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古迪纳夫

更新时间:2024-04-22 09:51

约翰·古迪纳夫(全名:约翰·班尼斯特·古迪纳夫,John Bannister Goodenough,1922年7月25日—2023年6月25日),出生于德国图林根州耶拿,固体物理学家,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法兰西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发明家科学院院士,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生前是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科克雷尔工程学院教授。

人物生平

1922年7月25日,约翰·古迪纳夫出生于德国图林根州耶拿,在美国东北部长大,高中就读于马萨诸塞州的格罗顿学校。

1940年,考入了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先是选了古典文学,后来转到了哲学,期间还学习过化学,之后转入数学专业,并坚持了下去。就在读大学的第二年,珍珠港事件爆发,他选择主动申请服役,战争结束后才回到耶鲁大学完成了学业。

1944年,从耶鲁大学毕业,获得数学学士学位,之后再度加入美国空军,依靠数学专业背景成为了战争气象预报专家。

1946年,由美国政府出资到芝加哥大学(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攻读物理学博士,先后师从恩里科·费米(Enrico Fermi,193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和约翰·辛普森(John A. Simpson)。

1950年,从芝加哥大学毕业,获得硕士学位,之后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博士生导师是物理学家克拉伦斯·齐纳(Clarence Zener)。

1951年—1952年,担任西屋电气公司(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oration)研究工程师(Research Engineer)。

1952年,从芝加哥大学毕业,获得博士学位;同年,进入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林肯实验室工作。

1958年,被提升为数字计算机开发小组(Digital Computer Development Group)副组长。

1959年,转到计算机组件小组(Computer Components Group)担任负责人。

1963年,成为磁力和共振小组(Magnetism and Resonance Group)负责人。

1965年,调到电子材料小组(Electronic Materials Group)担任负责人。

1976年,当选为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1976年—1986年,担任牛津大学(University of Oxford)无机化学教授,以及无机化学实验室主任。

1986年,进入德州大学奥斯丁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工作,担任机械工程和材料科学教授。

1988年—2010年,担任牛津大学名誉研究员(Emeritus Fellow)。

1992年,当选为法兰西科学院院士。

2010年,担任牛津大学圣凯瑟琳学院(St Catherine's College,University of Oxford)名誉研究员(Honorary Fellow);同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外籍院士。

2012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2016年,当选为美国国家发明家科学院院士。

2019年10月9日,与纽约州立大学宾汉姆顿分校(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t Binghamton)的斯坦利·惠廷厄姆(Stanley Whittingham)和名城大学(Meijo University)的吉野彰(Akira Yoshino)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2023年6月25日,去世,享年100岁。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约翰·古迪纳夫通过研究化学、结构以及固体电子、离子性质之间的关系来设计新材料解决材料科学问题。

1980年,约翰·古迪纳夫开发了一种带有氧化钴阴极的锂电池,在分子水平上,该电池具有可以容纳锂离子的空间,该阴极的电压高于早期电池。他对于锂离子电池的开发至关重要,锂离子电池用于手机和电动汽车等。

截至2023年6月,约翰·古迪纳夫撰写了超过550篇文章、参与85本著作的编写,代表论文如下:

Mizushima K, Jones P C, Wiseman P J, et al. LixCoO2 (0< x<-1): A new cathode material for batteries of high energy density[J]. Materials Research Bulletin, 1980, 15(6): 783-789.

Thackeray M M, David W I F, Bruce P G, et al. Lithium insertion into manganese spinels[J]. Materials Research Bulletin, 1983, 18(4): 461-472.

Thomas M, Bruce P G, Goodenough J B. Lithium mobility in the layered oxide Li1− xCoO2[J]. Solid State Ionics, 1985, 17(1): 13-19.

Padhi A K, Nanjundaswamy K S, Goodenough J B. Phospho‐olivines as positive‐electrode materials for rechargeable lithium batteries[J]. Journal of the electrochemical society, 1997, 144(4): 1188.

Padhi A K, Nanjundaswamy K S, Masquelier C, et al. Mapping of transition metal redox energies in phosphates with NASICON structure by lithium intercalation[J]. Journal of the Electrochemical Society, 1997, 144(8): 2581.

2001年,约翰·古迪纳夫的项目“抗衡阳离子对混合金属氧化物的影响(Influence of Counter Cation in Mixed-Metal Oxides)”获得韦尔奇基金会资助。

人才培养

根据2023年7月学术家谱网站数据,约翰·古迪纳夫在德州大学奥斯丁分校、牛津大学先后指导16名研究生和博士后研究员,具体信息如下: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个人生活

约翰·古迪纳夫的父母都是美国人,而且是文科家庭,父亲是历史学教授。他的兄弟沃德(Ward)是人类学家,曾担任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于2013年去世。

约翰·古迪纳夫在芝加哥大学国际学院(University of Chicago's International House)与历史研究生艾琳·怀斯曼(Irene Wiseman)相识并结婚,妻子于2016年去世。

人物评价

约翰·古迪纳夫作为材料科学和工程领域的创新者和先驱,他在广泛的技术领域作出了许多重要而持久的贡献(As an innovator and pioneer in the field of materials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 Professor Goodenough has made numerous important and enduring contributions in a broad range of technology fields)。(费米奖评)

约翰·古迪纳夫是那些罕见的科学家之一,他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不仅显而易见,而且使绝对不可或缺,他的贡献明显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John Goodenough is one of those rare scientists whose impact on our daily lives is not only readily apparent, but absolutely indispensable. His contributions appreciably changed the way we live)。(本杰明富兰克林化学奖评)

人物影响

2022年,为了纪念约翰·古迪纳夫100岁诞辰,全球电池和固态科学界的科学家和工程师齐聚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校区参加研讨会,分享与约翰·古迪纳夫相关的故事,并讨论凝聚态物理和化学以及下一代电池研究方面的挑战性问题。

2006年,约翰·古迪纳夫成立了John B.和Irene W. Goodenough工程研究基金。

2016年,为了纪念他的妻子艾琳,约翰·古迪纳夫设立了Irene W. Goodenough捐赠护理总统奖学金。

2008年,英国皇家化学学会(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设立约翰·古迪纳夫奖(John B Goodenough Prize),旨在表彰在材料化学任何领域对化学科学作出杰出贡献的科研人员。

2022年,美国电化学学会(Electrochemical Society)设立约翰·古迪纳夫奖(John B. Goodenough Award),旨在表彰在电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础和技术方面作出的杰出贡献的科研人员。

后世纪念

牛津大学圣凯瑟琳学院为纪念约翰·古迪纳夫设立了古迪纳夫化学奖学金。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