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9-05 21:59
红翅薮鹛(学名:Liocichla ripponi)是噪眉科、薮鹛属中型鸟类,体长21-24厘米。头顶灰褐色,头侧和颈侧赤红色,上体橄榄褐色,翅上具红色块斑,尾具红色或橙黄色块斑,下体灰色沾褐。虹膜褐色或红色,嘴黑色,脚暗褐色或淡灰褐色。
雌雄羽色相似。上体橄榄褐色或头顶灰褐色,上体橄榄褐色,眼先、颊、耳羽、头侧、颈侧深红色,眉纹黑色或红色。两翅覆羽同背,初级飞羽黑褐色,外翈基部赤红色,端部转为橙黄色;次级飞羽与初级相似,但外翈基部橄榄褐色,中段边缘淡灰色,端部边缘赤红色,末端淡白色;尾黑色,基部橄榄褐色具不甚清晰的淡黑色横斑和橙红色或赭色端斑,且愈往外侧尾羽端斑愈宽。颏淡红色,喉、胸深灰色而微缀黄褐色或为棕橄榄褐色,腹和两胁灰色沾褐或沾橄榄色。尾下覆羽基部黑色具红色端斑。
虹膜褐色或红色,嘴黑色,脚暗褐色或淡灰褐色。
栖息于中低海拔山地的常绿阔叶林中,也见于次生林、人工林以及林缘灌丛,单独或成小群活动,觅食于植被中下层,鸣声婉转。
行为:留鸟。常成对或成3-5只的小群活动,有时亦单独活动。多活动在林下稠密的灌丛或竹丛间,也常到林下地上落叶层中觅食,很少上到高的乔木上。鸣声响亮甜润、富有变化,多为四声一度的哨音。
食性:主要以鞘翅目、鳞翅目、膜翅目、甲虫、蚂蚁、蜻蜓卵等昆虫、昆虫幼虫和虫卵为食,也吃植物果实、种子和草子。
分布于中国、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等东喜马拉雅山地区以及印度(阿萨姆、锡金)、缅甸。在中国分布于云南西北部贡山、西部盈江、潞西、龙陵、耿马、沧源、永德、澜沧、景东、易武、南部绿春、蒙自等地。
繁殖期4-7月。通常营巢于茂密而潮湿的常绿阔叶林中,巢多筑于林下灌木或幼树上,距地高0.8-1.2米。巢呈杯状,主要由草、叶、根、苔藓等材料构成。内垫有苔藓。每窝产卵2-3枚,偶尔4枚,卵蓝色、被有暗红色和红黑色斑点和斑纹,卵的大小为25.8毫米×18.5毫米。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6年 ver 3.1)——无危(LC)。
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