了济宁路、东平路、大名路、东昌路等地,元朝防守黄河的民军将领田丰也投降了毛贵。毛贵军切断了元王朝的经济命脉,连接南北漕运大运河,给在经济上给元朝以沉重打击,搞得朝廷只好招安叛伏无定的海盗方国珍,由他负责用海船将江南的粮食自海路运往北方海口以转入供应大都。
至正十八年二月底,毛贵军攻占济南,在山东站稳了脚跟。龙凤政权随即设立益都等处行中书省,以毛贵为平章。毛贵是当时龙凤政权中难得的军政双优人才,通过他的苦心经营,山东成为红巾军稳固的根据地。攻占济南后,毛贵继续北伐,进入河北,在南皮与元将董抟霄大战。董抟霄是当时元朝名将之一,在浙江与彭和尚、项普略红巾军的战斗中立有大功,此战中他亲自拔剑督战,被红巾军乱枪刺死。毛贵军接连攻占清州、沧州、河间,并占据长芦镇。三月,毛贵水陆并进,攻克蓟州,前锋抵达今北京通县境内的枣林、柳林,击杀元枢密副使达国珍,离大都仅有一百二十里的路程。
元朝廷震惊,顺帝下诏各地勤王,有些胆小的官员甚至建议迁都。然而毛贵也已是强弩之末,河南的元军精锐赶来,双方在柳林会战,红巾军不利。加之关先生等人的中路北伐军又迟迟未能赶来增援,毛贵遂退回山东,已占领的河北各州县又被元军夺回。
至正17年6月刘福通派关先生、破头潘率主力北伐,从山东曹州出发西进山西,克雁门关、大同、上都,震动大都。公元1359年(元顺帝至正19年,小明王龙凤5年)元月,大军攻克辽阳。史书载“破头潘.关先生趋全宁,焚鲁王宫府,驻居辽阳。贺太平当相位,奏用其子也先忽都。时也先忽都为詹事,以为总兵大将军,取辽阳。……至则关.潘军日治战马,一无退意,也先忽都畏之,缩迹不前,竟溃而归”。
中路军由关先生、破头潘、冯长舅、沙刘二等人率领,于至正十七年九月越过太行山,攻入山西。他们连续攻占陵川、高平、潞州等地,威胁冀宁路(今太原)。元朝调陕西的察罕帖木儿军东援,红巾军进攻受挫,退入太行山休整。至正十八年春,毛贵率东路军攻入河北,吸引了大量元军北援,毛贵部将王士诚、续继祖等也自益都出发,攻怀庆路、破晋宁路。中路军压力骤减,也趁机分兵攻取绛州、沁州、冀宁、大同等地,但这支红巾军光惦记着占地方了,没有给予毛贵北伐军更直接的支持,导致毛贵军在大都郊区受阻,只得退回山东。
毛贵退军后,北方的各路元军立刻入晋打击中路军。五月一日,察罕帖木儿遣军攻占冀宁;五月八日,关保败红巾军于高平;六月十三日,关先生、破头潘攻克辽州。虎林赤率军来攻,关先生等西去,再克冀宁路;九月,关先生攻打保定路,不克,遂西破完县。鉴于与东路军已无法会师,关先生等乃决议北攻大同、兴和,进军塞外。十月,中路军攻破大同,十二月九日,攻克元上都开平城,焚毁了那里宏伟华丽的宫殿。
上都城是元王朝在塞外的政治中心,皇帝每年要在这里避暑、办公达半年之久。上都的陷落,对元王朝是一个严酷的打击,大家都对这个王朝是否还能继续存在产生了疑问。红巾军的出塞,还引发了蒙古汪古部落的响应,元赵王马扎罕吃惊不小,乃至于微服遁去。
