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茎黄芩

更新时间:2023-12-08 20:38

红茎黄芩(Scutellaria yunnanensis H. Lév.)是唇形科黄芩属植物,多年生草本花期4月,果期5月。产滇东北,海拔900—1200米间的山地林下或山谷沟边。四川也有,全株入药,清火明目。分布在产云南东北部,四川西南及东南部。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茎匍匐,密生纤维状须根。茎高25—50厘米,直立,钝四棱形,具槽,常呈水红色,几无毛或略被短柔毛,大都不分枝或具少数短分枝。

叶通常4对,卵圆形或椭圆状卵圆形,长3—11厘米,宽2—4.5厘米,先端渐尖或短渐尖,基部圆形,边缘疏生极不明显的小齿或浅波状或近全缘,两面无毛,背面密生小凹腺点,侧脉约4对;叶柄水红色,长0.7—1.2厘米,被具腺柔毛。总状花序顶生间或腋生,长9—15厘米,花对生,花梗长2—2.5毫米,与序轴密微柔毛及具腺柔毛;苞片退化。花萼于花时常呈紫红色,长约2毫米,外被微柔毛,盾片开展,半圆形,高1.5毫米。

冠檐紫红色,冠管淡红或白色;花长1.5-1.7厘米,外被微柔毛;花冠管长1—1.2厘米,前方基部曲膝状,向上增大;冠檐上唇盔状,直伸,卵圆形,先端微凹,下唇中裂片三角状卵圆形,先端微凹,侧裂片卵圆形。花丝中部以下被纤毛。

花盘肥厚,前方呈指状伸长且超过子房;子房柄明显,长0.5毫米,子房光滑。小坚果成熟时暗褐色,腹面中央隆起,其上有一细小果脐。花期4月,果期5月。

楔叶变种

这一变种与原变种不同在于叶基部楔形,边缘有时具少数(2-6)疏浅锯齿。

柳叶变种 血沟丹(四川江津),土黄芩(四川合川),一麻消(贵州赤水)

这一变种与原变种不同在于叶狭长呈长圆形或披针形,长5-9.8厘米,宽1-1.6厘米,基部楔形,边缘全缘或有少数(2-4)疏浅锯齿。

生长环境

见于海拔900-1200米间山地林下或山谷沟边。

分布范围

产云南东北部,四川西南及东南部。

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

黄芩对土壤要求不严,但宜选土层深厚、排水良好,肥沃疏松的砂土壤为好。每亩施农家肥2000~3000千克,配施过磷酸钙50千克作基肥,然后深耕细耙,作成宽1.3米的畦。

2、繁殖方法

主要用种子繁殖,也可用扦插和分根繁殖。

(1)种子繁殖一般于3—4月间采用条播或直播。播前催芽:于播种前将种子用40—50℃的温水浸泡5~6小时,捞出置于20~30℃的条件下保温保湿催芽,待大部分种子裂口时即可播种。播种时按行距40厘米开浅沟播种,覆土3—4厘米,稍加镇压、喷水。每亩用种1千克。为加快出苗,可加盖地膜,一般播后10—15天即可出苗。

(2)扦插繁殖选择成年植株,在开花前,剪下部分枝条,截成具2~3个节的小段,用0.05毫升/升(ppm)ABT生根粉处理2小时,然后扦插于大田,立即浇水。株行距同种子繁殖。

(3)分根繁殖春季收刨黄芩时,将收获的新鲜黄芩,剪下下部2/3的根晒jF干入药,上部有芽的根茎,按其自然分杈,分成3~4小株,用0.05毫升/升ABT生根粉处理2小时,按种子繁殖的株行距栽于大田,当年就可收获。

主要价值

【药 名】:红茎黄芩

【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唇形科黄芩属植物红茎黄芩的全株。

【功 效】:清火明目、利胆退热。

【主 治】:清肝明目;凉血解毒。主眩晕;目亦肿痛;翳障遮睛;肺热咯血;暑热烦渴;痈疮肿毒等。

【性味归经】:味苦;性寒。入肝、胆二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全株有清火明目的功能。用于目热、生翳、发热。

【摘录】《中华本草》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