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

更新时间:2024-07-03 08:51

新版越剧《红楼梦》创作于1999年,首演于同年8月。它从调整戏剧结构入手,别样营造大悲大喜、大实大虚的舞台意境,并提高舞美空间层次,丰富音乐形象,整合流派表演,精缩演出时间,实现了一次富有创意的新编。它对原版既有承传,又有创新,是一个注入现代审美意识的新时期版本,被称为“展示上海文化风采的标志之作”。首演后,评论普遍认为:“《红楼梦》是越剧的经典之作,这次演出不是简单的复排,而是以现代审美观点进行加工修改。新版越剧《红楼梦》在剧本 、编导演、舞美、音乐等方面进行的可贵探索,使传统剧目焕发出新的光彩。”

内容简介

泰国正大集团斥巨资与上海越剧院、上海文广集团强强联手,采用高清(HTDV)技术,聘请著名导演胡雪扬执导,拍摄了中国首部高清电视电影戏曲艺术片—— 新版越剧《红楼梦》。该片保留了电影版《红楼梦》中所有经典唱段,与原电影版相比,场面更恢宏,色彩更艳丽画面更清晰,手段更新颖。

目录

第一场:元妃省亲

第二场:读西厢

第三场:不肖种种

第四场:笞宝玉

第五场:黛玉葬花

第六场:王熙凤献策

第七场:傻丫头泄密

第八场:黛玉焚稿

第九场:金玉良缘

第十场:宝玉哭灵

第十一场:尾声

背景介绍

上海大剧院的新版越剧《红楼梦》,汇集了上海越剧界年轻一辈的顶尖演员。有意思的是,6位扮演贾宝玉林黛玉的演员,其中5位来自江浙一带的小城镇。江南水乡滋养出她们的钟灵秀气,而大上海特有的文化氛围,又打开了她们艺术和生活的视野。

新老对比

内容删减

在文本上,新版《红楼梦》对原版作了修改。首先,它删除了“黛玉进府”和“识金锁”两场戏。新增了“元妃省亲”一场戏,一下子把处于兴旺顶峰的贾府呈现在观众面前,形象地显示出封建大家族的时代背景,比之原版更深入地揭示了作品的社会历史内容。另外一处重大的修改是将宝玉弃玉出走的结尾改成了“太虚幻境”的宝玉咏叹,不仅凸显出贾府的兴衰荣枯的历史变迁,更表达了人物沉浮生灭的心路历程。因此全剧显得凄美缥缈,动人肺腑,引人深思,使观众在大力度的情感冲击下,不由自主地把自己和主人公的命运紧紧相连,感同身受,同悲同喜,剧场效果超过了以往的版本。文本上的突破,即强化了该剧蕴含的大悲剧感,更是对曹雪芹原著精神本质的深层把握与美学提升。

音乐唱腔

由于文本的不同,新版《红楼梦》对音乐包括唱腔进行了新的创作。唱腔有删有减,伴唱则增多于删。新版对原版7段伴唱采用了三段,新写了5段。新版在主旋律和配乐上作了全新的处理,即使保留的主要唱段及伴唱也重新处理了配器,而且在“读西厢”、“葬花”、“泄密”、“哭灵”等场次中进一步发挥,发展了伴唱的特有功能,掺入和声、哼鸣,富有感染力。音乐上的再创作加强了人物刻画,推动了剧情发展,提高了审美价值。

舞台走场变化

就舞台呈现而言,观众一走进剧场,首先看到的是具有贾府典型特征的环境:一对富有质感的石狮子与气派非凡的朱漆大门、雕梁画栋。大门一开,华美绝伦的大观园就呈现在观众眼前。亭台楼阁、水榭画舫、草木花树、小桥流水……舞台美术每一场都体现出迥然不同的美感特征,或华丽热闹、或清新淡雅、或古朴凝重……其中,“黛玉葬花”一场最为凄美。暮春时节,落英缤纷,一片桃树林中走来了扛着花锄的黛玉。远处传来隐隐约约的欢声笑语,这里却是冷冷清清。舞台上,冷色调的灯光衬托出黛玉的孤独落寞。当演员大段凄婉抒情的演唱进行中,台上数十株桃树忽然纷纷颤抖,落下片片花瓣,一时间舞台上犹如下了一场“花瓣雨”,凋谢飘零的花瓣满台飞舞,葬花的黛玉反被花葬,场面相当感人。到了全戏最后一场“太虚幻境”时,离家出走的宝玉回首往事,黛玉的形象在舞台深处升起,原版中“黛玉进府”宝黛初逢时的对唱,梦幻般地在此重现,两人遥遥相望,营造出一片“红楼一梦”的意境。2001年为适应一般剧场的演出,按原设计缩小改制了布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此外,人物服饰方面,则从样式、纹饰乃至制作上都力求创新,既不失古典神韵,又追求现代美感。

影评介绍

首演后,评论普遍认为:“《红楼梦》是越剧的经典之作,这次演出不是简单的复排,而是以现代审美观点进行加工修改。新版越剧《红楼梦》在剧本 、编导演、舞美、音乐等方面进行的可贵探索,使传统剧目焕发出新的光彩。”

大众评分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