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麻炭疽病

更新时间:2022-01-07 08:39

红麻炭疽病是由红麻炭疽病菌引起、发生在红麻上的病害。该病害在红麻整个生育期间都能发病。种幼苗受害,子叶或茎部产生淡黄褐色水浸状病斑,成株期常为害生长点、侧芽、嫩茎、嫩叶、花蕾受害,发黄脱落或腐烂。萌果受害,初现褐色不规则病斑,后凹陷使蒴果变成畸形。

病原特征

红麻炭疽病病原为红麻炭疽病菌(学名:Colletotrichum hibisci Poll.),属半知菌类,黑盘孢目,毛盘孢属。分生孢子盘生于寄主表皮下,后期突破表皮并散发孢子分生孢子盘周围有时生有少数深褐色刚毛。分生孢子梗长圆筒形,单胞,无色,顶端着生1个分生孢子。分生孢子长椭圆形,直或微向一侧弯曲,单胞,无色,内有发亮的油球。菌丝体的生长及孢子的形成和萌发,都以25℃左右发育良好。

为害症状

红麻整个生育期间,地上部分都能发病。在种子萌芽未出土前就可受害,造成胚轴腐烂,不能出土。出土后的幼苗,常在近地面的幼茎上发生黄褐色病斑,后软化凹陷,造成倒伏。子叶发病初现红色小斑,后逐渐扩大,边缘暗红色,中央灰白色。当苗高5-6寸以后,又常见幼株顶芽腐烂发黑,引起“烂头”。由于顶芽枯死,周围组织变得肿胀,并抽生侧芽,长成横枝,所以此时又叫“叉头”。叶片上受害,产生许多大小不等近圆形的病斑,边缘暗红色,中部淡褐色,严重时病斑相互连接成不规则状。茎上病斑暗红色,长圆形或梭形。花蕾发病,变黄易落。被害的蒴果表面呈现褐色病斑,同时病果内的种子也不饱满,失去光泽。在各病斑上常生有粉红色的粘质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盘上的分生孢子。其中以在烂头、蒴果和种子表面上最为明显。

侵染循环

病原菌主要以菌丝潜伏在种子内部或以分生孢子粘附在种子表面越冬,因此带菌的种子是最主要的初次侵染来源。遗落在麻地里的病秆、枯叶和蒴果等病残组织也能引起传染。在红麻生长期间,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造成再次侵染。

流行规律

高温高湿有利于发病,特别是降雨频繁及雨水多而集中,不仅有利病菌的传播与繁殖,而且麻株生长柔嫩,抗病力降低,容易发病导致流行。播种过早,麻苗出土迟缓,生活力弱;氨肥施用过多,麻株旺长,组织柔嫩,都能促使红麻炭疽病严重发生。

防治方法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