中路军在上都呆了七天,转向东进,攻破全宁路,焚毁元鲁王府。至正十九年正月十三日,又攻破元辽阳行省省会辽阳路,杀懿州路总管吕震。《元史》:武宗至大二年七月,枢密院臣言:“去 年日本商船焚掠庆元,官军不能敌”,“倭人攻金复州,杀红军据其州者,即奏遣人往赏赉而抚安之”元左丞相太平通过研究,认为红巾军千里北征,所过不占城邑,这次攻占辽阳也必然会很快放弃,遂向顺帝建议派他的儿子也先忽都为总兵大将军,率军进攻辽阳,满以为可以捡个大便宜。但也先忽都进抵辽阳后,发现关先生、破头潘一帮人“日治战马,一无退意”——用现代术语讲,就是天天检修飞机——显然一时半会儿还不想走人。看着这帮恶狠狠的家伙,也先忽都自己先害怕起来,他的大军也不战而溃。
在脱脱率百万大军进攻高邮的私盐贩子张士诚时,高丽曾派兵两万三千人助战,脱脱失势后,这支部队就留在黄淮一带继续协助“剿匪”。结果,大元朝的“匪”是越剿越多,人家还跑上门来算账了。起初,“自是世结舅甥之好”,而几成“驸马之国”的高丽,在红巾事起,元相脱脱总兵南征的时候,尝征兵高丽:“吾受命南征,王宜遣勇锐以助之。”不久,高丽以黄裳、崔莹、李芳实、安佑等为帅,起“西京水军三百,且募骁勇,期以八月十日集燕京,讨张士诚” 。而高丽兵马进入江淮,脱脱领兵攻高邮城,高丽将领柳濯等“赴征军士及国人在燕京者总二万三千人,以为前锋”,高邮兵败后,高丽兵马滞留江淮,“南贼日盛,我军陷六合城,又移防淮安路”,多次与红巾军交手,期间“李权、崔源等六人战死,崔莹力战,身被数枪” 。如此种种,红巾军与高丽视若仇雠。同时,元廷不但调高丽兵马直接进剿,而且有避难高丽耽罗(今济州岛)以避军锋之意。元朝木工元世曰:“元皇帝好兴土木,以失民心,自知不能卒保四海,乃诏吾辈营宫殿耽罗,欲为避乱之计。”既然元廷视高丽为后方,那么红巾军先发制人,扰乱高丽。至正十九年二月,关先生率红巾中路军自上都、懿州入辽阳,与渡海而入辽阳之东路军续继祖部汇合。既入辽东,攘及高丽,当月乙酉,红巾军便传檄高丽:“慨念生民久陷于胡,倡义举兵,恢复中原,东逾齐鲁,西出函秦,南过闽广,北抵幽燕,悉皆款附。如饥者之得膏粱,病者之遇药石。今令诸将严戒士卒,毋得扰民,民之归化者附之,执迷旅拒者罪之。”这有点像劝降书附上的最后通牒。
1359年12月,红巾军毛居敬率领大军四万渡过鸭绿江,开始第一次讨伐。红巾连续攻克高丽西北部义州,麟州,宣州,定州和西京(平壤),百姓逃亡,红巾军又在清江击败安祐,安祐退到定州。但因天寒地冻,红巾军中冻伤者甚众,只好撤离西京,退至龙冈,咸从。1360年农历二月被高丽李芳实、安祐击败,残部约300人退回鸭绿江。此次交战,红巾军与高丽军均伤亡惨重。三月,红巾军调动70艘船只骚扰高丽西海道。四月被李芳实等击败。第一次入侵使高丽经济受重大打击,数以万计的高丽百姓被屠杀。当月及之后,倭寇又侵扰高丽。
1360年11月,红巾十几万部队侵入高丽西北部,攻克安州,越过慈悲岭,高丽军主帅安佑,金得培逃逸。红巾攻进高丽首都开京(今开城),不少高丽百姓加入红巾军,据说多达十万余人。高丽国王恭愍王逃往安东。1361年1月郑世云率军二十万,屯驻于开京东郊天寿寺。命安佑,李芳实,崔莹从东,南,西三面围攻红巾军。一日大雪,红巾军多于营中取暖,高丽万户李成桂率2000精兵出其不意攻入开京,城内的高丽人群起接应,高丽军随后攻入,红巾军大败。又据《续资治通鉴》记载:“关先生、沙刘二、破头潘兵入高丽,王王都出奔耽罗。其臣纳女请降,将校皆以女子配之,军士遂与高丽为姻娅,恣情往来。高丽人因各藏其马。一夕,传王令,除高丽声音者不杀,其余并杀之。”看来由于群众纪律不好,且警惕性不够高,贼首关先生,沙刘等十万人被袭杀,高丽军缴获无数元朝玉玺、金宝、金银铜印、兵仗等红巾所掠物品。惟破头潘率轻骑万余,从间道奔宣德,降于孛罗帖木儿。
