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9-05 21:38
红蹼树蛙(学名:Rhacophorus rhodopus)是树蛙科、树蛙属的两栖动物。体扁平,胯部甚细;吻端斜尖,略突出于下唇;吻棱明显;鼻孔略近吻端;瞳孔平置;鼓膜明显,紧靠眼后角;犁骨齿细弱,排列略呈弧状倾斜;舌窄长,后端缺刻深。前肢较粗壮;指端均有吸盘及马蹄形边缘沟;内掌突扁平、长椭圆形。后肢细长;趾间全蹼,外侧蹠间蹼发达;内蹠突扁平,无外蹠突。背面皮肤光滑;前臂外侧有一窄肤褶延伸至第四指吸盘基部;胸、腹及股腹面满布小圆疣。生活时体色变异较大,不同地区和季节均有所不同。背面一般为红棕色,个别为棕黄色、灰黄色或绿灰色,上面有深色斑纹,有的在肩背部有一个深色“X”形斑。腹面胸部及前肢腹面浅黄色,腹后端及后肢腹面多为肉红色。
1959年,刘承钊和胡淑琴初步报告在中国云南发现红蹼树蛙,并在1960年正式订立为“新种”。而Inger(1999)认为该种是双斑树蛙(Rhacophorus bipunctatus)的同物异名。费梁和叶昌媛研究了上述两个种的形态特征记述,认为以上两个种的体形大小、身体颜色似有明显差别;建议暂时保留红蹼树蛙为有效种,有待深入研究和确认。
雄蛙体长35毫米,雌蛙体长49毫米左右。体扁平,胯部甚细;头长略大于或等于头宽;吻端斜尖,略突出于下唇,吻长约为头长之半;吻棱明显,自鼻孔斜向前下方至唇缘,构成吻端较尖的三角状;鼻孔略近吻端,鼻间距显然小于眼间距而大于上眼睑宽;瞳孔平置,强光下可成细线缝;鼓膜明显,约为眼径之半,紧靠眼后角;犁骨齿细弱,排列略呈弧状倾斜,左、右不相遇,其外侧达内鼻孔前内角;舌窄长,后端缺刻深。
前肢较粗壮,前臂及手长约为体长之半;指长顺序3、4、2、1;指端均有吸盘及马蹄形边缘沟,第一指吸盘小,第三指吸盘显然大于鼓膜;指间蹼发达,第一指蹼达远端关节下瘤,第二指外侧与第四指内侧的蹼达吸盘基部;掌间有蹼;关节下瘤明显,掌部有成行小疣;内掌突扁平、长椭圆形。后肢细长,前伸贴体时胫跗关节达眼前角或眼,左、右跟部重叠;胫扁平,其长约为体长之半;趾端均有吸盘及马蹄形边缘沟,较指吸盘小;趾间全蹼,外侧蹠间蹼发达;第三、第五趾几乎等长,达第四趾远端关节下瘤;关节下瘤发达,第一趾的最大,其余的渐小,第四、第五趾的远端关节下瘤大;内蹠突扁平,无外蹠突。
背面皮肤光滑;前臂外侧有一窄肤褶延伸至第四指吸盘基部;胫跗关节后下方横肤褶明显;跗外侧之棱状肤褶延伸至第五趾趾吸盘基部;肛孔上方有一明显的方形肤褶;颞褶明显;鼓膜上方有小疣粒。咽喉部平滑;胸、腹及股腹面满布小圆疣。
生活时体色变异较大,不同地区和季节均有所不同,即使在同时同地采到的标本中亦有一定差异。背面一般为红棕色,个别为棕黄色、灰黄色或绿灰色,上面有深色斑纹,有的在肩背部有一个深色“X”形斑,有的个体散有微小黑点,在背后端有较明显的几条横纹或缀有几个较大的乳白或浅棕色点;体侧亮黄色,有的个体腋侧具一个黑色大圆斑或几个较小的斑点,有的则无斑点;当匍匐时,上臂及股部的显露部位甚窄,其颜色与背部同,被遮掩部位为橘黄色;四肢背面有深色横纹;指间璞多为橘黄色或显淡红色;趾间蹊猩红色,其上有的个体散布有深色斑点。腹面胸部及前肢腹面浅黄色,腹后端及后肢腹面多为肉红色。液浸标本除黄色部位变白外,深色斑纹清晰,其余的颜色渐褪。
雄蛙有单咽下内声囊,声囊孔长裂形;第一指上方有白色婚垫;具粉红色雄性线。
卵群埋在泡沫状卵泡内,其大小约为12毫米×20毫米。卵粒为乳黄色,动物极、植物极无明显区别。
第33-38期的蝌蚪后肢芽长4-13毫米,头体长18毫米,尾长29毫米左右。体较粗短,头部较扁窄,体后部高,上尾鳍起于尾基部,尾末端钝尖。头体背面棕褐色,体腹面浅灰棕色,透过腹面皮肤可见内脏,尾肌浅棕色,尾鳍透明,体侧、尾肌及尾鳍上散有棕黑色斑点。出水孔在体左侧;肛孔在下尾鳍基部右侧。口位于吻前端腹面,两口角及下唇缘具乳突,下唇的内外两排乳突大小几相等,口角处副突少;角质颌较弱。
红蹼树蛙常栖息于海拔80-2100米的热带森林地区。白天多隐蔽于茂密的植物丛下,不易发现;夜间常活动在草丛、灌木和阔叶树上,无论在山林管沟,还是在住房、果园、菜园或耕地的水沟、水坑和水塘附近都有其活动踪迹。5-8月,雄蛙常发出“吱(zī)、吱、吱……”的鸣声,捕食蝶、蛾类幼虫以及脉翅目、鞘翅目等的较小昆虫。秋后多蛰伏于树洞或竹筒内越冬。
世界分布:柬埔寨、中国、印度、老挝、缅甸、越南。
中国分布:西藏(墨脱)、云南(景洪、孟连、河口、绿春、景东、盈江、陇川)、广西(金秀大瑶山)、海南(陵水吊罗山)。
红蹼树蛙的产卵季节较长,中国各地繁殖期也有所不同。胡淑琴主编(1987)记载,中国西藏墨脱的红蹊树蛙可能于5-6月间产卵;杨大同主编(1991)记述曾于7月22日,在中国云南景洪采到该树蛙的卵群。每一卵群有卵120-130粒,卵粒被泡沫包裹形成卵泡。解剖一个雌蛙,腹内有卵134粒。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08年 ver 3.1——无危(LC)。
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两栖类)——无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