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希尔特贝格

更新时间:2023-08-31 01:13

约翰-希尔特贝格,西欧骑士旅行家,曾效力于奥斯曼帝国帖木儿帝国、金帐汗国。于1381年5月9日,出生于德意志南部的慕尼黑附近。

远离故土

约翰的家族历代都是巴伐利亚公爵的御马总监、亲卫队长官或者参谋。因此,时年15的他便以骑士侍从身份,参与了著名的尼科波利斯之战。也因此开启了自己多灾多难的后半生。

在这场被很多人称为“最后的十字军”战争中,约翰与他的众多西欧同僚一起,收获了苦涩的失败。由匈牙利国王与勃艮第公爵牵头组成的联军,因为内部不和与指挥失误而沦为一盘散沙。在法兰西骑士们盲目栽入奥斯曼土耳其近卫军的阵地后,位于二线的德意志-匈牙利骑士还刚刚开始冲锋。但两翼的罗马尼亚人已经开始撤退,任由盟军被鲁米利亚军团的西帕希骑兵和塞尔维亚王国的骑士包夹。因此,包括约翰本人在内的众多人就沦为了包围圈内的俘虏。

这件事本身就可以被视为中世纪骑士阶层的战争实力退化。在约翰出生的年代,过往的实战性演练已经被更有观赏性质的个人单挑所取代。大部分骑士都被训练得精于厮杀而又缺乏整体大局观。因此,在几十年的英法百年战争尼科波利斯战役中,屡屡被精心布阵的对手挫败。

土耳其人把每3个俘虏捆绑为一组,带到苏丹巴耶济德一世面前。根据伊斯兰法律,战俘是俘获者的财产,但苏丹有权享有五分之一的战利品。因此,有50名身份最高贵的战俘被挑选出来,用于交换高额赎金。其他不愿意皈依真主而又没什么价值的人,则被苏丹下令大开杀戒。只有少量年轻男孩被再次挑选出来,专门送到了当时与奥斯曼关系不错的白羊王朝金帐汗国马穆鲁克埃及,作为苏丹炫耀武功的战利品。而且无论在什么地方,从小就接受武艺训练的骑士或扈从,都是不可多得的优质兵源。

巴济耶德的长子苏莱曼,发现约翰长相俊美,就让刽子手刀下留人。他也因此逃过一劫,但被迫按照土耳其人的意思,立刻宣布皈依伊斯兰教。然后在众人的簇拥下,被推上马背,甚至是在众人围观中接受割礼。

接下来的6年里,约翰都是苏莱曼的跑步侍从。期间,他先是参与了君士坦丁堡围攻战。所面对的将领,就是尼科波利斯战役中的友军,被家人赎回欧洲法国骑士布锡考特。后来,约翰又追随着主人在小亚细亚、西里西亚和埃及四处征战,从而学习了不少军事技能。

转战亚洲内陆

1402年,时年21的约翰又迎来了人生中的第二次转折。在可以与尼科波利斯战役齐名的安卡拉之战中,奥斯曼大军被来自中亚的征服者帖木儿击溃。位于中央阵地的奥斯曼近卫军,几乎留在原地血战到最后一刻。一些皇室的高阶贵族与侍从,也在随后的绝命突围中被俘。约翰很不幸的再次成为俘虏,并有幸目睹了不可一世的巴济耶德被帖木儿关在笼子里取笑。

但和奥斯曼人的风俗类似,中亚帝国也总是对所有他们认为有用的人敞开大门。帖木儿的身边不仅有大量的蒙古-突厥贵族,还有阿拉伯人波斯人的大臣,更有亲自招募的希腊人扈从。来自德意志地区,而已经被奥斯曼人教化过的约翰,也难以逃过中亚征服者的人才网罗政策。

随后,他跟着帖木儿入侵亚美尼亚格鲁吉亚。期间,约翰曾经在底格里斯河上游的牧场里,给帖木儿大军放牧。利用这个机会,他与当地的亚美尼亚人有很多接触,粗略学习了本地历史和语言。从两百年前的十字军东征开始,亚美尼亚人就很欢迎来自西欧的教友。在约翰眼中,亚美尼亚人也是骁勇的战斗民族。只是因为人口不多且国家体量有限,该国在当时被一分为三,不能有效地整合内部资源。

