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1-05 22:30
红黄褶孔菌,中文学名红黄褶孔牛肝菌,拉丁学名Phylloporus rhodoxanthus (Schw.) Bres.,是伞菌目牛肝菌科褶孔牛肝菌属真菌。分布于中国各地,如江苏、福建、广东、四川、贵州、云南、西藏、海南、中国香港等。
形态特征 子实体较小。菌盖直径3.4-5cm,初期扁半球形,渐平展中部稍下凹,具细绒毛,土褐色至带红褐色,边缘渐薄,有时上翘。菌肉中部厚,近表皮下带粉红,份处变青绿色,青蓝色。菌柄较细,长3.5-4cm,粗0.4-0.6cm,色较盖浅,有纤毛状鳞片,圆柱形,有时基部稍有膨大。内部实心至松软。菌褶黄色,稍宽,不等长,延生,褶间有横脉相连成网状,伤处变青绿色。有褶侧囊体。孢子浅黄色,长椭圆形,近纺锤状椭圆形,或不正长椭圆形,光滑,10.5-14.5μm×4-5.6μm。
生态习性 夏秋季生于阔叶林地上。群生或散生。
分布地区 广西、四川等。
经济用途
可食用,其味较好。属外生菌根菌。
中文学名 红黄褶孔牛肝菌
拉丁学名 Phylloporus rhodoxanthus (Schw.) Bres
中文别名 褶孔菌、褶孔牛肝
同物异名 图 607 红黄褶孔牛肝菌 : 1. 子实体, 2. 孢子, 3. 褶侧囊体
分类地位 伞菌目、牛肝菌科、褶孔牛肝菌属
形态特征 子实体中等大。菌盖直径3-11cm,扁半球形,后平展,中部稍下凹,土黄色,褐色或淡栗色,被绒毛或变光滑,菌肉淡黄色,厚。菌褶橘黄色,较稀,延生,不等长,褶间具横脉,有时形成褶孔。柄长3-5cm,粗0.7-1.4cm,圆柱形,上下略等粗或基部稍细,土黄色或橘黄色,上部有脉纹。孢子印淡黄褐色。孢子椭圆形或近纺锤形,带淡黄色,10.4-13μm×4.4-5.2μm。褶侧囊体无色。顶端常较细,无色,常有黄色内含物,棒状,50-81μm×7-12μm。
生态习性 夏秋季于林中地上群生或散生。
分布地区 江苏、福建、广东、四川、贵州、云南、西藏、海南、香港等。
经济用途
可食用,味较好。是外生菌根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