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13 10:22
级(拼音:jí)为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战国文字,古字形从糸,及声;一说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古字形由表示阶梯的“阜”和声旁“及”构成。“级”的基本义指等第,又特指官阶的等级,也指社会生活中的级别、等次。现代又指学校中的年级。“级”还由次第引申为台阶。
形声字。战国文字(图1、2)和小篆(图3)中的“级”都是由“糸(mì)”和“及”两部分组成的。其中“糸”是形旁,表义,表示这个字的本义与丝织品有关;“及”是声旁,指示该字的读音。根据《说文解字》的解释:“级,丝次弟也。”意思是丝的优劣次第。引申为凡次第之称。
甲骨文中有图A的字形,隶定写作“𨸚”。于省吾先生认为,这是“级”的本字。这个甲骨文字形左边是由“人”“又(手)”组成的“及”字,表示追上一个人,但在这里是声旁;右边是“阜”字,就像台阶的样子。“𨸚”的用法虽然还须待考,但就“𨸚”字从“阜”为形来看,它为阶次之级是没有疑问的。“𨸚”中的“阜”到了篆文演变为“糸”(一说是假借),作“级”。后世通用“级”,“𨸚”则被淘汰了。
台阶本身有层次,由低到高,层层递加,故台阶亦曰“级”。今成语有“拾级而上”,“拾级”即踏上一阶。引申作量词,用于台阶、楼梯等,如三十九级台阶。
很多其他事物或现象也表现出高低等第的差别,好像石级一样,所以也可以用“级”来表示等第差别的意思。如学习的年级、技术和工资的等级、职务的级别等等的“级”的意思就是这样来的。
秦法规定,战争中斩敌之首,一首赐爵一级,故又称所斩获的敌首为“级”或“首级”。《后汉书·光武纪上》:“光武奔之,斩首数十级。”《三国志·魏志·国渊传》:“破贼文书,旧以一为十,及渊上首级,如其实数。”也用于俘虏,《史记·平准书》:“击右贤王,获首虏五万千级。”
(表格信息来源:《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字典》)
级—届
级指年级,哪一年入学就叫哪一级,如果是2018年入学,就叫2018级。届相当于“次”,哪一年毕业就叫哪一届,如2018级的本科生应于2022年毕业,就叫2022届。
【卷十三】【糸部】居立切(jí)
丝次弟也。从糸,及声。居立切。
“丝次弟也。”注:本谓丝之次弟,故其字从糸。引申为凡次弟之偁。阶之次弟。《曲礼》云:拾级聚足连步以上是也。尊卑之次弟,贾生云:“等级分明而天子加焉、故其尊不可及”是也。《后汉书》注:秦法斩首多者进爵一级。因谓斩首为级。
“从糸,及声。居立切。”注:七部。
居立切,入緝見 ‖ 及聲緝1部(jí)
級,等級。《説文》云:“絲次序也。”亦階級。《禮》曰:“拾級聚足。”俗作𨸚。
【校釋】次序:大徐本《説文》作“次第”。
【未集中】【糸部】級
《广韵》《正韵》居立切。《集韵》讫立切,音急。《说文》:丝次第也。
又《玉篇》:阶级也。《广韵》:等级。俗作踚。《礼·曲礼》:拾级聚足。注:级,等也。
又《月令》:贵贱之等级。《史记·秦始皇本纪》:拜爵一级。
又《史记·樊哙传》:斩首十五级。
【规范提示】“及”3画,第二笔㇋(横折折撇)一笔写成。
【写法】“纟”窄“及”宽,顶部“纟”高,底部左右旁齐平。“纟”第二㇜(撇折)在横中线部位。“及”,首笔撇起笔于竖中线撇尖伸向“纟”下;第二笔的三个折点都在右上格;末笔捺从田字格中心下方起笔,底部与撇尖持平。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
注意:方言字音的声母和韵母用国际音标标注;各方言点的字音以当地城区中老年人口音为依据,仅作参考
(表格信息来源:《汉语方音字汇》、汉典)