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蛋白原

更新时间:2024-09-29 09:41

纤维蛋白原(英语:Fibrinogen,又称为血纤维蛋白原)是由肝细胞合成和分泌的一种糖蛋白(α2β2γ2),是参与凝血和止血过程中的重要蛋白纤维蛋白。是在凝血过程中,凝血酶切除血纤蛋白原中的血纤肽A和B而生成的单体蛋白质。高纤维蛋白原是各种血栓性疾病重要危险因素,在临床中被认为是疾病状态的标志物。

简介

纤维蛋白原主要由肝细胞合成的、具有凝血功能的蛋白质,是血浆中含量最高的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分子量约为340kDa,呈三联球形,由α、β、γ三对不同多肽链组成,两端为D区,中间为E区,D区与E区通过3条呈α螺旋的肽链相连。纤维蛋白原是血栓形成的重要反应底物,参与血栓形成的关键步骤。纤维蛋白原在凝血酶、血纤维稳定因子(FXⅢa)、Ca2+等凝血因子的作用下形成纤维蛋白单体,并相互共价结合形成纤维蛋白多聚体,其α链交错重叠共价交联形成稳定的纤维蛋白网,最终网罗红细胞(RBC)、血小板(PLT)、α2 - 抗纤溶酶( α2 - AP )等成分形成稳定血栓结构。

作用机理

血小板破裂时,会释出凝血致活酶,在钙离子的作用下催化凝血酶原变成凝血酶,凝血酶将血浆中原本可水溶的纤维蛋白原凝固成为变成不溶于水的纤维蛋白,纤维蛋白扭结其他血细胞成团,凝固成为血块。纤维蛋白原(因子I)是脊椎动物在血液中循环的糖蛋白。在组织和血管损伤期间,它通过凝血酶酶促转化为纤维蛋白,随后转化为基于纤维蛋白的血凝块。纤维蛋白原主要起到阻塞血管的作用,从而阻止过度出血。然而,纤维蛋白原的产物纤维蛋白结合并降低凝血酶的活性。这种活动,有时称为抗凝血酶I,用于限制血液凝固。由于纤维蛋白原基因或低纤维蛋白原条件的突变导致的这种抗凝血酶1活性的丧失或减少可导致过度的血液凝固和血栓形成。纤维蛋白还介导血小板和内皮细胞扩散,组织成纤维细胞增殖,毛细管形成和血管生成,从而起到促进组织血运重建,伤口愈合和组织修复的作用。

结构

纤维蛋白原包括Aα、Bβ、γ多肽链,每条肽链分别由610、461及411个氨基酸残基构成。纤维蛋白原的分子量是340kD,血浆浓度为2~4g/L,半衰期近4天。纤维蛋白原的中心结构域称为“E结构域”,末端形成膨大球状结构域称为“D结构域”。

纤维蛋白原由三个独立基因编码。编码Aα、Bβ链、γ多肽链的基因分别位于4号染色体的长臂端(4q23-4q32),长度约为50kb;其中Aα基因有5个外显子,Bβ基因和γ基因均有8个外显子。

作用

纤维蛋白原可以促进血小板的聚集,促进平滑肌和内皮细胞的生长、增殖和收缩,增加血液粘滞性和外周阻力,引起内皮细胞损伤,促进胶原和去氧核糖核酸合成,趋化单核/巨噬细胞向内膜下迁移,促进红细胞粘着和血栓形成,因此,它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病中具有十分重要作用。

临床意义

临床资料表明:①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患者中,多数可发生心肌梗塞或猝死,且纤维蛋白水平越高,危险性亦越大;②血浆纤维蛋白原升高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③纤维蛋白原升高,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血流速度减慢,血液粘滞性增加,易于产生血栓;④高血压时常伴有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它是诱发和加重高血压的一个重要原因;⑤纤维蛋白原与脂肪代谢有着密切关系;⑥此外,老年、吸烟、肥胖、应激、口服避孕药和糖尿病等可以促进体内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

纤维蛋白原相关药物研究

纤维蛋白原受体拮抗剂

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作用受体是GPⅡb/Ⅲa,纤维蛋白原受体拮抗剂作用于血小板聚集的最终途径,阻断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上的GPⅡb/Ⅲa受体结合,抑制血小板聚集,发挥延长凝血时间、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

如图《纤维蛋白原受体拮抗剂》所示:

纤维蛋白溶解剂

纤维蛋白溶解剂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抑制血栓的形成:一方面降低血液中纤维蛋白原的含量,抑制血小板聚集与黏附,改善血液流变性,抑制血栓的形成。另一方面分解纤维蛋白原,分解产物刺激内皮细胞分泌t-PA,激活机体纤溶系统,发挥降低纤维蛋白含量及溶栓的作用。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