不久,约翰又追随帖木儿大军穿过了阿拉斯河。一行人经过伊朗高原,来到了帝国首都撒马尔罕。在成为了帖木儿本人的封臣后,约翰更是参与了帝国对印度地区的征战。帖木儿为此组织起了号称多达400000人的队伍,并花了20多天穿越沙漠。因为组织严密,全军只用8天时间就穿越了兴都库什山,从开伯尔山口冲入印度。德里苏丹不仅派出了与帖木儿大军同等数量的人马,还有400头背上驮着塔楼的战象。这些曾和亚历山大及默罕默德-加兹尼(马哈茂德)交手的巨兽,一度让帖木儿军的战马也畏葸不前。

好在帖木儿的谋臣指出,战象貌似威风,但是一旦失控就会不分敌我地横冲直撞。他们接着出动了大量骆驼,在其身准备了点燃的木架。在这种攻势面前,印度人的军队很快在德里之战中崩溃。帖木儿趁机对德里围攻10日,并使用屠城等恐怖手段来震慑那些还不缴械的人。已经成熟不少的约翰,就在现场默默地注视着此类事情。

这场灾难之后,他又跟随帖木儿转战阿塞拜疆叙利亚等领地,并记录了帝国军队在各地的诸多暴行。但帖木儿本人对于基督徒的态度则更值得玩味。他一面在攻下城市后,优先屠戮基督徒守军。一面又在外交上同欧洲的各种基督教王国联合。除了优待西班牙大使克拉维约,还同苟延残喘的君士坦丁堡传达亲善。最后又让居于小亚细亚半岛北部的特拉比松帝国希腊人,为自己准备一支海军。

这些看似矛盾的逻辑背后,是帖木儿为满足个人野心而更加大胆屠戮众多穆斯林城市。毕竟,任何精分表现的背后,都掩饰着施暴者的难言之隐。约翰虽然是局中人,但在大部分时候都更像是第三人称视角的中立观察者。他和众多基督教封臣一起,成为了帖木儿帝国施行国际统战策略的吉祥物。他们的个人才华与履历,又是帝国内众多王公贵胄所需要利用的。

1405年,帖木儿因为妻子出轨和部将背叛的打击而气急败坏。积劳成疾的中亚杀星,最后死在了远征明朝(实际上是攻打明朝的属国东察合台汗国)的途中。已在宫廷混迹一段时间的约翰,选择跟随帖木儿的一个儿子--罗克沙阿。他是呼罗珊地区的领主,也是父亲死后的最高权力争夺者。约翰跟着他参与了对马赞德兰、大亚美尼亚及撒马尔罕的一系列远征。但徒劳的征战还是没能让罗克沙阿问鼎权力的最高峰位置。

先前,在土库曼人黑羊王朝首领卡拉·优素福被帖木儿击败后,约翰的领主罗克沙阿留下一支军队,归自己的兄弟米兰沙阿指挥。在米兰沙阿被卡拉-优素福反攻斩首后,他又改投到了罗克沙阿的儿子阿布贝格门下。每次他都能遇到很多来自亚美尼亚的东仪天主教徒和希腊正教徒。

北上之旅

由于接受了领主的任务,约翰和其他四个基督徒去往亚美尼亚的重镇埃里温。在完成任务后,他们又结识了金帐汗国的王子切克雷(怯别汗)。这位王子邀请他们一起北上,帮助自己夺取金帐的大汗之位。一行人便沿着里海西岸前进,进入了金帐汗国的东部领土。

根据约翰后来的回忆,他在金帐境内切身体验了马可波罗和13世纪教廷使者所描述的蒙古游牧生活。那些人一年四季都在不同的牧场间转场。因此,除小米之外,鞑靼人几乎不种植任何粮食。既不吃面包,也不喝啤酒或葡萄酒。经常性的口粮是用母马和骆驼挤的奶,也包括这些牲畜的肉。

当新的大汗被推举出来,鞑靼人会让他坐在白毛毡上举起来三次,在整个帐棚里转。再让大汗坐在宝座上,给予一把金色的剑。最后,继位者还要按照惯例进行宣誓。

已经见多识广的约翰还得出结论,在异教徒中没有比鞑靼人更好战的族群(虽然他们的战斗力并不特别强)。他们也慷慨地向约翰传授了自己作战和行军的作风。当缺少食物时,就在马身上割出不致命的伤口放血,再把血煮熟了喝掉充饥。在长途跋涉中,把干肉切成薄片,放在马鞍下面。这样在行军途中就能坐在马背上开吃。但所有的肉类也必须腌制起来,以防发生变质。

