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8-28 19:59
红星村隶属于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松岗街道。位于松岗街道中部偏南,距街道办事处约0.9千米。相邻自然村有东方村、潭头村、沙浦村和沙井街道后亭村。该村位于茅洲河东岸的平原地带,松岗河流经村西北面,在西面与茅洲河汇合进人珠江口。该村原名鹤仔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鹤仔园改称报美(埔尾)村,村东称东坊村,村西称西坊村。1959年,东坊村成立东方大队,西坊村成立西方大队。“文化大革命”时期,西方大队改名为红星大队,即今之红星村。
宋元至明万历元年(1573年),属东莞县;明万历元年至清朝,属新安县。1914年,属宝安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属宝安县松岗、沙井、新桥、雍睦、凤凰联乡;1951年,属宝安县第四区报岗乡;1958年10月,属超美公社;1959年,属松岗公社西方大队;1966年,属松岗公社红星大队:1979年1月,属深圳市松岗公社;1981年10月,属深圳市宝安县松岗公社;1983年1月,属宝安县松岗区红星乡;1986年10月,属松岗镇红星行政村;1993年1月,属深圳市宝安区松岗镇;2004年,属松岗街道红星社区。
传统经济为农业,以种植水稻、花生、甘蔗、番薯、荔枝、龙眼为主。改革开放后,传统种植业向工业生产转型,村集体投资建厂,招商引资。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为工业生产、商业经营、工资性收入、集体经济分红、房屋出租等。
2015年末,户籍人口2558人,其中男性1291人,女性1267人;80岁以上87人,最年长者99岁(女);海外留学1人。非户籍外来人口约10万人。祖籍该村的香港同胞213人。归侨8人。
村民主要有文、温、叶、蔡、蒋、王、冼等姓。第一大姓为文姓,元代从惠州迁移至当地。第二大姓为温姓,北宋元符三年(1100年)从福建漳州迁移至广东白云山,宋末元初迁移至当地。第三大姓为叶姓,宋朝从福建迁移至广东台山,南宋末年从台山迁移至当地。
传统民居为广府民居,现存30余座,多为三开间,前天井后正房布局,正房次间后部有阁楼;现多有改建。代表性民居有红星西坊村83号,建于清代,坐东北向西南,三开间二进布局,砖木石结构,清水砖墙,花岗石墙裙,硬山顶,船形脊,红瓦覆顶。博风有彩色灰塑装饰,后部有阁楼。木质封檐板有雕花。
现存2座宗祠。声誉公家祠,始建于清咸丰十年(1860年)。占地面积162平方米,坐东北向西南,三开间二进布局,由前后堂、一天井、两廊房组成。砖木石结构,清水砖墙,花岗石墙裙。檐壁有人物故事山水花卉壁画。硬山顶,博古脊,碌筒灰瓦覆顶,绿琉璃瓦剪边,博风有灰塑。为宝安区不可移动文物。
无名祠堂,始建于清代,占地面积167平方米,坐东向西偏南,三开间两进,由前后堂、一天井、两廊房组成。砖木石结构,清水砖墙,条石砌墙角,石墙裙。檐壁有山水、花草等灰塑。硬山顶,平脊,碌筒红瓦覆顶,绿琉璃瓦剪边。现毁坏严重。
每年重阳节的第二个周末,文氏宗亲参加文氏宗祠协会组织的文氏大宗祠祭祀活动,然后前往江西吉安文天祥墓祭祖。腊月期间(每四年一次),文氏宗亲举行盆菜宴。
红星村赛龙舟活动是松岗赛龙舟的组成部分。赛龙舟活动形成于清代。文氏家族为松岗赛龙舟活动赋予祭拜先祖的色彩,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规范的、严谨的仪式,影响扩展到港澳地区和东南亚。
特色农产品有荔枝、黄梅。特色传统食品有腊鸭、濑粉。
京港澳高速G4线、宝安大道、松裕路、红星大道、松明大道经过该村。20世纪70年代通电,80年代通自来水、通电话和实现村道水泥硬底化,1998年通互联网。村里有松岗第一小学,设6个年级,38个教学班,2015年在校学生1871人,教职工110人。有红星、崛起腾飞、崇文第二、崇文第三、宝贝、英艺等6所幼儿园,共有在园幼儿2232人、教职工263人。建有10个篮球场、8个村民活动中心,另有红星公园、耗涌村公园。有红星社区图书室,藏书约6000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