至正16年,9月,刘福通派出李武、崔德率军,攻陕西为西路军北伐,次年的六月,刘福通又派出白不信、大刀敖、李喜喜等将,西进增援李武、崔德西路军。
李武、崔德部于至正十六年九月出师,首克陕州。九月三日,西路军大败元军,杀参知政事述律杰,攻破入陕天险潼关,从此双方围绕着潼关征战不休。五日,元军反攻,潼关易手。十九日,西路军败元潼关守将,河南行省平章政事伯家奴,再夺潼关。元豫王阿剌忒纳失里再度来攻,红巾军战败,潼关又被元军夺去……西路军孤军深入,打不起这样的消耗战,遂回攻陕州、虢州。元河南方面主帅,知枢密院事、节制河南诸军答失八都鲁调察罕帖木儿和李思齐军西援陕西,准拟吃掉这支孤军。在察罕帖木儿和李思齐的部队调来后,陕、豫间实力对比的天平立刻偏向元朝,处于劣势的西路军相继丢掉了根据地陕州、虢州,遂北渡黄河,攻取平陆、安邑,但遭到察罕帖木儿军的尾袭,损失惨重。
至正十七年二月,休整后的西路军绕过元军主力,自武关攻入陕西,破商州,夺占七盘山,进据蓝田,前锋直指霸上,西安城已历历在目。西安守臣王思诚一面组织抵抗,一面向察罕帖木儿和李思齐求援。西路军被追进潼关的察罕帖木儿击败,李武、崔德率军南走兴元(今陕西汉中)。同年十月,白不信、大刀敖、李喜喜的援军进入陕西,攻占兴元、凤翔,察罕帖木儿、李思齐来攻,红巾军再度战败,退入四川。不久后,这支红巾军再入陕西,向西北攻取秦州、陇州,占领巩昌路,回师包围凤翔。在凤翔城下中察罕帖木儿内外夹攻之计,遭到前所未有的惨败,被斩首数万级,伏尸百余里。李喜喜率残部南去武昌,投靠了陈友谅;李武、崔德则转战陕、甘、宁之间,一直苦撑到至正二十一年五月,才向老对头李思齐投降。
刘福通率本部由亳州亲自出马,一路攻占归德府、睢州,打下开封和洛阳,北渡黄河围攻怀庆。以当时黄河走向察之,东路军占据了整个山东东西道,中路军在怀庆、晋宁、冀宁徘徊了近一年;而两者之间的彰德路、卫辉路、大名路以及开州,也处于红巾军将领王士诚的活动之下,三路兵马的出动,极大范围牵制了元朝的军事力量,后来更是有由出京的大宋平章盛文郁建立曹州行省。刘福通正式迁都开封,韩宋政权全盛。
由于北伐各路红巾军分散作战,孤军深入,许多地方占而复失,同时,内部也不稳定,有的发生分裂,互相残杀,有的投降元朝,削弱了自身的力量,最后,北方红巾军被元军各个击破。韩宋领导红巾军北伐讨元时, 封朱元璋为“江南等处中书省平章” ,成为十万大军的红巾军统帅。朱元璋趁机消灭了南京附近的元军据点,由于他的军队“所过不杀,收召才集,由是人心日附”。红巾军为高丽摆脱元廷控制提供了条件、造就了最终取代王氏高丽政权的李成桂势力、使辽东局势变得更加复杂。
朱元璋:“关先生那波男女,不理法度,只要贪淫,以此上他也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