当然,在金帐汗国的治下,还有很使用其他语言的居民。犹太教、希腊正教天主教和伊斯兰教都能在这里被找到。比如热那亚的殖民地卡法(费奥多西亚),就处于金帐大汗的保护之下。城市四周环绕着两堵城墙。内墙之中有6000所房屋,居住有意大利人、希腊人和亚美尼亚人。外墙内还有11000个房屋,居住有许多希腊人、亚美尼亚人和叙利亚人。所以,这座城市内就需要三个主教,一个是拉丁人、一个是希腊人和一个是亚美尼亚人。此外,众多异教徒也享有自己的特殊寺庙,包括犹太人的两个会堂。

黑海沿岸的木材、小麦、奴隶还有贵金属,就是从这里出发。穿越深色的海面,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达达尼尔海峡,销往奥斯曼帝国和欧洲。

约翰因为之前的战斗经验丰富,并有跟随帖木儿作战的履历,所以在金帐汗国获得了爵位和自己的牧场。在为金帐汗国服务期间,他参与了对西伯利亚的探险,帮助汗庭打击了诸如阿斯特拉罕喀山西伯利亚汗国等地方势力。征伐之余,约翰带着部下,坐着狗拉雪橇探索了北方的冰雪世界。这次远征之后,切克雷正式加冕为可汗,约翰则按照鞑靼人的生活方式又度过了一段特殊光景。

朝圣之旅

大约在1423-1424年前后,切克雷大汗的统治被推翻。约翰继续追随大汗麾下的曼祖克,成为了后者的高级幕僚。但是曼祖克却受到汗位继承者的追杀,迫使主仆二人一路流亡,逃跑到了克里米亚半岛避风头。

随后两人就一路南下,拜访了爱琴海两岸的希腊腹地。拜访的地方包括塞萨洛尼基、加里波利和阿德利亚堡(埃迪尔内)等地。他发现希腊地区虽然古迹遍地,但是因为饱受战争破坏而非常残破,农业产出并没有想象中的肥沃。除了萨洛尼卡比较有活力之外,其他地方都乏善可陈。

这次逃亡的终点是埃及的马穆鲁克苏丹国。约翰拜访了马穆鲁克王朝的奢华后宫,目睹了让人眼花缭乱的各族嫔妃。马穆鲁克菁英骑兵的骑术和武艺,也令欧洲骑士出身的约翰是赞叹不已。他借机参观了有名的金字塔,还造访了以亚历山大帝命名的港口大城。

生活在15世纪的约翰发现,很多建造于公元5世纪之前的古罗马供水系统还在发挥作用。更早的亚历山大灯塔遗迹也依然清晰可见,甚至被马穆鲁克守军安装了观测来袭舰队的大镜子。不过在大部分时间里,城市都享有和平与繁荣。大量来自意大利的商人,在城里建立的外交机构和独立的社区。这显然不是约翰所期望的归宿。

和其他穆斯林大城市一样,亚历山大有巨大的白人奴隶市场。约翰可以在那里看到亚美尼亚人、希腊人、格鲁吉亚人罗斯人正被待价而沽。但只有那些来自高加索山区的切尔卡斯克部族(切尔克斯人),才更有机会成为精锐的马穆鲁克骑兵。当地人会把一些自己生的孩子当奴隶卖掉。如果自己的产出不足,就拐卖或者抢劫周边部族的孩子去进行倒手交易。

由于苏丹的资助,两人又得到了一些金钱支持,可以前往耶路撒冷朝圣。当主角来到了耶路撒冷时,看到整个城市因为人口稠密且缺乏自然水体,而变得极度缺水。但城外经济庄园里却有一种名贵的经济作物--香脂树。这种香料从上古时代开始,就是制作敬神圣香的珍贵原料,因此畅销于各地的教堂。城市居民的重要收入来源,就是贩售这些香料。他们的语言则与周围的阿拉伯部落截然不同,是一种结合了阿拉伯语希腊语十字军法语而形成的混合语种。

在当地基督徒的指点下,约翰看到了《圣经》故事场景的发生地和圣经人物们活动的地方。他以极大的热情和德国人特有的严谨,对照着《圣经》进行了详细考察。为今人留下了14-15世纪耶路撒冷城区的详细考察报告。

离开圣地后,曼祖克和约翰又造访了南方的另一个圣地--麦加。最后才一路北上,沿着小亚细亚的海岸回到了克里米亚。希望收回自己的金帐汗国的土地和地位。

重返家园

然而,金帐汗国的新可汗继续奉行驱逐曼祖克的法令。主仆二人只逃到高加索山下的黑海城市阿布哈(阿布哈兹)。在那里,约翰遇到了4个同样在尼科波利斯之战中被俘的欧洲人。他们下定决心回到西欧的母国,离开异教徒的土地。

经过一番筹备,5个人在夜里骑马逃到海边。他们利用营火引发了一艘意大利商船的注意,并通过背诵主祷文、万福玛利亚和基督教的信条,证明了自己的基督徒身份。但在上船后不久,意大利商船就被3艘土耳其海盗船追踪。经历了三天的海水追逐,一行人才安全驶入了黑海南部的希腊港口锡诺普。随后,这艘船又来到了君士坦丁堡,船长将约翰等人交给了拜占庭皇帝。

在了解几个人的身世和经历后,皇帝约翰八世热情地接待了几位勇士。他们还被特意安置在东正教大牧首的家中,化妆成大牧首的仆人,以防止城中的奥斯曼使者和商人认出曾在奥斯曼宫廷中服务的约翰。借此机会,约翰在君士坦丁堡住了3个月,逐渐改掉了鞑靼人的衣着和习俗。利用这段时光,风尘仆仆的德国骑士又得以游览这座千年古城。

虽然历经了十字军的破坏,但城里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大竞技场还有皇宫建筑都十分雄伟壮丽。巨石建筑上有五颜六色的大理石,如同罗马盛世的回光返照般绚丽。据约翰回忆,原本在圣索菲亚大教堂的穹顶上有5个大金盘。但已经有两个圆盘被拆下来熔铸金币,用来充作抵抗奥斯曼土耳其入侵的军费。在那次危及全城的战争中,约翰就以战俘身份为奥斯曼人作战。

同样的命运,也体现于查士丁尼大帝的骑马青铜像上。雕像本身仍旧神气屹立在大理石底座上,穿着古代英雄般的铠甲,向着东方昂首挺胸。但原本放置在皇帝手里有一个金苹果,已经在数次战乱后消失。拜占庭人自己也不知道金苹果的具体去向,显然他们没有能够利用这块贵重金属的资源来保护自己。

在荒草丛生的大竞技场,约翰还目睹了末代拜占庭贵族们的战争技艺训练。虽然依然是以罗马正统自居,但参与者的武器和战术都已经带有浓郁的突厥骑射风格。一群人穿着突厥式的帽子和袍子,在马上将插着羽毛的毡帽扔到半空中,再让对面的同伴射击。在整个过程中,参与者都不断策马来回跑圈,并要在毛毡落地前射中目标。

参观完君士坦丁堡后,约翰终于从有机会从海港出发,踏上了最后的回乡之路。他们向北从黑海进入东欧内陆,穿过了瓦拉几亚匈牙利波兰。随着沿途的人文环境愈发熟悉,约翰-希尔特贝格终于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巴伐利亚家乡。他将自己的故事写成回忆录,并请专人校对整理。

这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德国人,也就此成为了骑士中的马可波罗。他的履历也被人们作为津津乐道的话题。

时代的缩影

相比历史上的很多伟大骑士,约翰-希尔特贝格并不以突出的战功而留名青史。但他那多灾多难的游历经过,却是很多中世纪晚期骑士的人生预演。

由于欧洲社会形态的发展和世界整体军事水平的提升,作为军功贵族阶层的骑士已经很难在战场上独当一面。尤其当战争训练逐步退化为礼仪性的竞技,日益庞大的骑士阶层也开始出现了严重的内部分化。一些位高权重者将成为国王宫廷中的高级官吏,一些仍旧渴望军功的下层则会逐步成为职业化常备军军官。如果这两头都无所着落,那就只能收拾行囊,踏上去往海外探险的另类征程。

在约翰还在东方世界摸爬滚打之时,葡萄牙人已经开始了探索非洲海岸的长期行动。越来越多的骑士,将作为早期探险船队的指挥官和决策人,参与大航海时代的彩排。约翰留下的东方回忆录,也是这些人在之后一个多世纪里,理解非基督教世界的重要参考读物。受惠于约翰遗产的骑士后辈,将包括大名鼎鼎的迪亚士达伽马阿尔布克尔克

尽管约翰的游历是出于被迫,而后来的海外开拓者则基于主动,但他们都是这个历史进程中的必然产物。约翰在东方被迫使用当地人的战术与风俗生存,而后来者会日趋强势地将源自中世纪欧洲的战术、技术与风俗,带往永远神秘的东方世界。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